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循环流水“跑道”养殖3种淡水鱼效益分析

2020-05-21 08:25周凡冯双双娄剑锋线婷彭建陈刘浦丁雪燕张超
水产养殖 2020年4期
关键词:鳊鱼大口草鱼

周凡 ,冯双双 ,娄剑锋 ,线婷 ,彭建 ,陈刘浦 ,丁雪燕 ,张超

(1.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3;2.湖州市南浔菱湖盛江家庭农场,湖州 南浔 313009;3.湖州市南浔区农业农村局,湖州 南浔 313009)

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最早由美国奥本大学和美国大豆协会等共同研发,指在池塘中兴建流水槽,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升级为循环流水“生态圈养”的一种现代新型养殖模式,具有降低养殖污染、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提升产品品质等综合效益[1-2]。自2015年浙江省首次引进开展试验示范以来,全省现已发展“跑道”905条,总体规模居全国第二[3-4]。湖州市南浔区是全国著名的淡水鱼产区,辖区内的菱湖镇是全国三大淡水鱼生产基地之一,素有“中国淡水渔都”之称,全区水产品年总产量达 1.7×105t;同时,南浔区已建成“跑道”334 条,占全省36%;淡水水产品产量和“跑道”规模均居全省首位。

该试验选择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鳊鱼(Parabramispekinens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等3种典型淡水鱼,开展连续两年的“跑道”养殖试验,对比分析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旨在为完善“跑道”养殖系统的构建、优化养殖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推动该模式因地制宜应用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塘

养殖试验地点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的南浔菱湖盛江家庭农场。试点池塘面积150×667 m2,平均水深2.2 m;中间位置建设流水养殖设施,分为推水增氧区、养殖区、集污区三大部分。共建“跑道”16 条。“跑道”与池塘面积配比约 1∶9,单条水槽长22 m、宽5 m、深2.8 m,结构材料为玻璃钢;保持水位2.0~2.5 m,进水与出水两端与池塘相通,用金属网、聚乙烯网片等材料隔离。“跑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加装不锈钢防逃网,网径2 cm,其中进水端不锈钢防逃网后面加装软尼龙网防撞伤,出水端配备3 m宽的吸污区。水槽进水区设置推水增氧系统,集污区设置移动式吸污装置。

1.2 配套设备

在推水增氧区,配备2.2 kW的罗茨鼓风机与塑胶管相连接的推水式增氧设备和底增氧设备16套,通过推水增氧形成池塘内循环流水效果。集污区配置3 kW的吸污系统1套。配置水质在线监测系统l套,实时监控溶氧、水温等参数。在大塘内关键的水循环转弯口安装4台气提式增氧机。

1.3 试验鱼放养

该试验使用的大口黑鲈、鳊鱼和草鱼均来自于湖州的规模化苗种繁育场。同种试验鱼初始规格整齐均匀,体表健康无损伤。鱼种放入“跑道”前,先用浓度0.2%~0.3%食盐水浸浴10~15 min。选择其中3条“跑道”依次放养大口黑鲈、鳊鱼和草鱼。同时,在配套外塘亩放养鲢125尾、鳙25尾,并种植水花生、空心菜、伊乐藻、铜钱草、狐尾藻等水生植物,构建水生植物净化系统,种植面积占养水塘的30%。

1.4 日常管理

1.4.1 饲料投喂养殖全程投喂颗粒饲料,3种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见表1。每天投喂2~4次,总投饲量为鱼总体质量的2%~5%,分别为6:00和17:00。投喂遵循“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并视当日水温、天气、鱼的吃食情况调整。

表1 三种淡水鱼配合饲料主要营养成分及价格

1.4.2 水质管理“跑道”水位保持在2.0 m左右。每隔15天用强氯精250 g/667(m2/m)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同时,外塘保持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20~40 cm左右,适时采用生物肥水剂或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利用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体溶氧,晴天外塘在每天 5:00—7:00、11:00—14:00、20:00—4:00启动增氧机和推水机以增加外塘水体的溶氧量;“跑道”中在投喂饲料时及投喂完后1 h和后半夜应打开底增氧。阴雨天则需将外塘增氧机、推水机以及“跑道”底增氧全天开启。

1.4.3 污物移除根据水质净化区水体溶氧含量和排污需要,需采用间断式推水。在投喂饲料期间将推水速度降低至40%~50%;阴雨天视外塘水体溶氧量适时调整推水;在投喂饲料结束后的1 h最大功率开启推水,最大程度将粪便和剩饵排到集污区;然后开启吸污装置,待污水颜色与池水颜色相近时停止吸污。污水通过沉淀、过滤等方式,实现固液分离后回到池塘进行循环利用。

1.4.4 风险防控每日至少巡塘3次,密切观察鱼群动态,检查维护机械设备,保持场地环境卫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养殖期间适当添加维生素C、免疫多糖等增强鱼体体质。

