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滨河区域记载了城市从形成到发展的痕迹,形成了城市中独特的历史文化空间。笔者以参与设计的仪征仪扬河景观带设计项目为例,通过景观语言的表达,尝试将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城市滨河环境的打造巧妙结合起来,以期在改善滨河环境的同时,重拾人们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吸引市民的互动参与,使城市滨河历史空间成为激发城市活力的能量带。
该项目位于仪征市滨江新城核心位置,北临解放东路,南靠仪扬河,西临石桥河,东至天宁大道,设计范围总面积约30.1万平方米。项目所在滨江新城的布局结构为“一带引两轴,一环携三区”,本次设计的区域便属于“两轴”之一的仪扬河公共活动轴,未来将引入公共服务功能,使场地成为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将此区域打造成水城融合的城市新客厅(图1)。该项目曾荣获2019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城市滨河空间是人类最早的文明集中区之一,由于为人类的生存及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和条件,它日益成为交通、物资集散、贸易、文化信息等交融的人类最先发展的城市区域[1]。当今,城市滨水空间在城市发展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态良好、文化特征明显的滨水空间,对城市生态、文化、经济等全方位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引领和助力作用。
随着当下我国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滨河空间日益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空间节点。滨河空间环境的改善,不仅会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极,同时对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滨河空间的复兴更是有着精神文化层面的积极意义。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布局以打造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城市滨水带作为城市的生态轴、文化轴,以期通过优良滨河历史景观风貌,形成城市发展之核,文化凝聚之核。
图1 滨江新城规划(作者自绘)
图2 仪扬河区位(作者自绘)
仪扬河仪征段(又名真扬运河)是仪征的干流水系,流经邗江入仪征境内至泗源沟出江,长约17.7千米,从东晋开始,便有仪扬河开凿过程的记载。该河段为仪征第一条人工河道,连接长江南北,是长江上游及江南运河过江运船的要道。仪征因此也成为了漕粮北运的重要港口。仪扬运河历代均为官河,为六级航道,常浚常修,担负航运、排水和灌溉等重要作用,现已被纳入大运河(扬州段)水利工程遗产之一(图2)。
仪扬河是承载仪征城市的记忆之河,也是托起仪征兴盛的命运之河。园内现存有多处沉淀地域历史文化内涵的珍贵遗产(图3),它们是仪征城市精神的生命力所在。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深入挖掘场地文化内涵,用景观语言表述和传承历史。不仅通过形式表达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也通过赋予场地新的文化元素,为悠久历史文化增添新的文化内涵和活力。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并与当地历史文化、古建等方面的专家反复论证研讨,最终形成了对本项目区域内历史文化展现的思路,即以现状东园湿地公园为基础打造东园湿地遗址公园,在不破坏遗址现状的前提下,通过历史场景情境再现、抽象隐喻、符号展示等手法来展现区域内历史文化,突出相关文化遗址特色[2];重点打造澄虚阁、挡军楼、响水闸、东门桃坞等历史文化景点中构筑物的部分重现并赋予新的休闲文化功能,使其成为仪征历史风貌个性化地标[3],这样既可以使滨河空间功能更符合市民活动需求,又可以使滨河历史风光带真正活起来,彰显其充满新生的文化精神价值。
图3 现状历史文化点分布
该项目将仪扬河景观带打造成一条仪征的城市历史记忆滨水廊道,旨在使其成为一个展示仪征历史文化风貌的形象窗口,一个市民享受休闲健康生活、享受生态气息的城市绿廊。
该项目设计以基地内现存的“东园遗址、东门桃坞遗址、运河故道遗址、挡军楼遗址、响水闸遗址、东园桥遗址”6个仪征文化遗址为公园的“文化内核”,绘制出一幅“仪扬河历史文化长卷”,讲述一个古城和一条古河的故事。
本次设计以东园湿地遗址公园、仪扬河滨水景观带为载体,将澄虚阁、挡军楼、东门桃坞、响水闸、东园桥、运河古码头等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并加以解说和展现,以期再现仪征“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盛世景观(图4)。
图4 总体设计架构(作者自绘)
本次设计以“仪扬古韵风、真州繁华地”为主题,深入挖掘仪扬河的历史文化,延续仪征城市文脉,系统建立蓝绿廊道,塑造生态空间,打造一幅城市山水历史画卷,唤醒人们对古城的回忆,激发城市发展的文化活力。
