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有温度的人,讲述有温度的故事

2020-05-20 15:07邢多多
风流一代·青春 2020年5期
关键词:分社船员温度

邢多多

从偶然进入摄影专业,到成为新华社辽宁分社、黑龙江分社实习记者,再到成为《现代快报》、新华社江苏分社的全媒体记者,入行十年,李雨泽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小爆发:采写的新闻稿件两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多次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运用全媒体融合的报道思路创作的《誓言》被中共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播放量超3亿次;拍摄的新闻作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展出,其中有两次入围世界新闻摄影最高奖——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

李雨泽的微信朋友圈头像下面有一个签名:泽如时雨,水利万物而不爭。这句话与老子《道德经》里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异曲同工。“泽”在他心里,是有温度的。

用影像记录时代浪潮下的你和我

摄影记者要具备技术、担当、勇气,同时要找到别人身上的温度,自己还能散发出温度,李雨泽说,要做到这些,还是有些难度的。

“我刚上大学那会,对影像就特别感兴趣,专业课也学得不错。大二下学期,刚好有一个机会,老师带我们去山西采风。一天,我看到一对夫妻正在过河,女人走在石墩子上,男人挽着裤腿踩在河里,他一只手里拎着东西,背上背着孩子,另一只手被女人搭扶着,一家人就这么往对岸走。当时我觉得这个画面特别温馨,就拍了一张照片,并给它取名叫《擎起那片天》。没想到,这张照片获得了2009年第4届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的优秀奖。”现在回想起来,李雨泽觉得很庆幸,那也是他第一次通过摄影的方式感受“温度”、记录“温度”。

从那之后,李雨泽开始以相机为武器,十年如一日坚持记录时代浪潮下的你和我。在新华社辽宁分社当实习记者时,他被在零下30多摄氏度中工作的锅炉工吸引,为了拍好一个满意的镜头,每天蹲守到凌晨。

转战江苏《现代快报》后,他参与了我国2014年12月13日首次在南京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拍摄了作品《国家公祭日里的南京》,获得了年度人民摄影“金镜头奖”、江苏省新闻奖金奖。当时为了这组照片,他走遍了所有的丛葬地,又去了很多幸存者家里,还有各行各业组织的纪念活动现场。

成为新华社记者后,他跑遍了全国各地,许多重大新闻现场都有他的身影。

“好的作品不全是靠奖项评断的,细微之处见真章,当你进入别人的人生,拍别人的故事,并且感同身受,按下快门键的那一刻,往往是最好的。”李雨泽提到他拍的一组《高空舞者》的照片。2014年南京青奥会前夕,到处都在施工建设,有一天他去玄武湖边的太阳宫附近采访,结束后准备离开时,抬头刚好看到正在修建中的太阳宫。

脚手架上站满了工人,工人背后,是玄武湖的另一头,有当时世界第七高楼紫峰大厦。这个画面给李雨泽的冲击力很大,在钢铁丛林当中舞蹈的脚手架工,他们辛苦付出的模样值得被记录。为了获得一张俯拍照片,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他爬了20多米高,在钢筋间穿梭之中,才完成了拍摄。

翻看李雨泽保存的影像资料,几乎大都如此。普通的人、普通的面孔、普通的职业,但这些被他用相机捕捉到,看似碎片化的大量纪实影像,经过累积、收集、整理、组合,十年后,价值渐渐凸显了出来,一个时代的强烈特征在其中显而易见。

寻找镜头背后的“温度”

李雨泽一直想做一个名叫《温度》的栏目,这个想法不知何时产生,但这几年愈演愈烈,始终在他脑中盘旋。直到跟随远望三号船远赴南太平洋执行卫星海上测控任务,它才正式破土而出。

2019年5月的一天,李雨泽临时接到通知,跟随远望三号船出海执行测控任务,历时长达40天。当时他的妻子怀孕3个月,为了支持他的工作,主动回到四川老家养胎。

2019年6月8日上午9点,伴随着汽笛的一声长鸣,李雨泽正式登上了远望三号船。

登船后,他迫不及待地望向一眼看不到边的大海,内心难掩兴奋。这时,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所有远望三号的船员们,他们都把目光停留在了与他相反的方向。那里有送行的朋友,有挥舞着国旗送别的亲人,也有日思夜想的故乡……

“起初,我跟船员们聊天只是为了工作,但越了解就越感叹这群无名英雄的伟大。”“远望人”主要担负卫星、飞船和其他航天器全程飞行试验海上测量和控制任务,平均每年在海上执行任务高达200多天,船上没有信号,每天睁开眼面对的就是工作和大海。在浩瀚无垠的大洋上,“钢铁巨兽”远望三号船犹如一叶扁舟,随时面临狂风、暴雨以及突发状况的考验。船长到现在都记得穿越好望角时,遇到大风、巨浪,夜里突然“轰”的一声,旁边一只机柜倒了下来,就砸在他脑袋旁边,现在回想起来都浑身冒冷汗。

生死可以置之度外,任务不能失败。船员刘辉峰在执行神舟六号任务时,船上的天线遇到突发故障无法转动,而每次执行任务都是单船作战,遇到任何问题都只能靠自己解决,这次任务直到飞船进站前五分钟才排除故障,顺利发出指令。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两名船员在狭小的空间里手握着短接线,一动也不敢动。当最后听到调度里传来“长江三号跟踪结束”声音的时候,好多船员在机房里激动地抱头痛哭……

可一提到“家”,李雨泽发现这些航天事业的幕后英雄们不一样了。有的船员独自懊恼自己的孩子被同学称为“单亲家庭”;有的船员蜷缩在船舱一角,任凭泪水喷涌而下;有的船员偷偷躲在被窝里摸着家人的照片轻声啜泣;还有的船员坐在甲板上,看着飘扬的五星红旗发呆……

“出发前,我的任务重心是关于发射任务的报道。回来后,我觉得从‘远望号到‘远望传奇,离不开这群‘远望人。”如何讲好“远望人”的故事?李雨泽反复思考。在报道中,他力求不断地贴近、贴近、再贴近,真诚地聆听“远望人”的心声。“深入、深入、再深入,从他们生活中最微小的细节来讲述。一张照片,一块手表,一本写满思念的日记本,一罐来自家乡的味道……记录的过程中,我心底一下又蹦出了那个词——温度。”

任务结束回来的时候,船渐渐靠近码头,李雨泽看到那些船员们的家人早已等候在那儿,老远就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孩子们疯狂地喊“爸爸、爸爸”。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红红的,场面让人看了感觉特别心酸。与出行前完全不同,这次李雨泽也哭了,根本按不下去快门键。

猜你喜欢
分社船员温度
学会秘书处参加CCS广州分社召开的辖区国内船设计质量研讨暨集中审图宣贯会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温度与情绪大作战?
法新社进入朝鲜
测个温度再盖被
增强信用社分社管理力度,推动市区经济发展
2014年9月份船员工资行情参考
中韩船员沉船遇难
新华社青年团分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