2 养殖结果

表2和表3所示分别为2018年和2019年试点3种试验鱼“跑道”养殖的生长性能和产量数据。在存活率方面,2018年大口黑鲈>鳊鱼>草鱼,2019年大口黑鲈>鳊鱼=草鱼,试验鱼整体存活率在88.1%以上,健康状态良好。因3种试验鱼在“跑道”中放养密度不一致,因此本试验只对比测算鱼的净增重倍数。结果发现草鱼在“跑道”中生长速度较快,两年的净增重倍数分别达到了26.6倍和33.1倍,大口黑鲈的净增重倍数为15.6和12.8倍、鳊鱼的净增重倍数则为10.1和15.1倍。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3种试验鱼养殖的饲料系数最低为大口黑鲈,分别为1.19和1.28;草鱼的饲料系数最高,分别为2.32和2.37。扣除养殖成本后,大口黑鲈“跑道”养殖效益为9.38万元和10.53万元,效益率分别为37.61%和42.39%,两年平均效益率为40.00%;鳊鱼“跑道”养殖效益为5.13万元和9.38万元,效益率分别为37.01%和42.02%,两年平均效益率为39.51%;鳊鱼“跑道”养殖效益为5.13万元和10.29万元,效益率分别为37.01%和44.22%,两年平均效益率为40.62%;草鱼“跑道”养殖效益为15.58万元和3.75万元,效益率分别为47.01%和3.75%,两年平均效益率为25.38%。综合得出“跑道”养殖效益率为大口黑鲈>鳊鱼>草鱼。

表2 2018年各试验品种“跑道”养殖生长性能与产值

表3 2019年各试验品种“跑道”养殖生长性能与产值

表4 2018年各试验品种“跑道”养殖成本与效益分析

表5 2019年各试验品种“跑道”养殖成本与效益分析

以本试点池塘的每条“跑道”配比9×667 m2外塘面积进行折算(外塘套养鱼类效益未纳入统计),2年间大口黑鲈的每667 m2均效益相对稳定,分别达到1.04万元和1.17万元,高于鳊鱼的0.57万元和1.04万元;草鱼的每667 m2均效益则波动较大,2018年为1.73万元,2019年仅为0.41万元(表4、表5)。

3 讨论分析

本试验的池塘循环流水“跑道”系统,通过在气提推水、微孔增氧、“跑道”末端吸污,同时在外塘构建水生植物系统、放养滤食性鱼类,以及合理使用生物制剂和增氧推水等多重方式,有效净化了养殖水体,减轻了池塘系统的生态负载,养殖过程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生态效益明显。

分析该试点连续两年的“跑道”养殖效果,观察到大口黑鲈、鳊鱼和草鱼的存活率在88%以上,表明3个品种均能够在“跑道”系统中养成。其中,大口黑鲈的“跑道”养殖效益较为稳定,年效益率平均在40%。这一方面与大口黑鲈目前的市场行情有关,特别是2019年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大口黑鲈的整体销售价格还呈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在流水“跑道”环境下养成的大口黑鲈,具有条形美观、鱼肉营养与品质提升等优势[5],更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因而是“跑道”养殖值得推荐的特色淡水鱼品种之一。该试验中,养殖大口黑鲈折算后的亩均效益分别达到1.04万元和1.17万元,相比于江浙一带传统的大口黑鲈池塘单养效益4 800~6 800元[6],每667 m2均效益增加50%以上,并实现了优品优价销售。但值得注意的是,“跑道”养殖大口黑鲈整体长势相比于传统外塘精养模式较慢,饲料系数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试验鱼长期处在流水状态和高密度环境,在游动量增加的同时,鱼群对空间和饲料的争夺趋于激烈,为了互相避让以及调节生理和免疫功能,也会消耗更多的能量[7-8]。因此,需要适当调整初始放养规格、优化放养密度,制定更为科学的投喂策略,从而提升商品鱼的上市优势,为发展错季订单式养殖提供基础。

对比鳊鱼与草鱼两种常规淡水鱼的养殖效果发现,草鱼增重速度明显比鳊鱼快,单条“跑道”产量可达1.6×104kg以上,如在市场行情稳定2018年,草鱼“跑道”养殖效益明显高于鳊鱼。但2019年以来国内草鱼的市场行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需求量和销售价格均处于低谷,通过“跑道”全程养殖草鱼成本高,饲料系数相对较大,无法体现模式的效益优势。建议“跑道”模式应用于小规格草鱼(0.8~1.2kg/尾)养殖,或是草鱼的吊水净养和品质提升,以供应商超和餐饮市场。这将在后续的试验中开展探索。

猜你喜欢
鳊鱼大口草鱼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大口樽
复合型营养添加剂对大口黑鲈肝脏的修复效果
拼品质!拼服务!150万吨草鱼料的湖北,谁能笑到最后?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聪明的鳊鱼
屋檐下的小草鱼
聪明的鳊鱼
“被利用”未必是件坏事
我是一条小鳊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