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26次莅临江西

2020-05-21 03:32罗军生
党史文苑 2020年5期
关键词:江西省委庐山井冈山

罗军生

毛泽东的一生与江西结下了深厚情缘。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江西战斗、生活了7年多时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创造了辉煌的革命业绩,写下了绚丽夺目的人生篇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依然惦记着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江西人民,关心着江西的发展与进步。1951年8月,毛泽东派遣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来到江西,赠送他亲笔题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锦旗。这一题词,一直成为鼓励江西人民建设新江西的不竭动力。

毛泽东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莅临江西视察的中央领导同志。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6卷本《毛泽东年谱(1949—1976)》记载,自1953年2月20日第一次到九江,至1975年2月最后一次到南昌,毛泽东先后26次来到江西,或视察工作,或主持召开会议,或接见省委、省政府(省人委、省革委会)负责人,给江西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指导。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不但再度留下了一代伟人的历史性足迹,留下了令江西人民永远难以忘怀的感人故事,而且留下了多首不朽的诗词。

毛泽东第一次到江西视察是在1953年。这一年,是新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年。毛泽东高度重视和关注。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熟悉经济工作,有助于中央作出正确的决策,毛泽东到南方沿长江几个省视察。2月20日晨,毛泽东乘海军“长江”舰从武汉到九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和九江地委书记史梓铭到舰上迎接毛泽东。毛泽东听取他们的汇报后,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他说,这几年,江西的工作是有成绩的。江西的土改运动发展迅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差错,得到了中南局的肯定。“三反”运动,江西也摸索了不少好的经验。这几年,江西在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方面,也取得了成绩,排在周围几个省的前面。下午,毛泽东在九江市区视察。他说,九江交通便利,既是赣北门户,又是七省通衢,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今后发展来看,九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它临近长江,又和几省毗邻,加上地处庐山脚下,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毛泽东这次到九江视察,原本是想上庐山的。但是,当时通往庐山的公路正在修建,汽车上不去,他只好退而求其次,来到九江市区甘棠湖边,登上一座小山坡,在那里凝目远眺庐山。

为了弥补第一次上山受阻的遗憾,毛泽东后来三次提议将中央会议放在庐山召开,并于1959年7月1日至8月20日、1961年7月20日左右至8月13日、1961年8月22日至9月17日、1970年8月19日至9月9日四上庐山。毛泽东对庐山有独有的情结,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最喜欢庐山。”他在庐山写下两首诗。一首是《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另一首是《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三次庐山会议召开的时间共计86天,加上会议前后,毛泽东在庐山共住了约126天。

毛泽东有个人人称道的习惯,他深入全国各地调查研究时,经常是以火车为家,在专列上召开一个接一个的会议,接见一批又一批的当地党政领导和各方面代表。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又不给当地增加麻烦。

南昌市郊的向塘车站,毛泽东的专列曾多次在这里经停驻留。

1955年12月24日上午,毛泽东专列第一次来到这里,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他第一次莅临南昌境内。他在专列上召集江西省委负责人杨尚奎、邵式平、方志纯、刘俊秀和部分地委、县委书记座谈,详细询问了江西省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和所采取的措施,并作了重要指示。1958年7月1日,当看到《人民日报》报道江西省余江县在全国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后,毛澤东感慨万千,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毛泽东的这两首诗,字里行间浸透了对江西人民的深切关怀。

毛泽东第一次到南昌市视察是在1957年9月9日。他此行目的是为开好党的八届三中全会,调查了解整风、反右派斗争、工农业生产情况与群众情绪。当天下午,毛泽东乘专机从长沙来到南昌。他连续召开两场座谈会,同江西省委负责人杨尚奎、邵式平、方志纯、白栋材和部分地委、市委书记座谈,并到江西省人委大院内观看“鸣放”大字报。

毛泽东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也是较早通过初步调查研究觉察到运动出现问题并努力加以纠正的领导人。从1958年10月中旬起,毛泽东多次南下赴部分省市调研,并召开系列会议纠“左”。1959年3月20日晚上,毛泽东从长沙来到向塘车站。他在专列上同江西省委负责人杨尚奎、邵式平、汪东兴和部分地委书记谈话,听取关于全省六级干部会议情况的汇报。

1960年是毛泽东外出考察频繁的一年,他的专列于1月25日、3月13日、5月19日至20日三次经停向塘车站,并每次都在专列上同江西省委负责人谈话。

连续三年的“大跃进”运动,使整个国民经济元气大伤。为此,在1960年年底1961年年初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毛泽东怀着急于了解农村真实情况的心情,一方面直接组织和指导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于1961年1月25日晚乘专列南下调研。2月10日上午,毛泽东到达向塘车站,并在专列上听取江西省委负责人杨尚奎、邵式平、方志纯、刘俊秀关于江西农村整风整社、公共食堂、社队规模、退赔等情况汇报。返京途中,4月18日至21日,毛泽东又一次来到南昌视察。他在南昌郊区开展“农业六十条”的调查研究,并视察了洪都机械厂和城市郊区人民公社及市政建设。

