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飞鹤惊泉》的音乐美学

2020-05-21 11:40尹利军
神州·中旬刊 2020年5期

尹利军

摘要:传统笙协奏曲《飞鹤惊泉》是当今笙专业领域进行近代新型曲目创作较为成功的作品之一。该作品可以说是作曲家心中音乐语言和现实情感极具丰富的碰撞,作曲家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将创新与继承延续、将留白与写实描绘。使演奏者在演奏中进一步的探索此曲在音乐中表达的美学真谛。

关键词:《飞鹤惊泉》;美学艺术;艺术真谛

一、《飞鹤惊泉》之鹤论背景

仙鹤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是一种“文化鸟”,并且也是地球上真实存在的物种。我国古代无论是诗词歌赋、绘画艺术、体育健身等都有看到仙鹤文化的身影。

1、文学领域

我国古代的人们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仙鹤作品,他们把鹤的优美形态描写的传神动情,扩大了古典文学的题材,开拓了古典文学的意境。如“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杜甫·《鹤》)、“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白居易·《池鹤二首》)“徘徊幽树月,廖唳小亭风”文人们钟情于鹤飞翔时显露出的美态、鸣叫时的嘹亮高亢,深远清响的鹤鸣也赞叹不已。

2、绘画领域

在有关于仙鹤的绘画中,已知较早的《人物御龙帛画》。在马王堆一号、三号墓中出土的两幅帛画中都描绘在天国部分画了五只仙鹤,后宋朝宋徽宗又勾勒出《瑞鹤图》、明代景照的《百鹤图》长卷、《梅鹤图》都是国画中的精品,其中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瑞鹤图》更是堪称世界级的重宝。

3、体育领域

在健身操、气功、太极拳等中华传统武术流派中都有鹤的影子,在东汉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中,鹤式就是模仿鹤在飞翔的姿态。武术中的形意拳也有鹤拳这是招——白鹤亮翅一式。

在此之外,很多舞蹈、工藝品、服装、地名都以仙鹤定义,这种鹤的形象影响着我们一代国人。

二、《飞鹤惊泉》之音乐特点

禽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们的羽毛色彩鲜艳,体貌千姿百态,啼声婉转动听,把大自然点缀得更加美好,更富有活力,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少欢乐。在众多的笙独奏曲中,表现鸟儿的乐曲腑拾皆是。如胡天泉先生的的《白鸽飞翔》,闫海登先生的《孔雀开屏》,高沛先生的《龙凤呈祥》,张之良先生的《鹤鸣吟》,雷建功先生的《饮泉招鹤》,以及王厚臣先生的《春莺啭》等等,这些描述珍禽异鸟的笙曲,不胜枚举,各有特色,曲曲曼妙。这些鸟儿都曾跟随着它的演奏家们,先后飞向世界各国,传送着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递着和平与友谊。在这百鸟争鸣的音乐世界里,中国笙会会长、著名笙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李光陆先生创作的《飞鹤惊泉》,被称为当今演奏难度最大、最有价值的力作。

就鹤而言,鹤在中过古文化中就有其独属的寓意和品格,因此,有关于鹤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歌、赋、文等各个领域,创作了大量描写鹤的作品,这些创作者不仅把鹤的优美形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且借鹤言志,以鹤传情。于是,“疑是湖中别有天”的深远感受油然而生。如水中鸥鹭,山中野鹤,或息基于沙洲,或怡情于泉石,维不受人世樊龙之苦,逍遥于山水之中也,万物苏醒,深山碧泉水潺潺,白鹤亮翅惊山泉,翩翩飞鹤至泉边,惊起一汪泉水。

1、曲式结构

李光陆先生借鉴了其他民族乐器的优势,应用新的技巧,新的和弦,嫁接西方的曲式结构,与中国音乐相结合。一“飞”一“惊”巧妙的传达了音乐所富有的动态美感,这是一首中国式的回旋曲式结构。

引子+A+华彩+B+C+A+结尾

笙曲《飞鹤惊泉》全曲分为七段,旋律将鹤的神情与内涵表现得十分生动。在大段的双吐中,穿插着“点状”的复调,双吐的旋律是主题的加密与发展,而复调不仅是旋律的简化,且加强了节奏感。以下举例详细分析。

