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睿澄
那是我第一次去上公开课。坐在陌生的桌椅间,周围的环境令人不适,恍然间,我进入了课堂。
读着这篇课文,突然发现,我和它仿佛是两条平行的线,永远不可能相交。光是题目就让我有几分不解。《动物笑谈》,动物可笑吗?还是它们会谈话?要么是它们被人驯化了,作出些滑稽的动作吧。(作者把他和课文比作两条相互平行的线,在开头直接点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疑惑,使文章的框架更加清晰。)
开头,老师说了一句名言,大意是没有人能像劳伦兹一样有一个“神奇的指环”。“神奇的指环”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词,众所周知,这东西只能出现在虚幻世界中,现实世界绝没有这种东西。但劳伦兹哪儿来这“神奇的指环”呢?——我也很想知道。(“神奇的指环”作为课文的一个线索贯串全文。)
初读课文,我的问题便如浪花般接二连三地涌出来。我既不明白这篇课文的可笑之处,也不知道课文的主旨是什么。我觉得,我像蹒跚学步的婴儿,在理解的道路上,站都站不稳。(这个心理描写的过程非常有意思,将自己比作成一个婴儿在学习这篇课文,侧面体现了小作者对课文的迷惑)一遍,两遍,三遍,但结果是:我还是不认识它,却先认识我了。我表示:绝对不服!
我就不相信我找不出一点儿苗头来。我再次仔细阅读,这回,我像一个侦探,仔细地、慢慢地读,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凭着这份信心,我对课文的大意有所了解。接着,如剥竹笋似的,一层一层将它剥开来。起先,只是一些毛皮,生硬而简单;接着,越来越有感觉,越来越有趣味。如果说之前只是在拼一些零零散散的小骨头的话,那么现在,我应该在摸鱼的肉了吧。不知什么时候,我与作者之间的心拉近了,平行线不再平行,可以相交了。我明白了劳伦兹的那只指环中所包含的意义:处事时,态度要认真,勤懇,专心。而这种品质也是每一个人必须有的。
快要下课的时候,老师将作者的“神奇的指环”赠予了我们,希望我们向作者学习,成为一个像他一样做事谨慎又专注的人。
我相信,我现在已经戴上了他的指环,比之前更加专注了。(这个结尾和病文相比,只改了几个字,但是情感的表现更加积极向上,也更具有说服力。)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学七·12班)
案例总结
升格后的作文把“阅读课”和“读后感”这两个定义分清楚了,使作文的主题表达得更加明确。除此之外,小作者通过使用比喻、对比等手法,表现了自己从迷惑到了解的全过程,使习作文风活泼,也使情感的表达更加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