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骶髂关节炎采取螺旋CT 与MRI 扫描的临床价值比较

2020-05-21 06:34梁健成张延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0期
关键词:骶髂强直性螺旋

梁健成,张延伟,肖 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东 广州 510006)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一种进行性全身性炎症疾病,男性发病率相比女性更高,目前临床对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强直性骶髂关节炎具有发病隐匿的特点,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随病情逐渐发展,患者可出现全身瘫痪,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采取一种特异、精准的诊断方法对疾病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技术为辅助诊断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CT 分辨率较高,与常规X 线相比可更清晰显示病变关节,MRI 可有效显示X 线及CT 难以显示的骨髓腔内脂肪沉积及水肿,在本病中具有特殊诊断价值[2]。本研究将螺旋CT 及MRI 用于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诊断中,旨在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2018 年8 月收治的102 例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59 例,女性43 例,年龄19 ~61 岁,平均(40.12±1.85)岁,病程5 个月~6 年,平均(3.03±0.48)年。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强直性骶髂关节炎,均存在不同程度腰骶部及髂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伴腿部麻木及晨僵;人类白细胞抗原-B27 实验室检查结果呈阳性;查体可见脊柱活动受限,骶髂关节存在叩痛、压痛感等症状;所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且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有检查禁忌症者;存在认知障碍、沟通障碍等无法配合临床检查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合并骨恶性肿瘤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对研究不同意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 及MRI 扫描检查,CT 使用仪器为东芝生产的64 层螺旋CT 机,MRI 使用仪器为GE 公司生产的Symphony 1.5T MRI 机,具体措施见下:

螺旋CT 检查:参数设置:管电流、管电压分别为220mAs、120kV,层厚及间距分别为5mm、5mm,螺距为1.0。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采取头先进的方式,应用各向同性扫描方法,扫描范围从骶髂关节上缘开始,连续向下扫描,直至整个骶髂关节,以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

MRI 扫描:选择体部线圈,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扫描方位选取轴位、斜冠状位,参数设置:层厚、层距分别为4mm、0.5 至1.0mm,SE T1WI(TE15ms,TR500ms);TSE T2WI(TE90ms,TR4000ms);fast SPQR(TE40ms,TR3000ms),矩阵384×224,采用自主旋波序列扫描,4次采集。螺旋CT 及MRI 所有扫描图像均由2 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及分析。

1.3 观察指标

比较CT、MRI 两种诊断方法对疾病的确诊率、误诊率及漏诊率。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疾病分级诊断情况,分为0 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0 级:正常;Ⅰ级:可疑病变,可见骨性关节面粗糙、骨小梁紊乱变粗;Ⅱ级:轻度骶髂关节炎,可见双侧骶髂关节面呈局限性虫蚀样侵蚀,伴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增生及硬化;Ⅲ级:中度骶髂关节炎,在Ⅱ级基础上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或部分强直;Ⅳ级:重度骶髂关节炎,关节完全强直。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9.0,(%)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式检查结果分析

两种诊断方式确诊率均较高,但MRI 确诊率97.06%与螺旋CT90.20%相比,相对更高(P<0.05),MRI 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0.98%、1.96%,与螺旋CT3.92%、5.88%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检查结果分析[n(%)]

2.2 两种诊断方式分级检查结果差异

MRI 对0 级检出率为9.80%,与螺旋CT2.94%相比更高(P<0.05),MRI 对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检出率均高于螺旋CT,但两种诊断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种诊断方式分级检查结果差异[n(%)]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脊柱附着点及中轴骨骼炎症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炎性疾病,目前临床对其发病病因尚不明确,骶髂关节为其起始病变重要部位,可逐渐向上累及周边组织,进而导致脊柱骨性强直[3-4]。强直性骶髂关节炎具有起病隐匿的特点,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骶髂部疼痛、僵硬等,随病情加重可发展为全身瘫痪,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由于该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极易出现漏诊及误诊,影响临床诊断,因此利用影像学手段对早期诊断治疗疾病、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骶髂关节为骶骨及髂骨耳状面组成,呈裂隙状,早期应用X 线诊断对病变检出率较低,检查效果不理想,目前在临床应用逐渐减少,近年来CT、MRI 逐渐用于强直性骶髂关节炎诊断中,并取得较好效果[5]。CT 具有较高分辨率及诊断准确性,可行多方位重建及各向同性扫描,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诊断中可清晰显示关节间隙及周边骨质变化,在伴骨质破坏的骶髂关节病变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6]。但CT 仅能显示骨性结构静态变化,难以精准显示骨髓、脂肪等异常变化。MRI 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无电离辐射等优点,董晓强[7]研究显示,作为软组织及关节软密度病变的敏感检查技术,MRI 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诊断中不仅可显示早期骶髂关节病变,还可有效反映骨髓及软骨内的非骨性变化,包括脂肪沉积、骨髓水肿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诊断方式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确诊率均超过90.00%,MRI 对疾病确诊率高于螺旋CT。提示两种诊断方式在骶髂关节病变整体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但MRI 在确诊疾病方面更具优势,临床在实际应用中对可疑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应用MRI 诊断[8]。两种诊断方式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种诊断方式在骶髂关节病变分级上诊断效果类似,在病变程度评估方面均有较高价值,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诊断方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9-10]。

综上所述,螺旋CT 与MRI 扫描在强直性骶髂关节诊断及分级判断中均有较高确诊率,但MRI 确诊率相对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骶髂强直性螺旋
骶髂关节错缝症推拿手法复位治疗的研究进展
加长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晨僵、腰痛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不同年龄正常人群骶髂关节间隙的CT 影像解剖学观测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3D打印技术辅助置钉治疗骶髂关节结核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生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