2、主体材料及发展

(1)调性及节奏的变化

谱例①

乐曲引子部分为D调,以爆花舌加颤音开始,犹如白鹤亮翅,再以引出一段颤指和打音的演奏,一强一弱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快速连续的六连音像是那湍急的水声、风声;进板部分为G调,使调式主题向上高了四度,给人活泼开朗的描述出仙鹤的引吭高歌。在2/4拍的和音快速双吐中,突然变化为3/4拍子的单音曲调,这一张一弛、一密一疏的演奏效果,形成一种强烈的艺术对比。在音乐中的二拍节奏相对稳定,而三拍又富于动感。乐曲进行中,时而二拍子,时而三拍子,交替出现加强了节奏感。后进入C段又突转为D大调,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摇荡着纤如细羽的旋律,飘洒着田园气息。

(2)呼舌与花舌的结合

谱例②

该曲在演奏技法的创新,使呼舌与花舌两种技巧结合在一起,以呼舌之柔和,花舌之激烈,由慢至快,突转为四拍的呼舌长音,体现出乐曲飘逸、安闲的意境。更好似轻影山泉水,镜面光粼粼。

(3)和弦的不同定义

谱例③

此段为华彩部分,浑厚、雄壮、协和的三和弦及四和弦不同的转位形式,使得气息从笙管中倾泻而出,吐音干净利落。烘托淋漓畅快、一泻千里之意。快速强烈的十六分音符双吐使得技术难度加大,在连续吐音中由弱到强和由强到弱大幅度线条的控制,表现的正是仙鹤遨游云间和舒展姿态,尽显鹤之傲然典雅,高贵端庄。紧凑、热烈的音乐情绪,使得乐曲在此掀起高潮。

谱例⑤

此段加上笙特有的滑音与呼舌等技巧,滑音准确到位,呼舌体现了鹤的翩翩美感,宛如仙鹤迎来了七彩霞光,踏着祥云穿过天际,绵延回绕。无论是演奏还是聆听过程中,脑海中都能显现那羽毛尽展、泉水潺潺、声情并茂的美好画面。

谱例⑥

C段中这短短几句历音清脆悦耳、赋予动感,仿佛仙鹤振翅欲飞,为结尾那戛然而止之音,留下蒸蒸意相。

这首作品中,题目才更是点睛之笔,题目中“飞”指连续下行六连音是仙鹤拍着洁白的双翅,泛起的朵朵浪花,快速的音流象是飘肖的山风和簌簌的芦苇作响。尤其那时隐时现的呼舌,被惊扰的湍湍泉水,这个“惊”不是惊浪,也不是惊涛,而是微泛的“波纹”。那波纹有一种叠光缠绵之美。在阳光照之下,丝丝清泉,波影反射,欢畅明快;那波纹又有一种倒影美与流动美。给伫立的白鹤和四周的静物注入了新的活力,充满生机,在晶莹的水面上,那宛如百衲衣般的波影泉水,妙似回旋曲;像中国的写意画,又更像是现代派的毕加索、波洛克既抽象又灵动。

三、《飞鹤惊泉》之代表意义

古往今来,美丽多姿的仙鹤,飞翔的时候像仙女飘逸;肃立的时候象雪莲绽开。仙鹤是长寿、吉祥的象征,一直是音乐家和丹青高手们描述的对象。

《飞鹤惊泉》这首曲子将古典中的韵致,加进了现代元素,借鉴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音乐传统技法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色,又有强烈地感染力,那大自然的美之韵、真之谛、善之意尽在其中,从而使作品的思想艺术境界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并产生出独特的音乐艺术魅力。

四、结语

《飞鹤惊泉》这首作品在作者富有极具感染的创作下,通过曲目深厚的内涵概念,近乎于涵盖了当今笙独奏曲中所有的技巧,在艺术与技艺方面的极大飞跃和和谐统一。曲调优美自然,释放出超脱自然的艺术能量,使《飞鹤惊泉》这首作品成为当今笙艺术音乐美学的集大成典范。

参考文献:

[1]岳巍.试论音乐美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8,38 (18):137.

[2]余冰.论音乐美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 (6):213-215.

[3]王赛.音乐开启智慧美学陶冶情操——浅谈音乐美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3 (12):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