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飞来当纸钱

2020-05-21 10:45许家祥
杂文月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捷报清王朝满天飞

许家祥

清朝初建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可慢慢地忘了初心,开始走下坡路,政治腐败,军队颓废,国力衰弱,成了谁都可以捏的软柿子,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全都输得一塌胡涂。可蹊跷的是,所有败仗在当时全是“胜仗”,全国上下捷报满天飞。

大清官员大多闭目塞听,不了解西方列强飞速发展的事实,沉溺于天朝上国的幻想之中。皇帝老爷喜欢听好话,捷报来了龙颜大悦,听到前线打败仗就黑脸,不仅不许败,而且不许言败,言败就是“危言”,就拿掉谁的乌纱帽。而那些谎报军情的官员,却被封官晋爵。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捷报频传就成了其时大清的一景。

林则徐是一代名臣、民族英雄,可他也曾虛报战果。1839年11月3日,中英两国在虎门的穿鼻洋爆发战斗,清军水师3只兵船受击进水,兵丁死15名,伤数十;英方只有4人受伤(还有一种说法是:英国军舰仅横桅和帆桁受伤,无人员伤亡)。林则徐上奏道光帝:夷人“随炮落海”,死伤无数。此后,中英摩擦不断,中方屡战屡败,但林的奏报却是“七战七捷”。道光帝在捷报的鼓舞下,下令禁止广东口岸全部对外贸易,再度激化了中英冲突。英国对清国正式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战争中清军节节败退,林则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上报英国“船坚炮利”的事实,可道光帝答复:“汝云英夷试其恫吓,是汝亦欲效英夷恫吓于朕也!无理!可恶。” 结果,林被革职。此后,前线将领们都把败仗写成捷报:中国兵船,把外夷军舰打得稀里哗啦;神勇的清兵,像切西瓜一样砍得敌夷鬼哭狼嚎……

那时没有电视、微信等现代传媒,捷报在民间的传播主要是揭帖。前线的捷报传到衙门,衙门的师爷、书吏和衙役们,再添油加醋地讲给茶馆里的朋友。于是“经过好事者的努力,一份份民间报捷的揭帖,就这样问世了”“很多乡间的民众一直到了民国,也弄不大清楚那几场战争,中国到底赢了还是输了”。

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60年的时间里,清军与“外夷”交战多次,无一胜绩,但正能量的捷报不断。清军由蜥蜴变成了恐龙,由小猫变成了猛虎,“天下无敌”。朝廷一些官员如同打了鸡血,不可一世,在慈禧老佛爷的主导下,居然向世界列强宣战,上演了用鸡蛋碰石头的悲剧。

在频繁的捷报声中,第一次鸦片战争,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败了;中法战争,败了;甲午战争,败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败了,一次比一次败得惨。清王朝不停地求和、不停地磕头、不停地割地赔款,《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像一条条绞索,把清王朝的脖子勒得越来越紧。在《辛丑条约》中,列强要求清廷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就是每个中国人都要交1两白银的罚金。

清王朝败亡原因很多,牛皮满天飞,假话满天飞,捷报满天飞,当是重要原因之一。前线将领忽悠了全国人民,也忽悠了皇帝,以至于皇帝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一步错就步步错,忽忽悠悠就瘸了。

满清帝国在战争的炮火中轰然倒塌,击垮满清的,除了外夷的洋枪洋炮,还有自己的谎言和捷报。

“谎言”作为封建王朝专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维持封建王朝专制的制度性手段,也是不断促使封建王朝更替的政治性因素。当谎言作为“正常”语境才能维持统治的时候,当实事求是说真话被当作负能量的时候,说谎就成为集体无意识,打了败仗也捷报频传。

行文至此,想到陈毅将军在战争年代写的那句诗:“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我觉得,清王朝那源源不断、漫天飞舞的“捷报”,最终都成了祭奠大清的纸钱。尽管这样解释有违陈老总的本意,但不失为大清所谓捷报的另一种诠释。

猜你喜欢
捷报清王朝满天飞
Storks 逗鸟外传:萌宝满天飞
本期导读
还能是谁
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是啥样的
捷报
和治友德 盛夏捷报
浅析张之洞与清朝的世代交替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清王朝的没落对当今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