朱 智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样的文化基因,促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将非遗与旅游结合起来,比如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之夜”舞台演艺、成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合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等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对许多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开发路径[1]、旅游商品[2][3]、文化旅游传承[4]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研究较少。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将非遗项目与乡村旅游融合起来,有利于增强湖州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与魅力。
湖州地处长江下游,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辖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总面积5818平方公里,2017年全市年末户籍人口266.14万人。全市以汉族江浙民系为主,部分地区有少量官话民系村落,其他民族较少。境内交通发达,拥有一流的内河、铁路、公路、水运中转港。104国道、318国道、杭宁高速、申苏浙皖高速、申嘉湖杭高速、宣杭铁路、沪苏湖城际铁路、长湖申航道、宁杭客运专线贯穿全境。
湖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并筑城,始置“菰城县”,至今已有2260多年的建制史。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据考证湖州市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 722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 117处。据相关学者考证研究发现湖州是马家浜、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钱山漾类型文化”。[5]境内还有邱城遗址、太湖溇港、飞英塔、铁佛寺、防风寺遗址、古运河、南浔古镇等众多古迹,湖州还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湖州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截至到2015年7月,湖州共计列入各级别的非遗名录项目有256项(不包含扩展项目)。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湖笔制作技艺、湖剧、防风传说、双林绫绢织造、长兴百叶龙、德清扫蚕花地、白茶制作技艺、安吉上舍化龙灯、紫笋茶制作工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工艺等10项,约占总数的4%;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湖州山歌、防风氏祭典、陈霸先传说、练市船拳、湖州琴书、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艺、蒙恬会等49项,约占19%;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吴十方故事、古城的传说、老恒和酿造技艺、织麻布、吕山鱼灯、安吉竹刻、梅花焦制作技艺、畲族山哈酒制作技艺、沙岭头中草药骨伤疗法、后坞年猪饭等197项目,约占77%(详见表1)。其中,“中国桑蚕丝织”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湖州参与申报)。从数量上来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
表1 湖州市各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统计
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根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和《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十种全部类型(见表2),其中传统技艺项目最多,达51项,占总数的26%;其次为传统舞蹈46项,占23%;传统曲艺项目最少,只有6项,占3%。从分布区域来看,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分布于三县二区中,其中德清县、安吉县、长兴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相当,都约占总数的 20%左右;市区(吴兴区、南浔区)的项目最多,共计有76项,占总数的 39%。从时间上来看,湖州在良渚时期出现了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技艺——养蚕技艺和绫娟织造技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多样起来[6]。
表2 湖州市各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汇总
通过有关资料与实地调查发现,湖州已将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起来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归纳与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方式。
民俗节庆活动式主要是政府、景区、社会组织等团体在文化遗产日、艺术节、旅游文化节、马村蚕桑文化节、湖笔文化节、白茶文化节、清明节、春节等传统节假日进行展演、展示。德清“扫蚕花地”在春节期间和清明前后表演,蚕农就要请艺人来蚕房表演“扫蚕花地”,用以消除一切灾难晦气,祈求吉利和蚕桑丰收。德清县在防风文化旅游节邀请非遗传承人指导草鞋编织、防风农民画等非遗手工技艺。蒙恬会作为纪念笔祖蒙恬的祭祀“行业神”民俗活动,已经成为中国湖笔小镇善琏镇一张旅游名片。南浔善琏镇每年在清明节举办一些活动(比如风筝文化节)将含山扎蚕花、绫绢织造、蚕花剪纸、扫地蚕花、拳船表演等非遗项目融入其中。南浔区举办非遗文化节,在南浔图书馆设置了绫绢风筝、南浔传统糕点、千金剪纸、石淙扎蚕花等非遗课堂体验区。在春节期间湖剧、金溇马灯、长兴百叶龙、上舍化龙灯、林城舞师、湖州山歌、练市船拳、平安灯会、长兴走马灯、南浔传统糕点、菱湖元宵灯谜会等非遗项目通过展示、展演营造节日气氛,吸引海内外游客到湖州体验民俗。
