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梅
今年是开国上将赖传珠诞辰110周年。为缅怀这位刘少奇眼中的“好参谋长”、聂荣臻心中的“优秀高级将领”、新四军的“大管家”、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学雷锋的倡导者与推广者,谨成此文以示纪念。
中央苏区骁将
1910年4月3日,赖传珠出生于江西省赣县大埠圩(乡)赖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秋,赖传珠以优异成绩考入赣州的赣南中学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参加“青年干社”和“工农运动训练班”。
1925年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爆发后,赖传珠与学界积极分子发动募捐筹款,参加示威游行,声援上海工人罢工,帮助建立农民协会,领导农民抗租抗息。
1927年3月6日,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杀害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赖传珠并没有被吓倒,不但参加陈赞贤的追悼会,还扶起烈士遗体合影。4月,他不畏白色恐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2月,时任中共赣州白石乡支部书记、大埠圩武装暴动筹备委员会主席的赖传珠领导发动暴动,成立“赣县南区工农革命委员会”。
暴动失败后,赖传珠找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4月,赖传珠任特务连党代表,负责毛泽东和师部的保卫工作。此后,他先后参加四打永新、井冈山的3次反“会剿”等战斗。
1929年1月,赖传珠随毛泽东等率领的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2月10日,部队在瑞金的大柏地伏击国民党军,俘敌800多人,改变了红四军下山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挨打局面,被陈毅称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赖传珠随部队参加了这次战斗,并成为大家心目中英勇善战的骁将。
1930年10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张辉瓒打着“前敌总指挥”的旗号,率第十八师向苏区长驱直入,所到之处实行“三光”,遍贴“剃了朱毛的头”的标语。岂料,龙冈一仗,红军大获全胜,消灭第十八师师部直属队及两个旅,俘敌9000余人,缴获长短枪近万支、子弹100余万发。赖传珠时任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政治委员,其部正是活捉张辉瓒的尖兵。战斗中,他嘴部被弹片击伤。
1931年5月,赖传珠调任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参加了观音崖、九寸岭、白沙、沙溪、广昌等战斗。8月,赖传珠以红十二师参谋长的身份,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协助师长指挥所部参加兴国县莲塘、良村、高兴圩、老营盘、方石岭以及宁都县黄陂战斗,取得全歼国民党军韩德勤师的骄人战绩。
1932年12月,赖传珠调派瑞金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历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政治委员、第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政治委员等职务。他率领第五团屡建战功,荣获“模范红五团”称号。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赖传珠率部掩护红军主力夺取黎川和赣东北军事要地金溪,取得漳州战役胜利。
长征“先锋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开始战略转移。时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的赖传珠和师长李聚奎率部担负“先锋官”及保护中央纵队的任务。
11月12日,蒋介石作出了将红军“歼灭于湘水、漓水以东地区”的部署:令湘军何键部与嫡系薛岳部共16个师77个团,专事“追剿”;令粤军陈济棠部4个师北进粤湘桂边区截击;令广西李宗仁、白崇禧的第四集团军5个师控制灌阳、兴安、全州(全县)、黄沙河一线沿湘江堵击与侧击;令贵州(黔军)王家烈部在湘黔边堵截,合计动用了25个师近30万人的部队,构成了一个以湘军和桂军两翼夹击与迎头堵击,中央軍和粤军尾追截击、黔军策应封堵的口袋式包围圈,准备在湘江东西两岸一鼓“荡灭”红军。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而脚山(又称觉山,下同)铺阻击战又是湘江战役中著名的三大阻击战之一,也是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战斗。国民党方面投入兵力7万余人。红军方面是林彪的红一军团,即红一师、红二师、少共国际师,共19880人,目的是保证军委和中央能安全渡过湘江。
11月29日,红一、红二师共4个团全部进入脚山铺阻击阵地。脚山铺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桂(林)黄(沙河)公路边,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北来的敌人呈仰攻状,红军居高临下。
国民党军一开始便出动十几架飞机对红军阵地狂轰滥炸,再以密集的炮火炮击,随后密集的步兵发起冲锋。但几番拉锯战下来,未能攻占红军山头。傍晚,国民党军因担心遭到红军夜袭,撤回到鲁班桥以北。
