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
新课程核心理论中提出要关注人,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能只做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他们是一群有个性,有思维,有理想、充满生命活力的主体。
语用教学将学生的言语发展视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主持课堂学习,无疑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在语用课堂中,促进学生大胆表达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广阔的施展舞台,教师为学生全面而发展提供条件,并给学生施展才能留有发展空间。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个性尊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例如:我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从学习课文父亲的了不起,儿子的了不起时。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对身边人的解读时,孩子们更是走进文本,能读懂身边人没有帮这位父亲的原因,而是觉得这位父亲有些神志不清了。同学们纷纷发言,同学甲:“当身边人从这位父亲身边经过时,父亲恳求的目光,询问身边的好心人,有没有人可以帮我?但父亲得到的是周围人的冷漠,并没有伸出援手,以为这位父亲有些精神失常。”同学乙:“就连消防队长来劝阻这位父亲,劝他这里有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这样的教学设计,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答的模式,而是留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关注学生,让他们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1.1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大胆表达
每个学生成长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其自身发展的方向不同。学生个性成长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在课堂与平日的生活中,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塑造完整人格。
1.1.1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
例如:在阅读中,有的学生属于视觉型,就以默讀为主;有的学生属于听觉型,就以大声朗读为主。让学生按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来学习,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还应及时准确地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语用型课堂,恰恰给学生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1.1.2 学生个性化方向地培养,离不开语用型课堂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喜欢的科目,和最爱看的书籍,体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习惯的独特性。教师不仅要善于设置疑问,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通过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1)在语用型课堂中,让学生感悟文本,大胆表达。在大量的阅读中,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来阅读文本,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适当给予点拨。
例如:我在执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中华不振?同学们开始踊跃发言,同学甲说:“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同学乙说:“在巡警局门前,一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再看到“中华不振”一词,有什么问题不问不痛快?同学丙说:“为什么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可以说理,而在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却没地方说理?”同学丁说:“为什么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同胞受欺负,却敢怒不敢言?”教师小结:看似不该发生的事情,在外国人地盘里却都发生了,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状,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中华不振”……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学生来主持课堂,让学生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2)通过语用型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表达能力。语文教师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索,让学生养成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中,对课后书上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多方面的寻求答案,使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的领域,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这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方法,缜密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1.2 培养学生想象的思维方式,努力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给学生推荐书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气息,在阅读作品的同时,可促进学生养成想象的思维方式,还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3 在语用型课堂中,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
在课堂中,让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按照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在思考中,使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富有色彩,陶冶情操,激发他们的内在生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不断地感受美、体验美和品位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1.3.1 在语用型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
语用型课堂的互动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例如:课堂的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相邻的座位进行分组,分为若干的讨论小组,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参与面广,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同时接受的信息量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语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态度,及时引导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乐于参加,全面而有差异性地提升学生自主的个性、独特的个性。
1.3.2 学生个性发展与群体的和谐共处,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照顾到学生的智能、心理等方面的差异;群体的共处,有利于生生之间的相互效仿,友好地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在群体中得到融合地发展。
例如:我在执教《蝙蝠与雷达》一课时,教师提到陆九渊曾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甲:“学贵有疑。”学生说得特别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生生之间有互动,小组交流,写出了小组问题清单,大家对学习内容相互提问,同学们纷纷发言,总结出可以对“内容、拓展、结构、修辞……”进行提问。通过小组的问题清单和对问题的讨论,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这样便能提出自己的问题。生生互动,教师点拨,这样学有所获才能更加深刻。
总之,每个学生皆有所长、皆有所短,在语用型课堂中,教师用欣赏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勇敢表达,让学生们在语用型课堂中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品质课堂作为教育者的追求,语用教学一定会让课堂异彩纷呈。关于语用课堂教学的提炼与整合,我会继续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研究、完善,并努力专研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让精彩不断呈现在我们的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