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字
在我国的贵州一带,隐藏着许许多多神秘的遗址,有些遗址如今已经不为人知,而有些遗址至今仍然有旅游的人前来造访。在这些遗址之中,就有一座隐藏于山林深处的城堡。据说它曾经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作用,然而现在已经是荒废残缺、遍布裂痕,并且被人们戏称为“土皇帝”的城堡。这座城堡的名字就是海龙屯,是一座格外宏伟的残破宫殿,其地势极为险要。
这座城堡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土皇帝”城堡,要从一段相当遥远的历史说起。据记载,在古代的时候,国家为了力求更方便、更有效地治理西南方地区,专门设立了一个称作“土司”的职位,去负责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工作。而现在“土司”这个词,所代指的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土皇帝”。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历史缘故,它才会被人们称为“土皇帝”城堡。
海龙屯最初是由南宋朝廷和播州杨氏合作建造起来的,于1257年完工。因此,准确一点来说,它其实是一处宋明时期“土司”城堡的遗址。考虑到它的军事作用,当初建造它的时候就十分讲究,不仅把地址选在多山的贵州,宫殿四周被陡峭的悬崖所包围,而且建设的过程特别细致谨慎,要求严格,是大型的军事与宫殿建筑。可是在1600年的時候,这座城堡还是在与明朝廷的对抗中,经历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战争而最终被毁于一旦。
这座城堡的遗址,具体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龙岩山的附近,在老城区的西北方向三十公里处左右。在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城市中,遵义就属于其中之一,拥有众多文化遗产内容,包括海龙屯、赤水丹霞等世界自然遗产。贵州遵义同时享有中国长寿之乡、厚朴之乡、金银花之乡、高品质绿茶之乡以及吉他制造之乡等众多称号。海龙屯是贵州省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其具有的历史悠久性以及价值性不言而喻。遗址气势恢宏,彰显了土司文化的独特魅力,是遵义的骄傲,更是汇川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海龙屯的意义在于反映了土司在意识形态上的国家认同,新王宫式的整体格局,彰显了与明故宫的重叠之处,有效展现出国家多民族之间的统一。海龙屯遗址的存在见证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唐宋时期分解,又到明代开始重新统一的整体历史变迁过程。海龙屯遗址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于中国土司制度以及其他文化交融之间的理解,让人们对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联有了新的理解。
神秘海龙屯,这里有探索不尽的历史古迹,有挖掘不完的岩石故事,沿着古道一路攀爬,海龙屯的铜关铁柱、断壁残垣、栈道天梯,九道关隘,以及歇马台、马道等古建筑让观看者感到震撼。
尽管海龙屯的样子已经残破不堪,宫殿也已经变得残缺不全,剩下的只不过是空荡风声中的一些残破的砖墙和尘埃,但由于它的陡峭、险峻、奇伟、破败,依旧不失为是一处绝佳的美景。也正因为它具有格外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最终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意识到了这座宫殿的存在与价值,进而受到了重视和保护。
在中国近代史中,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而遵义会议遗址成为标志性建筑。作为爱国主义传播的文化基地,全国各地人民来到这里缅怀先辈,在遗址的残骸以及破旧的墙面上,缅怀历史先烈的丰功伟绩,感受国家领导人恢宏磅礴的气势。遵义会议遗址坐落于遵义市老城区红旗路80号,外观是一座两层的楼房式建筑,方向坐北朝南,属于中西合并的砖木式结构。遗址二楼保留有完整的门窗,房檐柱子顶部绘有各式各样的花卉,东西两处各有一个楼梯转角,楼梯外侧加设木栅栏,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木质已经出现损坏,经过人工修补重新展现出昔日的风采。门窗均为褐色,窗户玻璃均为彩色,在窗户外面均有一层板门保护,楼房内的各个房间均设有壁橱,整个主楼共占地528平方米,这里原本是黔军部队25军师长柏辉章的私人住宅,在30年代的遵义,属于当地最为宏伟的建筑。
贵州省六枝县城内(旧县名),考古专家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遗址,由于发现地址位于桃花公园内,因而命名为六枝桃花洞古人类遗址。首次发现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当时六枝桃花山公园正处于维修时期,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动物的牙齿化石,经过相关专家认证为巨貘牙化石,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动物,因而拉开了遗址发现的帷幕。在获得贵州省博物馆的审批后,经过一个星期的挖掘工作,在70-150厘米厚的黑色粘土层发现了人类股骨化石,继续挖掘,又发现了一些器具,包括石锤、石钻、尖锐器件以及用于砸砍的器件,所有器件加起来一共达140余件。
一时间,六枝桃花洞古人类遗址全国轰动,无数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进行考察和研究。考古专家评判,在城市的中心发现古人类遗址已经属于较为罕见了,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园内发现更是属于前无仅有的,充分展现出了桃花洞古人类遗址的价值与重要程度。
招果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组双眼井背后,2017年起,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招果洞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根据测年数据,遗址可能从距今3.8万年一直延续到距今4000年至5000年,并出土大量陶片、骨器、角器、磨制石器、打制石制品、动物骨骼等。
招果洞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原料较为单一,以燧石为主,另有硅质岩、灰岩、水晶等,石器类型包括刮削器、端刮器与尖状器。在加工技术上,硬锤直接打击法最为流行。遗址出土的骨角器数量较多,原料基本为鹿角、哺乳动物肢骨,器型可分为锥和铲两类。部分骨、角器发现有更新刃缘和再修理的痕迹。在招果洞遗址发现的两座墓葬,为目前贵州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埋葬行为遗迹。动植物考古的初步成果显示,招果洞人群具有十分明显的采集渔猎特征,尚未发现农作物种植的痕迹。招果洞遗址是黔中地区人类活动的最早证据,对于建立黔中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牛坡洞遗址具体位置是贵州省贵安新区的马场镇平寨村龟山组东面大约0.2公里处的一座看上去像一头牛的牛坡山上,它属于洞穴遗址。考古人员根据地层叠压关系以及出土的文物确定该遗址涵盖了5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距今大约15000年左右,出土的文物以含有较多硅元素的石灰岩打制石制品为主,包括石核、砍砸器等物品。牛坡洞遗址的发现,黔中地区首次建立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晚期之间的关联链,填补了贵州地区该部分历史文化内容空缺的空白,在史前文化的研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