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的形成与发展

2020-05-21 11:40李勇
神州·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档案学

李勇

摘要: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推进,我国已形成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的形成,并深入探讨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的发展策略,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该理论范式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档案知识管理;档案学;理论范式

前言:

本文将范式的内涵理解为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意识、采用的研究方法、公认的学术成果,学术共同体与范式存在相伴而生的关系。结合相关研究,本文认为多范式成立于档案学的范围内,因此可证明档案学领域范式理论的应用有着较高合理性。

一、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的形成

(一)标志性的理论成果

围绕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的研究绕不开特里·库克、杰拉尔德·汉姆等人的研究。1996年,特里·库克提出了“档案后保管模式”,而早在1974年,杰拉尔德·汉姆的研究便已经涉及以知识为中心的档案观。所谓“档案后保管模式”,指的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来源为中心的管理”。随着多年的论证和发展,“档案后保管模式”日渐成熟,并引起了国内档案学界的重视,这一具有知识管理色彩的档案观在国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档案后保管模式”得到了国内档案学学术共同体的认同,并被当成档案学教学活动和教材中的范例用于培养未来成员。作为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的标志性的理论成果,“档案后保管模式”能够克服档案工作催生的严峻挑战,因此其方能够得到广泛的档案学界认同[1]。

(二)档案知识管理学术共同体

结合“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从范型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类研究带来的影响较为深远。结合“TI=‘档案×(‘知识+‘知识管理)-‘产权”条件检索可以确定,中国人民大学存在最多的发文量,因此可确定我国形成的档案知识管理学术共同体以中国人民大学为核心。

(三)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的特征

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存在三方面特征。第一,过于关注档案资源但忽视智力资产。结合现有研究可以发现,档案知识资源向来受到重视,但社会机构、档案机构的档案工作人员均未得到应有重视,围绕档案人员智力资产开展的相关研究也较为稀少,缺乏详细方案论述。可见,知识管理理论在档案学中的应用仍较为有限,主要以用户服务和档案资源知识属性为主要内容,忽视档案工作人员知识价值发挥;第二,普遍重视档案知识服务。近年来的档案知识管理研究对人的因素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档案后保管模式”中的一部分为档案知识服务便以用户为中心,学术共同体也始终关注相关内容。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方式或服务理念,档案知识服务同时属于开发、组织、利用档案资源的一整套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作为后保管范式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服务能够用于解决信息爆炸环境下利用者知识渴求和大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这就使得知识服务能够始终得到学术共同体的关注;第三,档案知识管理技术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围绕档案知识管理技术方案开展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历史知识库的建设和运行探索早已在我国各地开展,智慧档案馆的建设实践也属于这种探索的范畴,虽然“知识”一词并未被“智慧档案馆”使用,但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探索和定义可以发现,知识服务应用和质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较高。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近年来学界围绕智慧档案馆建设思路、技术运用、平台架构等方面开展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不俗成果,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均具备较高价值[2]。

二、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的发展

(一)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为推进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发展,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极为关键。知识管理建构属于档案知识管理的组成部分,档案工作中人则属于接受和提供服务的必要主体,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势必会通过知识管理理论注入到档案知识管理中。从用户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知识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属于学界共识,知识服务的未来发展需关注以用户为本方向。而从档案工作者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为接受新范式,档案工作者必须不断推进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从机构的层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机构发展和转型必须关注基于内外部“智力资产”的运营、技术等难题处理。为真正实现向档案知识管理、后保管范式的转变,档案机构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加强资源共享

圍绕部分档案资源的封闭现状和知识管理的共享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矛盾,这种矛盾也属于档案知识管理研究的方向。为保证档案知识资源共享能够顺利推进,机构之间知识交流的渠道必须通过建立一套模式打通,或设法整合机构所持有的知识资源,以此保证知识服务对外提供的高效统一。档案知识共享障碍必须在未来打破,由此完成档案知识共享网络的建设,档案知识资源共享即可顺利推进,档案知识资源价值也才能够更好发挥,最终实现档案的社会地位提高。

(三)探索智慧管理

结合近年来基于信息资源管理开展的档案学发展探索可以发现,信息资源管理与档案学发展的联系较为紧密,基于理论范式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社会的档案属性观受到了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的影响。同时,档案知识观也因知识管理的出现而出现,因此档案智慧管理的发展可基于信息资源管理建立的模型论证。结合近年来档案机构的实践探索可以发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极为迅速,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范型也随之不断形成,数字档案馆的大量兴建便能够证明这一认知。随着智慧档案馆建设引起学界重视,介于知识和智慧之间的“智慧”实践形式也引起了广泛关注,馆依托知识服务。智慧档案馆可基于先进的智能技术为社会提供服务,不断向“智慧”方向发展。总的来说,智慧管理能够获得知识管理理论提供的基础支持,档案智慧管理也将随之出现。

结论:

综上所述,档案知识管理理论范式发展空间广阔。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相关预测,则具备较高参考价值,但范式概念本身抽象性局限带来的影响不应被忽视。

参考文献:

[1]李依玲.知识管理理论在档案记忆再生产中的应用探究[J].档案管理,2020 (01):30-33+59.

[2]梁丽明.知识管理理论对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的启示[J].城建档案,2019 (01):53-54.

猜你喜欢
档案学
中国档案学会 浙江省档案学会“深入践行‘三个走向’”学术征文获奖名单揭晓
《1949年至1966年的中国档案学》
丁海斌主编《档案学概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历史主义是档案学不变的灵魂和宗旨
——《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述评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简论档案学元理论研究
省档案学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南京召开
浅谈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