场馆景区式就是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与当地历史相结合建立场馆、景区,以展示牌、多媒体、非遗传承人工作室、非遗项目体验等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有的是单独建立场馆,比如中国湖笔博物馆、钱山漾丝绸博物馆、陆羽茶文化博物馆;有的是与博物馆、图书馆相结合,比如湖州博物馆、湖州群众艺术馆、湖州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还有的是直接将场馆设立在旅游景区,比如以保护辑里湖丝为方向的南浔辑里湖丝馆就设立在 5A级风景区南浔古镇内,馆内展示体验的主要是剥棉兜技艺、缫丝技艺。德清县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与下渚湖二都村(防风传说、防风氏祭典、防风文化与民俗等)、安吉梅溪镇马村(蚕桑生产技艺)、含山风景旅游区(含山扎蚕花、蚕文化等)、陆羽茶文化景区(茶文化、茶制作技艺)、石淙镇民俗文化园(太君庙、蚕花文化等)、特色畲寨景区(中张特色畲寨貔貅舞、畲族文化等)、衣裳街(丁莲芳、诸老大粽子等传统糕点)等景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景区的建设中,为景区注入文化基因,让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体验非遗的魅力。
旅游商品开发式就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或作品通过一定的包装和设计直接销售给旅游者。在湖州这些非遗项目的旅游商品化开发主要集中在传统技艺,主要有安吉白茶、莫干山黄芽、紫笋茶、南浔传统糕点、张一品酱羊肉、王一品湖笔、老恒和系列、箬下春酒、湖州羽毛扇、温山御荈、丁莲芳千张包、泗安酥糖等,其中湖笔(王一品湖笔)、老恒和系列产品、安吉白茶、丁莲芳千张包最为知名。
从上述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湖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为旅游注入了文化基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但是,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并未充分释放出来,许多项目还存在着未开发、未利用或利用率低等问题,有的甚至处于濒临消亡、无传承人的境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许多非遗项目发源于乡村。非遗项目与乡村旅游结合有着天然的优势,湖州乡村旅游发展良好,被誉为“乡村旅游第一市”。数据显示,2016年,湖州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356万人次,占到了旅游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直接经营收入达到125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639元,贡献率超过了31%。但是,当前湖州乡村旅游也存在同质化、文化内涵不够、吸引力衰减等方面的问题。如何破解未来乡村旅游的瓶颈,笔者认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结合,通过设计、规划将非遗文化基因融入乡村旅游,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了解、感受、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通过政府及相关团体组织的各种文化节等节庆活动能够吸引游客,但是难以形成持久吸引力。湖剧、湖州三跳、滩簧、湖州琴书、德清琴书、湖州山歌、织里山歌、长兴民歌、荻港民间丝竹、长兴百叶龙、司马灯、长兴走马灯等传统音乐、曲艺、舞蹈、民俗可以融合起来,以湖州茶文化、湖笔文化、桑蚕文化为主线,以江南水乡、鱼米之乡为背景,融入现代声、光、电等先进技术,打造各种类型的生态非遗文化舞台剧。在湖州市、区、县等旅游集散中心,可以打造综合型非遗文化舞台剧在剧院、礼堂、文化活动中心等地方固定演出;在乡村、城郊等地方,可以利用乡村活动中心、景区场馆,甚至可以以田野和山村为舞台。以表现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将传统舞蹈、音乐、传统技艺等融入其中,让非遗传人、本地村民参与其中;打造小型非遗舞台剧,通过动态化、剧场化的方式让非遗项目“活”起来,给旅游六要素中的“娱”真正赋予文化内涵。
有效的旅游解说,不仅能让游客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而且是旅游目的地、景区的有力宣传手段[7]。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文学:熊知县的故事、陈霸先传说、防风传说、范蠡与西施传说、千里盲子的传说等传说与故事,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学内涵。依据解说内容的设计遵循吸引(attractive)、简短(brief)、清晰(clear)和生动(dynamic)的原则[8],对上述民间文学进行导游词的再创作,将它们加入到湖州市、区、县、相关景区及乡村旅游的对外宣传和导游讲解中,这样不仅能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认识非遗的文化魅力,丰富旅游目的地和景区文化内涵,同时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非遗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湖州非遗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传统技艺,这些技艺的文化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开发的产品种类单一,缺乏一定的知名度。湖州应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特质,设计品牌形象并将非遗的价值特质融合在有形的工艺品、生产生活用品、装饰品等载体之上,形成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比如辑里湖丝、双林绫绢织等非遗项目除了现场演示传统技艺,还可以与现代服装、装饰品、工艺品、环保主题等进行结合开发系列衍生品。灶头画、东林柳编、钟管柳条编织技艺、神像画、长兴紫砂制作技艺,手工箍桶制作技艺同样可以统一设计包装成工艺品、生活用品。采取农户订单加工的形式,生产纯手工产品,提高工艺水平和实用价值,注册商标,维护产权,最终形成湖州非遗文化品牌,提升湖州旅游纪念品的档次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