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茜文
摘要:太宰治是日本著名“无赖派”作家,《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也是绝笔之作,是他短暂一生的写照。本文以《人间失格》为基础,首先对太宰治进行介绍,并论述太宰治通过主人公大庭叶藏想要映射的内容,无论是对自我的映射,还是对人性的揭露;其次探讨这部经典之作的现实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加深对作品的解读和认识,分析作者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人间失格》;映射内容;意义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自传性作品,其思想和境遇都在作品中有所体现。太宰治自幼便显示出艺术天赋,中学阶段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至三十九岁离世,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很多作品,追求空无的毁灭美学,《人间失格》在他的作品中堪称经典之作。
《人间失格》分为三个手记,描写了主人公大庭叶藏从孩提时代直至中年时期的生命历程。大庭叶藏认为人类的生活复杂难以捉摸,冷漠的社会充满讽刺和伪善,但是为了能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只能不断伪装自己,于是他开始用假装摔跤、故意给大家讲笑话等滑稽讨好的方式来与周围人相处,因为他害怕也不懂得如何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自处。但是长期的心理苦闷和压抑促使他寻找释放的途径和方法,也使得他变成了他人眼中的“狂人”,丧失了为人的资格。太宰治自己也是在完成这部作品之后,便投水自尽,以非常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这篇小说也映射着作者自己的影子,我将简要阐述我认为作者在这篇小说中想要映射的内容以及现实意义。
一、绝望的呐喊——自我映射
这篇小说是太宰治的自传性作品,主人公大庭叶藏与作者太宰治的经历与过往都存在着很多重叠和相似之处,作者将自己毫无掩饰、直截了当的表现出来。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带给太宰治很大的精神压力,过早触及社会的残酷让他渐渐变得忧郁和消极,正如出生在以父亲为中心的传统家庭中的主人公叶藏一样。此外,太宰治深深同情穷人和弱者,但家庭出身却决定了他只能站在他们的对立面,绝望和负罪感始终缠绕着他,最终他通过叶藏来表白自己犯下的“罪”,无疑是对自己一生的记述和映射。
第一人称视角贯彻全文,让读者更易进入到作者想要营造的世界当中,其中最让读者为之动容的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惶恐不安,他害怕人、害怕與人相处,这种恐惧让“像吃饭一样”普通的事也会变得毛骨悚然。所以为了避免成为异类,他只能不断伪装自己,开始戴着面具生活,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屈从于外部世界的法则,这其中经历的挣扎和痛苦也不言而喻。
二、矛盾的本源——人性映射
作者还想通过作品映射的就是人性,尤其是人性在孩子身上的表现方式。“对于世人,我总是害怕的发抖。……逐渐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滑稽逗乐的怪人只让他们发笑就好。”年少时期的大庭叶藏就用搞笑甚至故意做出惹人发笑的行为这种形式来谋求和外界的和谐一致。如果有人夸他懂事,叶藏就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但是当他面临丑恶卑劣的罪行,却只是想着“诉之于人就是枉费心机”,于是默默忍受,这样一味的求全和屈从,反映的不仅仅是叶藏的软弱,也是人性本身的软弱,对这样的软弱者来说,生活无异于日复一日的痛苦。
此外,叶藏对成人世界的观察也是细致入微的,年少时期的叶藏视角亲眼看见那些对父亲阿谀奉承的人转眼就变成了另一副对父亲评头论足的嘴脸,这让他过早看透成年人世界的虚伪和伪装,他深恶得痛斥这个冷漠的社会和伪善的人际关系,这是人性原罪的体现,也是对于人性中罪恶一面的无情揭露。
三、不朽的经典——现实意义
初读《人间失格》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震惊于作品的压抑和那种几乎能把人吞噬的扑面而来的毁灭感,但再三品读之后,我却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每个人都有着天使、魔鬼两面,每个人心中的魔鬼似乎都能在作品中找到影子,或者说,大庭叶藏本身是一个将众多阴暗汇集一身的人,我们读的是太宰治塑造的形象,也是我们“魔鬼”一面的影子。我们同情主人公的遭遇,也同情他充满讽刺和虚伪的生活,早些年唯有靠带着面具生活才能“假装”和周围人一样,后来脱离了枷锁摘下面具,却又变得浑浑噩噩,天性释放带给他的不是光明,而是深渊万丈。阴暗本身其实并不可怕,就像我们每个人包括大庭叶藏在内对于爱和幸福都有着纯粹的追求,叶藏是忧郁消极的,但同样有着充满希望和理想的积极一面。太宰治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阴暗和虚伪,同样也让我们看到了人对于希望和爱的向往。叶藏是充满矛盾的,但其中的两面性同样有着深刻的意义。
四、结语
人间失格,即丧失了做人的资格,也丧失了做自己的资本。大庭叶藏的人生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阴森寒冷和虚伪讽刺,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太宰治绝望的内心和艰难的一生,但我们同样看到了叶藏身上深刻的两面性,看到了他对希望和爱的追求,一如太宰治对于纯粹文学的坚持,也历久弥新得震撼着读者。
参考文献:
[1][日]太宰治.著.杨伟.译.人间失格[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 (13)
[2]陈信汝.以《人间失格》为中心解读太宰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 (10)
[3]张凝.《人间失格》映射的人格面具.[J].文教资料,2016 (09)
[4]高宇.《人间失格》:太宰治的自我映射.[J].文教资料,2015 (11)
[5]陈潮涯.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J].文学教育(上),2010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