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

2020-05-21 10:06庞迪
炎黄地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洞窟石窟莫高窟

庞迪

敦煌坐落在甘肃省的西北,是茫茫戈壁上一片光彩照人的绿洲。敦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古代商旅经常出没于此,然后进入西域或中原。公元前366年的某一天,潜心修佛的乐氏来到鸣沙山东麓,在莫高窟石窟敲下第一锤。此石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宝库之一,它的雕像也是一个文化殿堂,流经千年。从此以后,历经十朝,从西晋到北宋,绵延千年,各种洞窟鳞次栉比。1524年,明朝政府下令封闭嘉峪关。敦煌莫高窟就此沉寂,一睡就是400年。

敦煌有辉煌,但也有沧桑。这儿曾经有“华戎所交一都会”的盛况,也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凉,有“忽见金光,似有千佛”的虔诚皈依,也有对“吾国学人之伤感历史”的痛苦反思。时光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曾经繁盛千年的敦煌,在被明朝遗弃后,很快就在荒芜的沙漠中被遗忘了。几个世纪过去了,等到尘封的“藏经洞”重新被打开,它面对的却是一个衰败的中国。

在莫高窟的两个洞窟中,都有极为壮观的大坐佛像。一位靠北,叫做“北大像”,一位依靠南,叫做“南大像”。如果你来到莫高窟,你会发现抱着南大像的第130窟无法打开。原因:“内部正在进行维护保养。”游客在130窟的门口好奇地张望.只能看到门内隐隐约约的脚手架,而门外则张贴着“本窟修缮,暂不开放”的告示。自前秦十六国时期至元朝,莫高窟的营建从未中断过。我经常说,那里能看到不同朝代的壁画和彩塑,其实,我们更能看到那些古老的东西,鲜明的色彩,优美的造型,是怎么经过岁月的流逝,经过自然的或人为的影响,慢慢地衰老和消失的。北魏开洞的259窟,是莫高窟中最古老的洞窟之一,里面彩塑佛像菩萨,古风浓厚,衣饰形象极具特色。259窟主龛为中央塔柱式,正面开出一尊二佛坐像(北朝时期可见,隋唐以后则少见)。右边是北墙,分为上下两部分,一个稍小的佛龛,开口于墙上。世界上最熟悉的,有着孩童般的纯真表情,还有东方神秘的微笑的那尊禅定佛,就来自于这259窟。

敦煌莫高窟壁画数量多,绘画水平高,艺术成就突出。莫高窟现存四百多个洞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有覆斗项的方顶窟。洞穴内部壁画的绘制达到了当时绘画艺术高潮和顶峰。绘画风格由粗犷到豪放,直接孕育和催发了具有明显过渡时期饥饿特征的唐代。莫高窟的壁画与雕像串连起来,是一部中国历史的连环画,在它的背后活跃着一个接一个的朝代,刀剑换来了宁静,宁静中又隐藏着刀剑,许多人在改造时丢了生命,许多幸存者在神像前得到了抚慰。变化的是丝路上的商人,战士,流亡者,信教者,不变的是石像。人类的思想、表达、愿望等综合在一起,被称为灵魂,或称为神。这样的灵魂,收在石雕、壁画里,供后人传诵。我听见一个接一个的朝代在这些神像里走来走去,洞穴外面风沙不停地拍打着我,拍击着石窟文。

几乎所有来到敦煌的游客都希望进到莫高窟,莫高窟里的壁画如果不亲眼目睹,那就算是旅行最大的遗憾了。莫高窟中的洞窟有700余个,而对外开放的还不到70个。每一位进入到莫高窟中游客都会被其精美绝伦的石壁所震撼,纷纷专注于欣赏这斑驳石壁上的伟大创作,同时也会感叹是什么样的宝藏居然能够使世界为之惊叹,令数不清的人甘愿为此奉献一切。甘肃省的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这里有一座鸣沙山,山的东侧有大概1600米的悬崖,崖壁上满是洞窟,一眼望去,美不胜收。由于洞窟较多,所以又称千佛洞。此处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就是丝绸之路的关键要塞。许多人都说莫高窟就是中国的卢浮宫,实际上它远比卢浮还要古老。

莫高窟的由来神秘而古老,大约在五代十国时,僧人乐尊带领弟子来到敦煌,途径一座小山丘的时候,突然金光闪现,如万佛降临。于是在乐尊决定在此开凿建造一个佛教的石窟。历经几个朝代的扩张与建造,莫高窟的规模越来越来,蕴涵的文化瑰宝也越来越多。由于地处沙漠地带,生存环境艰辛,又由于战火战乱的影响莫高窟逐渐衰败,直至元代彻底被废弃。莫高窟就这样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云变幻后,逐渐淡出众人的视线,直到一个云游道士的到来,一个偶然的发现,让辉煌的敦煌文化跃然出现,并惊艳了全世界。

莫高窟内不止有佛教的雕像和彩绘的壁画,其中也有浩如烟海的经书历史文献,和许多失传己久的经卷。这些丰富的文献不仅充实了大部分空白的历史,还有助于研究其他国家的历史。如果没有敦煌文献,吐蕃历史还只能在二十四史中吐蕃人的传记里呈现。还有喇嘛写的以宗教为重点的史书《贤者喜宴》,这是敦煌资料中极少的一部分。试想若在五代时敦煌石窟没有落寞,没有衰败,可能现今的敦煌文献与雕像画作将像现今一样保存的如此完整,又或可能不再流传至今而成为历史上的一段描述文字。假使没有石窟壁画,我们就不会知道史书所记载的太平盛世、礼乐礼俗、社会形态究竟是真还是假。

在广场上,道士塔迎接来来往往的朝圣者,面对着它,有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情绪,当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千年宝藏重现,多么美丽的缘分,他也许知道那些经书的价值,上报官府却不见回应,看着莫高窟的破败,他将经书换成银器,整修屋宇,等到这些经书震惊世界的时候,又引来更多的劫掠者。假如今天道士重生了,站在廣场的一角,面对世人的责难,他还会是一脸无辜的表情吗?将内在生活的现实和珍爱之心的挣扎放到今天,也是一种进退两难的抉择,更何况远在戈壁,官府民间无人问津的寂寞,我想,这不只是一个人的无奈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积贫积弱的悲剧。

我在历史的万水干山和大漠中,读到浓浓的阳光和风雨的壁画和雕塑。它活灵活现,轰动人生的步伐。每个影像,都涌上了历史的硝烟。它把所有的宫殿都搬到大漠的群山中去了。这片凝结着鲜血与泪水的土地,是谁赋予了永恒的记忆?一件件绝世珍宝带着龙凤呈祥的魅力和精美的形像,以及天地情,定格成一座岁月造就的伟岸。就这样,我听到了天山那首歌。就这样,我听到了一群雁的叫声。就这样,我听到了烽火中的呐喊声。一切梦境都变成了风沙,变成了石块和花草,化作了浓浓的血泪。、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洞窟石窟莫高窟
莫高窟的诞生(上)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敦煌莫高窟洞窟“巡诊医生”2小时走70个洞窟
探访莫高窟
人间艺术长廊:敦煌莫高窟
洞窟惊魂
夜宿石窟
敦煌西千佛洞未编号洞窟清理简报
夜宿石窟
莫高窟里看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