七千人大会之后,毛泽东乘专列到南方视察。1962年2月28日,毛泽东到达向塘车站。这一次,他在专列上待了3天。3月2日,他在专列上同江西省委负责人杨尚奎、邵式平谈话。同年6月9日,毛泽东的专列又一次停在了向塘车站。当时,台湾海峡出现紧张局势,蒋介石叫嚷反攻大陆。他在专列上听取江西省委负责人杨尚奎、邵式平、方志纯、刘俊秀以及省军区司令员邓克明和副政委林忠照有关江西战备情况的汇报。毛泽东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国民党反攻大陆,军事上我不怕打仗,就愁粮食。”邵式平当场表态:“主席,你放心,你在福建前线用兵百万,军粮我们江西包了。一人600斤,100万人6亿斤,没有问题!”毛泽东听了很高兴,说:“这下我放心了。”后来,江西迅速调粮2494万斤运往福建前线。毛泽东非常满意,表扬“江西同志顾全大局”。

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召开之后,党中央开始在全国城乡开展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此,毛泽东多次南下视察,了解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展情况,对运动中提出的问题做调查研究。1963年1月10日至15日、10月26日至28日,1964年4月19日至22日、9月7日至8日,毛泽东先后四次来到南昌,就搞好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听取江西省委负责人杨尚奎、方志纯、刘俊秀、白栋材、黄知真等人的意见。

毛泽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在井冈山战斗、生活了1年3个月。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理论创造是从井冈山开始的,他与朱德、陈毅等人一道亲手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因此,毛泽东对井冈山的一山一水,对曾经给红军巨大支援的井冈山人民群众怀有一种特殊的深情和魂牵梦萦的眷恋。这种深情和眷恋,在此后的日子曾以不同的形式多次表达出来,新中国成立之后更是多次表示要重返故地。于是,毛泽东在阔别38年后,千里来寻故地,重上井冈山。

1965年5月21日,毛泽东酝酿已久的井冈山之行终于成行了。当天上午,毛泽东一行乘专列从湖南长沙出发,经株洲到达醴陵后改乘小汽车,经攸县、茶陵、莲花、永新、宁冈,沿着1927年秋收起义之路重上井冈山。22日晚上到达井冈山茨坪,住井冈山宾馆。

5月22日至29日,在井冈山期间,毛泽东的情绪非常好,多次接见干部群众,了解建设发展情况。他还经常与人谈起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人和事,而且一谈就止不住话匣子。

细节之一,漫谈井冈山精神。5月25日,毛泽东约刘俊秀、王卓超、汪东兴三人到自己的住处畅谈。他说:“我早想回井冈山看看,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为了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牺牲时都只有二十几岁呀!没有过去井冈山艰难的奋斗,就不可能有今天。”当得知井冈山修起了水电站和四条公路,办起了工厂、学校,农民住上了新瓦房时,他说:“今天的井冈山比起38年前大不相同了。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变得更好,更神气。但是我劝大家,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细节之二,交纳伙食费。离开井冈山之前,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带着钱和粮票走进宾馆会计室,找会计雷良钊结算伙食费。这可把这位年轻的会计难住了,他说什么也不肯收下。但毛泽东的管理员耐心地解释说:“首长和我们工作人员外出有严格的约法和开支规定,这是纪律,我们必须遵守。”最后,雷良钊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收下,并出具了两张发票。一张是00006482号发票,上面写着: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合计175元。另一张是00006484号发票:首长交粮票23斤。两张发票的收款人均为雷良钊。

细节之三,作词两首。在山上的日子里,毛泽东触景生情,始终处在激动和兴奋之中,写下两首风格迥异的光辉词章。一首是《水調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另一首是《念奴娇·井冈山》:“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在几天内接连写成两首词,这在毛泽东的诗词创作生涯中并不多见。

从1965年11月开始,毛泽东南下视察,并在南方滞留了9个多月。12月24日,毛泽东来到南昌视察。这一次,他在南昌住了17天,是他在南昌待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在这里,他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挥笔写就了一首在特定历史年代洋溢着豪情、借咏史而抒怀明志的诗篇——《七律·洪都》:“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唯一以省会城市命题的诗词。1966年1月5日,毛泽东同江西省委负责人杨尚奎、方志纯、刘俊秀、白栋材、黄知真等谈话,就农业生产和粮食征购问题作了重要指示。返京途中,6月16日,毛泽东的专列停靠在向塘车站,并在专列上接见江西省委几个负责人。

“文化大革命”发动后,毛泽东多次南下视察,先后于1967年9月17日、1969年6月28日至30日、1971年8月31日至9月2日来到南昌。他每次都与江西省负责人谈话,了解江西“文化大革命”的进展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

毛泽东最后一次到南昌是在1975年2月3日。当天,他结束在长沙114天的休养,乘专列来到南昌。2月5日,他离开南昌前往杭州。

斯人已逝,去思不绝,毛泽东那些被历史镌刻的时光,已经深埋进每一个江西人民的心中;言犹在耳,激励永在,一代伟人的音容笑貌和殷殷嘱托,永远鼓舞和激励江西人民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 / 彭月才

猜你喜欢
江西省委庐山井冈山
井冈山诗五首
江西万年青水泥公司3 名员工荣获“江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做一次庐山客
谢德强任江西高速集团总经理
毛泽东登庐山
《李白 庐山谣》
井冈山抒怀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