30日凌晨,李聚奎、赖传珠率领红一师第一、第三团部署在米花山一线。国民党军也作了调整,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投入一个多师,企图突破脚山铺防线,南下封锁湘江渡口。天一亮,国民党军开始进攻,人数比第一天多,火力比第一天猛。红军工事虽被炮火摧毁,但仍凭险死守,相机反击。国民党军见红军兵力不足,改变战术,一面继续对红军正面阵地轮番攻击,一面以大部队迂回至红军阵地侧翼,将红军战线拉长,以寻找薄弱环节突破。红军前沿阵地的几个小山头相继失守后,为避免被包围和减少损失,红一、红二师分别退守怀中抱子岭和黄帝岭,但国民党军占领了公路,将两个师分隔开来,使红军在脚山铺的整个阵地面临危机。国民党军得志更猖狂,继续向红军阵地发起了加倍疯狂的进攻。炮弹如雨,不断地向红军阵地倾泻而下,步兵也满山遍野地向红军守卫的山头爬了上来,红军战士到了每坚持一分钟都有伤亡的境地,以致一分钟前还是后方阵地,一分钟后便成了前沿阵地,而赖传珠一直坚持在一线阵地指挥、鼓劲、战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战士们大受鼓舞。当晚,国民党军迂回红一师后翼,妄图围歼,敌人的企图被红一师的警戒战士发现,为了避免被湘军包围吞掉,李聚奎、赖传珠指挥部队撤退到西南方向的水头、夏壁田一带,构筑第二道防线继续抗击敌人,与红二师共同组成长达十公里的阻击线。
12月1日天一亮,国民党军又开始进攻,重点是红一、红二师的结合部,尤其是长约5公里、兵力不足1000人、防守十分单薄的珠兰铺。全体将士在“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为了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声中,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以劣势装备与装备精良的凶悍敌人展开了空前恶战。一股国民党军竟冲到红一军团指挥部附近,林彪、聂荣臻、左权等军团首长差点当了俘虏。接近中午时分,红一、红二师相互交替掩护,边打边撤,向西转移。
脚山铺一战,由于敌众我寡、装备悬殊,红一、红二师与国民党军鏖战3天,损失近4000人,伤亡惨重,军团政委聂荣臻负伤,但红军最终撕开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企图。可以说,倘无李聚奎、赖传珠率领红一师在脚山铺之战中的坚毅决绝,就不可能有湘江突围的成功。鉴于赖传珠的指挥若定、沉着机智、临危不惧、敢打敢拼,聂荣臻盛赞其是我军“优秀高级将领”。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瓮安猴场作出决定:“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突破乌江。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以流急、滩多、谷狭闻名,号称“天险”,而国民党军又在乌江布下重兵,要想突破谈何容易!当此危急关头,李聚奎和赖传珠奉命担任突破乌江、为全军开路的任务。在既无工兵架桥,船只又全被敌人夺走的情况下,他们决定让红一团为渡江先锋团,从回龙场渡口强渡。
据当地群众说,渡乌江需要三个条件:大木船,大晴天,熟悉水性、了解乌江特点的好船夫。而李聚奎、赖传珠、杨得志一个都不具备,何况对岸还有敌人的防守。他们决定扎竹排强渡。指战员立即扎成一个一丈多宽、两丈多长的竹排,挑选8名熟悉水性的战士先行试渡。可惜到江心,竹排突然斜立,被洶涌的浪涛卷进漩涡。
见有人气馁了,赖传珠用自己做政治工作的看家本领,点燃将士们的斗志,在新扎的竹排上增加扶手,便于战士抓住,防止因颠簸掉下江去,趁着天黑再次离开浅滩。对岸一个团的敌人开火后,李聚奎、赖传珠等组织机枪、步枪、“三七”小炮压制。很快,战士登上对岸山顶,手榴弹随之在敌堡群中炸开。
天险乌江被突破了。
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会后,部队因减员进行整编,赖传珠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后又回到红二师第五团任政治委员。虽然职务被降,但他愉快服从,并在四渡赤水时,率部破坏敌人交通、阻止敌人、掩护大部队渡过赤水河。
4月23日,国民党军薛岳部突然出现在红军中央纵队侧翼。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负责同志都在中央纵队,他们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赖传珠带领第五团抢占东北面制高点,阻击4倍于己的敌人,利用仅有的4挺机枪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甚至与敌人展开肉搏。其间,赖传珠被敌人的子弹击穿胸部,子弹离他的心脏只有2厘米,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一直坚持指挥战斗,直到中央纵队安全转移,才被送往军团卫生队治疗,昏迷了4日4夜。
新四军“大管家”
1937年12月初,赖传珠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带领中共中央派往新四军的第一批干部从延安经西安前往武汉,参与组建新四军军部。
12月25日,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等在武汉大和街26号召开新四军干部大会,宣布成立新四军军部。赖传珠作为新四军军部的具体筹备人,不仅要对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走什么路线、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如何集中等做出安排,还要对军部机关编制和干部安排提出具体意见,对军部移驻南昌做出具体安排和准备。
