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琴
2月10日起,按照“重点工业企业优先、AB类企业优先、用工人数少的企业优先、组织在苏未返乡员工上岗企业优先”原则,苏州工业园区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复工。
由于有一笔年前的订单急于交付,苏州哈勒数控磨床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琴向园区提交了申请,希望能进入第一批复工的企业名单。批复很快下来,2月12日,哈勒公司正式复工。经过朱琴统筹安排,哈勒公司有条不紊地开始生产。
口罩是哈勒公司日常生产中必备的劳保用品,本身有一定储备量,加上园区也提供了一部分,在配备上难度不算大;消毒液、额温枪这些紧俏物资,在“供应链专家”朱琴的调配下,也第一时间筹集完成。在对公司进行全面消杀后,朱琴按照本地、外地的不同情况,安排员工分批返回;除了一线生产员工,她建议技术和销售团队继续在家办工……朱琴是个人风格尤其强烈的管理者,她追求高效,做事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朱琴将自己的工作视为“用人”,她提供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同时成员之间互相影响,最终形成相似的“气场”,向着共同的目标齐头并进。疫情之下,团队的确展现出和朱琴个人风格极其相近的气场——坚定、专注且高效。
朱琴的团队称得上精简,公司里每个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正常时期员工中在世界各地来来往往的“空中飞人”不少,异地办公是常事,聚在一起的情况反而不多见,因此疫情之下公司的出勤率看起来跟平时没有太大差别。除了多了几层检测和防护程序,大家的工作状态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很快都进入了角色。
2002年,朱琴从机械专业毕业后,入职阿诺(苏州)刀具有限公司。如今的阿诺公司被视作非标刀具行业的翘楚,而在当时,朱琴是阿诺的第三位团队成员,是两位创始人之外的第一个员工。当时,国内高端数控刀具市场几乎一片空白,产品基本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用坏了只能发回国外修磨,或者丢弃,再订购新的刀具。
阿诺公司创始人柯亚仕在国内外刀具行业深耕多年,他判断,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市场对高端刀具的需求会逐渐增多,绝不能一直受困于进口。“他有这样的抱负,想要改变国内客户没有选择权的局面。”柯亚仕的创业理念无形中影响着朱琴。
在阿诺工作的前十年里,朱琴接触到了国外几乎所有品牌的刀具。从生产、技术到供应链,通过扎实的轮岗工作,朱琴深入了解这个行业每个环节的运转。2015年,阿诺被正式收购前,曾与收购方签下一个三年的业绩对赌协议,为此,朱琴又从零开始,学习并主持了投资和并购方面的工作,最终顺利完成业绩目标。
海不辞水,十三年间,朱琴就像一块始终吸不饱水分的海绵,利用一切机会汲取知识和经验,最终练就出独当一面的硬实力,成为不折不扣的“多面手”。
2014年,柯亚仕和德国一家公司共同出资在苏州成立了哈勒公司。2017年,德方想要将股份卖出,柯亚仕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便游说朱琴入局。经过权衡,朱琴确信这是一件可做的事,便不再犹豫,买下德方股份,正式接管哈勒。
哈勒公司准备的防疫物品
当时,哈勒公司只有从德国引进的一种型号的磨床,产品十分单一,朱琴知道,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对公司的威胁将很大。接管公司后,朱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人去德国采购另一种型号的磨床,前后不到四个月便将它顺利引入国内。朱琴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让公司老员工感受到全新的风气,她的雷厉风行开始感染整个团队。
丰富的从业经历让朱琴在判断麾下员工的能力是否与岗位相适配时从不会“抓瞎”。她习惯率先垂范,没有司机,也不用秘书,凡事亲力亲为,对项目进度一清二楚,对自己的职责更是从不含糊。渐渐地,整个团队在工作中都变得极其专注,呈现出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专业和自信态度,这一点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表现得更加明显。
两种不同型号的进口磨床同时投入生产后,朱琴发现了新的问题:德国的机器在中国有一些“水土不服”。德国产的装备综合性能十分突出,但同时实力也很平均,因此效率不太高。在行业内浸润多年,朱琴知道国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巨大,客户都偏爱性价比高的产品。“好比客户需要一种机器,来生产装这种矿泉水的瓶子。”朱琴边说边随手拿起眼前的矿泉水瓶,“但德国机器都是全能型的,既能生产500毫升的矿泉水瓶,也能生产1.5升的矿泉水瓶,价格昂贵,对客户来说,不是性价比高的选择。”
朱琴将这个过程称为“读懂客户的选择”。察觉到这一商机后,她立刻要求技术团队着手研发更高效、更智能、更精巧的新机型。从设计到第一套样机,前后花了一年时间,2019年,HALLER-M1五轴数控刀具磨床在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正式亮相,收获如潮好评。
朱琴对这个新产品十分有信心,相信它将是带动整个行业全面升级的先锋,但同时新产品也需要更多时间深入实地,调研需求,反复验证。疫情发生前,哈勒公司整个2019年的工作重点都在研发这款新机型上,虽然疫情稍微延缓了生产节奏,但同时留给新机型更多时间进行调试、完善。
疫情发生后,有不少同行没有经受住诱惑,生产起短时间内利润暴增的医疗器械,来哈勒谈合作的人也络绎不绝。朱琴不为所动,一律拒绝,还特意召开了一次线上会议,再次明确公司未来三年和五年的发展计划及重点产品,给团队指明方向,稳定了军心。
哈勒公司副总经理张明和朱琴是多年的朋友,也是想法始终一致的工作搭档。他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一位典型的“工科大拿”,聊起技术来常常掩饰不住兴奋,甚至会马上摊开记事本边画图边讲解。此前张明常年出差,工作中时常会有一些技术难题盘桓在脑子里,他虽然惦记着,却很难有一段完整的空闲静下心来思考。居家抗疫期间突然有了难得的闲暇,他和研发团队线上交流,画图、建模、查资料,两个月里研究出数十项创新技术,正在排队申请专利。
创新才是制胜法宝,这是朱琴、张明和整个团队的共识。哈勒刚创立时,是从国外买进专利,再进行组装生产的。朱琴知道这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通过引进专业技术团队,全力支持研发,公司打造的创新产品一个接一个,三年不到就逐渐扭转了技术上受制于国外的局面,而这正是朱琴执掌哈勒第一天起,就在心底定下的目标。
去年亮相之后,HALLER-M1的订单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这样的逆势上扬让朱琴感到振奋,也坚定了她和整个团队将创新坚持下去的信念。
“疫情的影响肯定是有的,而且短期内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损失,但从长远角度看,它也有一定好处。”朱琴说,“我们的行业需要这样一个契机,淘汰依赖投机、抄袭或单纯模仿的企业,让真正靠创新、靠技术生存的企业掌握话语权。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国家来说,这个转型都是必须的,也是早晚的事,疫情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个时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