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辉
摘 要:区域活动不同于集体教学,它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性、独立性。幼儿园工作者如何在尊重幼儿中,让幼儿主动获得知识呢?教师从区域活动中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以及充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
关键词:区域活动;任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7-0039-01
近年来,区域活动如今已经成为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区域活动成为各个幼儿园主要的游戏活动之一。同时区域活动不同于集体教学,它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区域活动中帮助幼儿明确游戏活动的目的性,充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蒙台梭利说:孩子应有的本来面貌:一个不知疲倦的工作者,一个尽全心全力的平和工作者,会帮助弱小,同时懂得尊重别人的独立,这是真正的孩子。幼儿园工作者如何在尊重幼儿中,让幼儿主动获得知识呢?因此,笔者对幼儿的区域活动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策略。
1.区域活动的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投放的区域活动的材料应该有效的,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递进性。在语言区经常出现空场,孩子不爱玩,或强制让孩子进入区域等等这些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对投放的材料进行思考,发现是因为材料单一枯燥,没有趣味性。因此,笔者对语言区的投放材料进行重新整改。比如,小班的语言区中,请家长帮忙收集小朋友照片,照片中可以是有关幼儿的故事,可以是家庭成员的合照,可以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游玩的照片,还可以是家里喜欢小动物、玩具等等这些关于幼儿的照片,然后投放到语言区的个人布袋里,让孩子们与同伴讲述关于自己的事。教育家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在大班的语言区笔者投放关于家乡的旅游景点图片,创设“小小导游”的游戏情景,从幼儿生活中入手,幼儿从已知的经验到游戏中,幼儿的参与的主动性提高。
2.教师成为幼儿的支持者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经常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直接引导与帮助幼儿有目的的进行区域活动,逐步提高要求来增强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比如,茜茜小朋友语言能力较差,他很少主动选择语言区。于是,笔者针对这种情况主动与他一起进行游戏:“今天,老师到语言区给你讲故事好吗?”刚开始要求,他听我讲,然后要求他选择图片或画册让教师来讲,最后,鼓励他跟老师一起讲,慢慢过渡到让他学着讲,并告诉他:你经常到语言区看书、看图片、讲故事,就会像老师一样,有许多讲不完的故事。当幼儿对语言感兴趣后,老师还要注意在幼儿讲述,操作过程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他顺利地完成任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一个引导者,让孩子自由发挥,在孩子遇到瓶颈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這才是幼儿区域活动应该加以强化的部分。幼儿区域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3.充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笔者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水平,大胆打破原来的封闭式活动模式,在区域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幼儿都能尽量自由探索,允许幼儿不拘形式大担操作。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述: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师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性,问题应具有启发性,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具有目的性。在大班科学区探索《有趣的光斑》,教师投放各种不同形状的镜子,以及动物、植物等卡片,教师提出问题:不同形状的镜子它们的光斑会是怎样的?当动物卡片贴在镜子上,光斑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启发性的问题,大班幼儿在探索未知的问题非常感兴趣,探索中获得新知。
总之,在区域活动中,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的任务,这个过程是增强孩子自主实践的过程,目的是加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活动中主动获得各种知识、技能,从而使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红.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