1938年1月6日,项英、张云逸、周子昆等到达南昌,即在南昌市三眼井高升巷张勋公馆,以新四军军部名义正式对外办公。赖传珠任新四军军部参谋处处长。2月初,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决定,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8个省14个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迅速到皖南歙县岩寺地区集中,改编为新四军。随后,赖传珠到湖南平江等地向湘鄂赣游击区领导人及游击队传达中央指示,宣讲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与意义,对游击队员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并代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宣布湘鄂赣红军游击队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傅秋涛任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团团长。至2月9日,南方红军游击队已按中央指示,分别向皖南、皖中开进,集中整训。3月22日起,军部机关人员、军械弹药,陆续到达皖南岩寺。4月5日,赖传珠带领最后一批机关人员抵达岩寺,协助叶挺、项英、张云逸完成了新四军的组建任务。全军编为四个支队,第一支队驻潜口、王村;第二支队驻琶村、琶塘;第三支队驻王和村;第四支队驻安徽霍山县流波疃。全军共一万余人。随后,新四军组织先遣队北上苏南抗日。8月2日,叶挺率新四军军部机关进驻云岭地区,赖传珠先后参与筹划新四军第二次政治工作会议、第二次参谋工作会议、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193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到新四军军部,代表中央向新四军和东南分局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及向敌后发展的指示,制定“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为加强对江北地区新四军武装力量的领导,更好地开展敌后抗日斗争,叶挺和项英于3月30日致电中央军委毛泽东并转刘少奇:“张云逸指挥周(骏鸣)部在全椒附近的四千余人,高(敬亭)部有六七千人,合计约万人。我们为调整江北部队及发展方针计,拟设指挥部或办事处于江北。”中共中央回电同意,并决定由参谋长张云逸兼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
5月,叶挺、赖传珠越过日军长江封锁线,到达安徽庐江县东汤池召开干部会议,宣告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正式成立,张云逸兼任指挥部指挥,赖传珠任指挥部参谋长,统一指挥新四军在江北地区的部队。赖传珠留守东汤池,主持江北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他利用江北各部队派员到指挥部联系或者请示工作的机会,了解各部编制、干部配备、部队生活、人员思想、武器装备等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他不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还协助张云逸领导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2月上旬,刘少奇和中原局到达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经请示中共中央同意,决定将江北指挥部前敌委员会改成皖东军政委员会,属中原局指挥。
1940年6月1日,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扩编为江北军政干部学校,张云逸兼校长,赖传珠兼副校长。11月,赖传珠率江北军政干部学校和第一、第二大队600余人,随刘少奇到苏北盐城,与苏北指挥部干部学校、皖东干部学校合编为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陈毅兼任校长,赖传珠兼任政治委员。
南下的八路军与北上的新四军胜利会师后,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叶挺、陈毅为正副总指挥,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统一指挥华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12月,军委又任命赖传珠兼任第五纵队副司令员。
为制造第二次反共高潮,消灭已发展到10万人的新四军,国民党蒋介石命令长江以南新四军限期开赴长江以北。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北移,6日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奋战7昼夜,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是抗日战争中共产党遭受的最严重损失。
1月20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1月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江苏盐城成立。