该项目地处历史上东园的旧址,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这里就有东园,是仪征当时最大的园林。苏东坡曾经三次到仪征,其中有一次和米芾相聚在东园,被传为一段佳话。大文豪欧阳修根据别人为东园所作的画,写下了《真州东园记》。诸多文人曾驻足于此,为东园增添了浓郁的人文历史气息,是仪征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在此建立正式的纪念性景观场所并进行历史文化的展示,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能加深后人对城市文化的认同。
按照欧阳修《真州东园记》中“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的记载,曾经的东园设计有一阁、一台、一池、一亭。其中,“一阁”指的就是“澄虚阁”。作为园中唯一建筑,“澄虚阁”可以说是东园景观最典型的代表。我们此次以“澄虚阁”为核心,将其打造成为东园湿地遗址公园的历史人文精神地标景观。
澄虚阁节点是一处在原有东园湿地公园的场地内增设的景点。该景点临水而建,设计以江南园林的理景艺术为基础,打造一个半开敞式的园中园。园子布局以中心水池展开,将湿地湖水引入小水中,形成精巧的庭院水景。澄虚阁楼(清宴堂)、碑亭、诗文廊在水景的映衬下更显柔美,与湿地水景融为一体。澄虚阁(清宴堂)既是一个古典韵味的园林景观,又是一处展示仪征名人文化的小型展览馆。此外,欧阳修的《真州东园记》被刻成诗碑进行展示,诗文长廊集中了仪征文化名人的诗词,彰显了城市的文化底蕴。澄虚阁现已成为仪征新兴的城市书房。
为真实再现“真州东园”的建筑特色,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对宋代建筑的营造法式进行了全方位研究。此次设计建造的澄虚阁是具有典型宋风的阁楼,采用“永定柱直接支承平坐”的结构形式,使其展现出与历史上东园阁楼相近的气质,给人们一种更加深切的人文气息[4]。建成后的阁楼,目前已被仪征市作为“城市书院”,面向大众开放。这既是对历史的记忆追溯,也是激发市民文化认同感、荣誉感的场所引导。同时,建筑本身也为今后研究宋代建筑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东门桃坞又称新城桃坞,据记载,新城古时候确有一座城,由东晋时谢安所筑。“沿堤十里谢公城,千万桃花无限情,才过一丛花下立,又看前路众花迎”,每到春日,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在一望无际嫩绿的麦苗的映衬下,成为踏青游春的理想场所。我们在此种植了上万棵不同品种的桃树,营造出“山花烂漫、桃林信步”的意境;设置了古朴码头和悠扬的步道,仿建雅致的东园古桥。在当年的运河故道遗址,还架设了一座古石桥,起名“东园桥”,再现了当年东园桥上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同时,东园桥还沟通了河道两岸的交通,便于行人游览;与古码头遥相呼应,既增加了公园古典美,也再现了“真州八景”之一的桃坞盛世美景。
挡军楼又称“敌台”,由知县张鸣瑞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组织修建。据考证,挡军楼旧址就在项目范围内的仪扬河北岸土丘处。我们将挡军楼遗址土堆原状保留,以便今后文保单位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在其东侧砌筑一座与历史记载风格近似的城墙,并采用重现挡军楼建筑的手法,营造挡军楼过去抵御外敌的历史感,以宣传历史、祭祀英雄,展现挡军楼昔日风采。游客在这里,既能回想那荡气回肠的历史洪流,又能登高远眺纵览全园美景。
响水闸是基地内另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建于明洪武十六年。这里曾是仪扬河故道,当年是坐落在运河入江口的“外河”上的四座石闸之一。我们在遗址边以象征的手法,模仿了响水闸石柱的造型,间接再现了遗址风貌,往昔的漕运繁华历历在目。
赛龙舟,是仪征市民最受欢迎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之一。每年端午节等大型节日,都会举办龙舟比赛。因此,除了东园湿地遗址公园,我们在仪扬河两岸还设立了龙舟文化观景区,做好传统历史文娱活动传承的大文章。龙舟文化观景区既可以在重大节日承办龙舟比赛,平日里又可作为大众休闲健身公园,以满足南北两侧居民的休闲锻炼需求。此外,这里还可用作灾难发生时的中心避难场所,用于满足应急避难需要。
整个项目以仪征历史文化为内核,以绿地为基底,通过水系、慢行步道串联各区块,历史记忆成为贯穿整个滨水空间的灵魂;通过打造历史文化纪念空间、多样的滨水活动体验空间等,形成了文化悠扬、水岸秀美、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城市滨河风光带。此外,通过对仪扬河历史风貌的部分场景再现,并赋予其符合现代城市休闲文化生活需求的功能,达到了把人们与这条历史记忆之河重新连接在一起的目的。通过这种方法,仪扬河与新城的发展被再一次联系在一起,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温暖古朴的城市回忆中,共同生活、工作,为城市的再次起航注入了生态人文关怀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