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张婧
摘 要: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短期会对中国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影响,政府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治的同时,应采取突出重点稳就业、适度宽松稳金融、优化结构稳外贸、政策引导稳外资、加大部署稳投资、多措并举稳预期等措施精准施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关键词:经济运行;新冠疫情;六稳
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强调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做好“六稳”工作对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或疫情),虽然不会改变经济中长期运行良好的预期,但是短期必然对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影响,本文试图从短期层面,分析新冠疫情对经济“六稳”运行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新冠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是生产停工量较大。此次疫情暴发处于春节期间,同时传播性较强,对节后复工有较大影响,除少数重大或紧急项目及企业按期复工外,全国各地政府均要求各类生产经营行业延迟复工。
二是人口流动性减弱。疫情期间降低人口流动性对控制疫情传播有积极作用。政府已采取公共交通部分停运,相关城市封城等措施积极应对。同时大力引导人口居家办公及休息以减少外出,种种举措均会较大程度降低人口流动性。
三是实体交易供应受限。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人们会减少购物、减少外出、减少旅游,社会需求会被抑制,企业会减少投入、减少生产、减少交易,实体交易、物流、物资供应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四是人群心理压力增大。如果说,自然灾害破坏的是过去的财产,扩大的是今后的需求,新冠疫情不见得破坏财产,但短期会破坏人们生产生活的信心,长期会破坏人们增加未来财富的信心,也影响着对未来的消费预期。
五是线上交流占比提升。尽管大家早就形成了线上购物的习惯,但是经历这次新冠疫情,这个习惯还会被深度发掘,线上购物、线上学习、线上办公等线上生活方式,會在新冠疫情期间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大幅提升占比。
二、新冠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一是就业压力短期较大。新冠疫情暴发后,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各地防控不断升级,大部分企业均出现延迟复工的情况。延迟复工对许多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了相当的压力,企业面临着房租、工资、费用摊销等在内的多种经济损失。而据统计,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贡献了80%左右的就业,如果相当体量的民营、中小企业出现生存危机,就业形势短期内就会恶化。
二是金融面临违约风险。从对金融业直接影响的角度看,新冠疫情的影响似乎不大,但由于金融涉及信贷、外汇、期货、股票、保险等市场,疫情变化会对市场标的价值估值造成较大影响,容易引发相关系统性风险。同时受企业开工延迟、产出、消费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企业现金流会受到一定影响,企业项目按合同交付、金融合同按时偿还等都存在违约风险。
三是外贸出口下行风险。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不排除部分国家和地区出于新冠疫情的隔断考虑,减少或暂停从中国进口与疫情相关度较大的商品。同时此次疫情的爆发时点正处于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会给外向型经济带来较大压力。另外由于疫情导致的各地封锁问题,出口加工企业也将蒙受较大损失。
四是外资引进压力加大。近年来,全球国际直接投资(FDI)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经济不景气影响出现大幅下滑,中国努力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力度,引进国际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新冠疫情可能直接冲击国际投资及生产订单,甚至扰乱国际投资供应链布局。另外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展开撤侨行动,其后续扩散效应可能逐步显现,进而对未来国际投资决策产生较大影响。
五是投资增速短期下滑。新冠疫情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冲击主要是施工节奏的变化,疫情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有所回落,而节后人员流动性减弱带来的用工荒,以及节后开工延迟等因素带来的短期需求下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同时国内其他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在2019年底就跌入冰点,在疫情的影响下,投资力度将进一步下降,社会融资也将大概率走低。
六是经济运行预期降低。新冠疫情的发展会逐步改变市场主体的预期,包括人民币贬值预期、中美基本面差异扩大预期等,一旦疫情短期内无法解除甚至扩散将直接危及投资者信心,进而影响市场主体对经济持续增长的信心,可能会导致市场主体做出相对悲观的判断,做出消极的决策,进而对经济增长造成实质影响,而这个实质影响又进一步给市场主体带来新的负面预期,形成恶性循环。
三、新冠疫情期间经济运行对策
一是突出重点稳就业。疫情期间稳就业要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在保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人员稳定的同时,重点关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复工及生存发展问题,特别是数量较多、用工量较大的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居民服务、娱乐等行业中的小微企业,从而稳定社会存量就业人数。同时,疫情期间积极引导鼓励线上业务的开展,促进新型线上企业的快速发展,努力扩大社会增量就业人口。
二是适度宽松稳金融。疫情期间稳金融的关键是防风险和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一方面,积极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现金流、信贷风险排查,对可能持续存在的潜在风险,积极化解,帮助企业度过短期偿债关口。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层面,也需要根据疫情的发展,及时做好预案并适度提前实施,短期内为避免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大幅波动,应该对金融市场进行必要的流动性补充,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对金融市场,实体经济恢复信用支持都有重要作用。
三是优化结构稳外贸。疫情期间要在积极帮助进出口企业解决短期困难的同时,大力优化进出口结构以稳定外贸促进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进出口企业部分复工或阶段性复工,适当降税减负减轻进出口企业负担,支持有条件的进出口企业申报医疗器械进口资质。疫情期间,企业在国内市场与线下市场很难有业务机会,但线上与海外市场存在着一定的业务可能性,应鼓励企业立足自身优化业务结构,努力尝试发展线上业务,积极试水海外市场。
四是政策引导稳外资。外资企业对国内投资从政策层面上,看重社会、政策、市场的稳定,从经济层面上,看重的是一定期限内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回报率。因此,疫情期间稳外资,首先应比照国内企业,建立顺畅的沟通方式,及时将疫情、管控、经济等相关政策信息及时向境内外资企业传递,其次协助外资企业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同时加快外资新开放领域的政策落地和执行工作,进一步完善外资政策体系,以积极引进新的境外投资。
五是加大部署稳投资。新冠疫情期间,消费需求、进出口业务都会受到较大影响,为保持经济稳步发展,在确保开工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投资作用凸显。疫情期间稳投资的关键是积极部署重点项目,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同时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应尽快落实前期部署,积极抓好重大项目,着力推进项目实施,大力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托底效应,努力提升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六是多措并举稳预期。稳预期的关键是稳信心,一方面,应迅速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疫情发展,尽可能快地结束疫情,同时做好疫情信息官方发布,辅助以必要心理疏导,增强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引导人民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打消市场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货币层面的宏观、微观调控,为市场主体,特别是实体经济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以实际行动帮助市场主体克服短期疫情影响,延续市场主体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