赖传珠根据各部队的战斗地域,重新拟定各作战单位的战略区。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正式划分、确定各战略区和整编后各部队军政主官:苏中,第一師,原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组成,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炎;淮南,第二师,原江北指挥部所属第四、第五支队、江北游击纵队和路东、路西联防武装组成,师长张云逸(兼),政治委员郑位三;苏北,第三师,原八路军第五纵队组成,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淮北,第四师,原八路军第四纵队组成,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鄂豫边,第五师,原豫鄂挺进纵队组成,师长兼政治委员李先念;苏南,第六师,原江南指挥部和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所部组成,师长兼政治委员谭震林;皖江,第七师,原无为游击纵队、第三支队挺进团和从皖南突围出来到无为的部队组成,师长张鼎丞,政治委员曾希圣;淮海区和鲁南接合部,军独立旅,原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编成,旅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罗华生。
新四军统一整编后,部队数量急剧扩大,驻防范围北至陇海铁路,南至皖南和苏南,活动区域远远超出中原局的管辖。四五月间,中共中央决定将东南局与中原局合并,组成华中局,相应地成立新四军军分会(又称中央军委华中分委员会),刘少奇任华中局书记兼任新四军军分会书记,以加强新四军的政治工作。赖传珠积极协助刘少奇配齐配强各级政工干部和政治机关,不但新四军、八路军新合编的部队强调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成建制整编为新四军的八路军老部队也进一步强调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很快形成全军政治上一致,解决了各师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赖传珠非常重视统一战线,强调统一战线主要是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政策坚持独立自主,既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又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和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批驳“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口号,使广大干部战士认清皖南事变的惨重打击是放弃独立自主、以退让服从求合作的恶果。
从协助叶挺和项英组建新四军军部,到成立江北指挥部和华中总指挥部,再到重建军部并成为陈毅和张云逸的得力助手,自始至终都有赖传珠的身影和心血。赖传珠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职责,就是管理部队经费。在蒋介石不提供军费,新四军全靠自力更生、精简节约解决经费的情况下,赖传珠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他却保证了必要的正常的运转,难怪乎刘少奇称赞赖传珠是“好参谋长”,而大家都由衷地称赞他是新四军名副其实的“大管家”。
抗日战争胜利后,赖传珠被调往东北战场,历任第四野战军军政治委员、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率部解放赣西北、赣西南、海南岛。
学雷锋倡导者
1962年8月15日,年仅22岁的雷锋在辽宁抚顺因公牺牲。
因被雷锋的事迹所感动,时任沈阳军区政治委员的赖传珠上将要求全军“开展学雷锋”活动,并主持制定了长远规划:一是排演一台有关雷锋的话剧;二是命名“雷锋班”;三是请毛泽东题词。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准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运输连四班为“雷锋班”。1月18日,军区党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学习雷锋运动的决定》。此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把雷锋事迹写成报告文学,同时配发评论和雷锋日记摘抄,热情地颂扬雷锋精神。1月20日,赖传珠观看了军区举办的雷锋生平事迹展览,并题词:“永生的战士,光辉的榜样。”
赖传珠把请毛泽东给雷锋题词的想法告诉了总参谋长罗瑞卿,得到了罗瑞卿的支持。
2月28日,赖传珠找罗瑞卿去见毛泽东。罗瑞卿说,原本打算今天题词的,但主席太累了,再找机会吧!
3月3日下午,罗瑞卿拿着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告诉赖传珠:“主席今天稍稍有空,便接连写了3幅题词,让我们挑选。”
赖传珠看着毛泽东题写的行草大字,激动地说:“写得太好了!”
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报刊均在头版刊登了毛泽东题词的手迹。一个学习雷锋的热潮在全国兴起。
此后,雷锋成为全国人民的精神楷模,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赖传珠作为发现者、倡导者、推广者功不可没。
1965年12月24日,赖传珠在沈阳逝世。陈锡联在悼念文章中说:“我们在一起工作,配合非常默契,彼此非常信任,互相非常支持,步调非常一致。”“我和他在一起工作,始终感到非常亲密,非常融洽,非常合拍。”“正是在我和赖传珠紧密团结的影响下,我们军区领导班子非常团结,从而带动了各级领导班子非常团结。”他用了“9个非常”,高度评价赖传珠高尚的人格魅力。
责任编辑 /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