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 杜茂林 贺佳雯 南方周末实习生 彭思聪
★四川德阳罗江区扶贫局副局长王婷:排查出的相对贫困户数量比预想的少,“是不是把标准定得太严了?”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副教授汪晨:与绝对贫困快速下降的趋势截然相反,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农村和城镇的相对贫困发生率几乎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中。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在进入“后扶贫时代”之际,中国扶贫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包括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不够、稳定脱贫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等,巩固成果、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是重中之重。
离消除绝对贫困的最后期限还有两百多天,王婷开始接触解决相对贫困的试点工作,她是四川德阳罗江区扶贫局副局长。
用王婷的话来说: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是没有了,但这部分人和那些略高于绝对贫困线的边缘农户,接下来应该怎么办?“稍有不慎,可能会再陷贫困的泥潭。”
“审慎”,这是王婷对试点工作的描述。2020年4月,罗江区被确定为四川破解相对贫困难题的53个试点县(市、区)之一。
在接下来半年的试点期内,这个人口只有二十多万的小城将力图摸索出相对贫困的确定标准和程序。
脱贫攻坚的任务全面完成后,扶贫工作的重心将转向缓解相对贫困,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这一命题后,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作了强调。
四川、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湖南等地已就创新相对贫困解决机制展开调研或试点。2020年5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李富君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说,“这还只是个开始,工作虽已启动,但仍在研究中。”
“焦头烂额”
罗江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边缘,总人口25万,2019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00多元,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4600多户,2019年底已全部脱贫。
作为基层扶贫干部,王婷对脱贫攻坚中从识别、帮扶到退出的机制十分熟悉,而对这个解决相对贫困的新任务却有些“焦头烂额”。
“目前相对贫困的探索仍由区扶贫局牵头,制定方案时向人社、农业农村、卫健、民政等部门征求了意见。”王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上面既没有出台具体规定,也没有下达认定标准,我们就只能试。”
王婷认为,之所以选择罗江进行试点,可能是因为人口少、区域面积小,即便试错了,影响范围也不会很广。
德阳市确定了两个试点县(区),另一个是中江县。相比于罗江,中江是人口大县,贫困户的数量在德阳下辖6个县(市、区)中排在前面。在王婷看来,上级如此安排,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同一个地级市内的不同情况,从而更好更快地摸索出经验来。
王婷记得,为了确定相对贫困的标准,区领导班子开过多次会议,省上也开了电话视频会。上级还专程到下面了解情况,指导区扶贫局制定标准。
谋求共识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过程。王婷介绍,收入是一个主要参考指标。但仅收入一项,国际上也没有通行的标准,有的参考平均收入,有的参考社会成员的中位收入。
经过讨论,罗江区决定以上一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基点。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才能算作相对贫困人口呢?一番争论后,区里初步决定把低于50%作为相对贫困线,进行摸排。
摸排之前,为了慎重起见,罗江扶贫局再次向乡镇干部征求意见。在关于五保户、低保户是否应被纳入的问题上,双方产生了分歧。王婷说,考虑到五保户、低保户享受政策兜底,于是区里要求暂时不将他们算进,先摸排出一个大体数量,看看有多少人。
但在罗江区新盛镇党委副书记郭念兵看来,对五保户、低保户来说,仅是政策兜底那笔保障资金是不够的,“如果不把他们考虑进来,他们甚至有致贫的风险。”
罗江区扶贫局最终采纳了乡镇的建议,并且选了个别乡镇根据区里制定的相对贫困标准,先行试点。
新盛镇加入了这场低调的试验之中。郭念兵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新盛是当地的农业大镇,农村人口多,贫困户数量多,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761户,三分之一是纯老人户。
在脱贫的最后阶段,郭念兵既看到现实工作中巩固扶贫成果、帮扶相对贫困人口的重要性,又担心在标准不明确的情况下造成诸如农户觉得不平等心生不满等问题。
作为主抓扶贫工作的副书记,郭念兵记得,开始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时,一个村常因为谁进了、谁没进而影响到稳定,后面随着精准度越来越高,问题才得以解决。“现在重新摸排相对贫困户,对那些略高于扶贫标准的边缘户,应该怎么处理,这是个问题。”
试验的悄然、谨慎可想而知。郭念兵的做法是,选了一个行政村先行摸排,最后摸排了十多户相对贫困户,仅占整个村农户总数的1.5%。根据他的说法,镇党委将在6月初对上述十多户再次筛查,以保证准确性。
王婷透露,从现有试点镇统计结果看,排查出的相对贫困户数量比预想的少。她有些困惑,“是不是把标准定得太严了?”
很难划出明确的线
“标准的确定的确令人头疼。”中国社科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国宝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特别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乡差距非常大,很难划出一条明确的线。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学者对相对贫困的标准,尚未达成基本共识。有学者建议用上一年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乘以0.4-0.5的均值系数作为下一年农村“相对贫困线”,也有学者认为,2020年后应分别以城乡居民中位数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城市和农村的相对贫困标准,以5-10年为调整周期。
在多位学者关于尽快制定相对贫困线的呼吁中,也有不同的声音。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