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学生“双创”教育与辅导员工作的结合

2020-05-21 11:40刘天瑶
神州·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双创教育

刘天瑶

摘要:残疾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其就业创业都较为困难。本文简单分析特殊教育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双创”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着重探讨如何将辅导员工作与残疾学生“双创”教育有效结合,包含调整工作结构、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等方面,以供参考。

关键词:残疾学生;“双创”教育;辅导员工作

引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较多的特殊教育院校,使更多的残疾人获得学习的机会。但由于其生理缺陷,使其在生活、学习以及心理方面与普通人存在差异,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为帮助残疾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学校需要开展“双创”教育活动,而如何将其与辅导员工作有效融合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残疾人职业院校辅导员在“双创”教育中的不足

(一)精力有限

职业院校中,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多为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对于残疾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有所欠缺,主要在于其对该方面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足,造成如今辅导员在该方面的教育工作中处于尴尬的位置。

(二)能力不足

“双创”教育活动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例如法律、管理、财务、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而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其工作的内容是围绕校园进行的,使其自身的社会经验有限,关于“双创”方面的经验少,且未进行相关方面的专业培训,难以为残疾学生提出有效的建议,更多是在精神层面上进行鼓励。

(三)边界不清

学生是实现“双创”的主体,同时还需要接受该过程中的风险和利益。而残疾学生对于辅导员过于依赖,使其在实际经营期间会寻求辅导员帮助,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意见分歧,易引起纠纷。

(四)重视不足

部分特殊教育院校的辅导员对于“双创”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另外,还有部分辅导员在主观意识上不愿进行该方面的教育培养,使本身处于劣势地位的残疾学生更难以融入社会。

二、残疾学生“双创”教育与辅导员工作的结合途径

(一)优化工作结构

作为特殊教育院校的辅导员,应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在日常工作中,面对残疾学生应注意教育的方式。残疾学生因自身的身体缺陷,会给自己生活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对其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部分残疾学生会因自身的身体缺陷对于生命格外的珍惜,而对于自己可以拥有学习的机会感到满足。另外,因其深知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习上,以弥补自身的缺陷,更加渴望得到他人认可,对此,残疾学生会严格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

基于此,特殊教育院校的辅导员应与学生加强沟通,对于进步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培养其积极的心态。除此之外,辅导员应将更多的精力投放于“双创”教育工作之中,在完成事务性工作的同时,也应注意该方面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更好的融入社会[1]。

(二)提高教育能力

现阶段,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岗位少。因此,中、高职特殊教育院校应在学生在校期间帮助其掌握创业的能力。而创业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交际能力、经商理念等,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其属于一种挑战。而作为特殊院校的辅导员,本身应具备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对此,辅导员应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例如金融学、管理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辅导员教师还应具备信息收集与分析的能力、教育宣传与信息整合的能力,不仅可以将当前的市场形势以及现行政策传达给学生,还能够运用多种教育宣传方式帮助残疾学生实现创新创业。与此同时,还需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帮助残疾学生融入社会。例如,可以邀请相关方面的专业教师、成功创业的毕业生等人士进行“双创”宣讲活动。另外,辅导员与本校创业成功的学生取得联系,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划清指导边界

辅导员教师对残疾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会与其经济利益形成隐形关联,因此,应划清辅导员指导的范围,以免日后出现经济纠纷。这就要求辅导员教师不能因学生对自身的依赖,對其创新创业过于深入,应明确创业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获取经营收益的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因此,在开展工作期间,辅导员不应干涉学生在实际经营中的决策,不与学生产生利益关系,做好相关信息的传达以及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

辅导员教师应通过与残疾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心理活动。残疾学生因自身的生理缺陷无法开展正常的文体活动,在与正常人交往的过程中,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另外,在当今社会中,残疾人在生活、就业、创业等方面会受到诸多限制,极易产生对周边事物的不满心理。同时,残疾学生“双创”活动开展较为困难,创新创业领域较少,使其对步入社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对此,辅导员教师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在为其提供创业信息的同时,进行其他方面的交流,拉近与残疾学生的距离,帮助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四)提高重视程度

虽然部分特殊教育中、高职院校会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但是一些辅导员并未对此课程给予高度重视。另外,其会在自身缺少“双创”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对残疾学生实施教育活动,难以真正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现有的情况下,辅导员的教育内容与实际社会经营方式以及市场形势都有所差异,且自身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不会主动吸收新的内容。因此,若想进行有效的“双创”教育,应让辅导员教师参与到实际的“双创”活动中[2]。学校可以与合适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还为相关的教师创设观摩体验的机会。残疾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可以借鉴在企业学习到的经营方式。与此同时,学校需重视进行“双创”教育的教师,可以关注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才,以聘请或外聘的形式开展教育工作。

结束语:

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较为困难,适合残疾学生就业的岗位也较少。因此,帮助残疾学生实现创新创业,便成为特殊教育院校需要关注的问题。学校和辅导员教师应提高对该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教育水平,帮助残疾学生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关文军,孔祥渊.教育生态学视野下残疾学生课堂融合的重构与优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 (06):81-88.

[2]顾然,杨雨溪.核心素养理念对残疾人职业教育影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 (90):281-282.

猜你喜欢
辅导员工作双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