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疫情防控” 成为卫生与健康教育的短板

2020-05-20 13:36吴维煊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5期
关键词:疫情防控短板疫情

吴维煊

[摘 要] 自2003年至今,17年间发生两次重大疫情,可见“疫情”并非小概率事件。由于部分学校将“疫情”看成是小概率事件,“疫情防控”成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短板。当疫情发生时,补救性预防只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却无法改变疫情已经发生的事实。因而,学校应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将预防性“疫情防控”纳入学校卫生教育体系,建立预防性“疫情防控”长效机制,不仅是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刚需。

[关键词] 疫情;疫情防控;卫生与健康;短板

近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举世瞩目。为了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1月25日,习近平主席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30个省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最严格的防控措施。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延迟开学成为所有学校的共同应急举措之一。

重大疫情,并非百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2003年的“非典”疫情仅仅过去17年的时间,“非典”疫情对民众生命及健康造成的伤害还深深刻在人们的记忆中。面对重大疫情,采取各种补救式应急举措十分必要。但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提高民众“疫情防控”的意识与能力更加重要。因而,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预防性“疫情防控”能力的培养,将“疫情防控”纳入卫生与健康教育的范畴。

一、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存在的短板

卫生与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卫生教育的基础。虽然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卫生与健康教育,但其教育占位并不高,还存在很多教育短板。

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部分条款滞后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指导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现行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199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1990年6月4日开始执行的,所有条款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及健康水平制定的。近30年的时间,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的生活水平及健康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实际。以“工作要求”部分为例,该部分内容主要针对学校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健康管理、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没有针对预防性疫情防控的要求。

2.重视校园环境卫生,对学生个人卫生重视不够

几乎每所学校都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卫生,很多学校都有专职的保洁人员,负责除教室以外所有校园环境区域的保洁,学校也有专职的工作人员负责环境卫生的检查评比,干净、整洁是绝大多数校园的共同特征。与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卫生相比,对学生个人卫生的重视程度却不够,学生个人卫生的监管主要由家长负责。学生在学校里受到的个人卫生教育仅限于相关课程及教材中涉及的内容。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员及班主任都高度重视宿舍内务的管理,却没有将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纳入宿舍管理范围,部分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将健康管理的重点放在近视和肥胖上

提到学生的健康,人们更多地聚焦在近视和肥胖等方面。近视及肥胖只是影响学生健康的显性问题,很多影响学生健康的隐性问题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学生睡眠不足问题、缺少体育锻炼的问题、户外活动无法保障问题。众多影响学生健康的隐性问题导致青少年身高、体重、胸围等体质健康指标有所增加,但肺活量水平、耐力、爆发力、速度、力量等指标却持续下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趋向年轻化。

4.将“疫情”看成小概率事件,缺乏“疫情防控”意识

从2003年至今,17年时间发生两次重大疫情,可见“疫情”并非小概率事件。由于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将“疫情”看成是小概率事件,没有将“疫情防控”纳入学校卫生管理的范畴。无论是近期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还是2003年的“非典”,两次重大疫情的暴发并非完全不可预防。由于将“疫情防控”看成小概率事件,缺乏前瞻性的疫情防控教育,两次重大疫情发生后,才对校园公共设施进行消毒,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管理或延迟开学,以此减少学生被感染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相关补救式防范能力的指导。

5.疫情过后,缺乏防控新型疫情的意识

“非典”疫情补救式防控阶段,人们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与当下的肺炎疫情不相上下。由于“非典”疫情发生在2003年春季,所有学校都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管理,对校园进行消毒,每天测体温,每天向当地卫生管理部门汇报学生的健康状况。但“非典”疫情解除后的17年中,很少有学校以防控新型疫情的意识定期对教学及生活设施进行消毒,很少有学校能常抓不懈地对学生进行预防新型疫情的卫生健康教育。

6.对学校卫生教育中“疫情防控”的研究重视不够

在教育课题研究中,涉及学校卫生教育的课题较少,关于“疫情防控”的课题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对学校卫生教育的研究重视不够,卫生教育成为部分学校教育的短板,“疫情防控”成为短板中的短板。由于针对卫生健康教育及疫情防控的研究少,研究成果自然更少。学生在青少年时期较少学习正规的“疫情防控”科普知识,致使部分学生成年以后遇到疫情发生时,恐慌、偏听偏信、转发无科学根据的网文、散布及传播谣言,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7.“校医”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绝大多数学校都有校医,但校医的工作职能主要是“治”,即对学生的卫生及健康问题进行简单处理,例如:学生手指划破了,对伤口进行包扎处理;学生身体不适时,量量体温、打针、输液等。如果学生没有简单的卫生健康问题,校医几乎无事可做。众所周知,师生真正患有疾病时,不可能在学校医务室进行治疗。因而,“治”只是校医工作职能的次要部分,校医的主要工作职能是“防”,即根据医疗动态,为学校的卫生与健康教育进行指导。由于校医这一主要的工作职能并未引起学校的重视,造成校医资源的浪费。

二、补齐短板,将预防性“疫情防控”纳入卫生健康教育

在所有企事业单位中,学校属于人员密度较高的单位之一。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每名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若干人口。疫情一旦在学校发生,其危害是巨大的。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补齐卫生与健康教育的短板,培养学生疫情防控的意识与能力极为重要。

1.“教会”学生卫生健康知识与技能

如果每个国民都能掌握科学的卫生健康知识与技能,对疾病和疫情的防控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而,让青少年从小“学会”卫生健康知识与技能尤为重要。如何“教会”学生卫生健康知识与技能呢?不仅要讲授好相关课程的课本知识,还要让学生将卫生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1)“教会”学生与“人”接触时的卫生健康技能。与“人”接触时的卫生健康技能包括:保持一米以外的空间距离,与他人交流时控制唾液飞沫,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戴口罩,如果没有口罩,要背向他人,或面对自己的胳膊弯位置,并及时对衣服进行清洗及消毒。如果自己正处在发热等健康不佳时期,应自觉进行自我隔离。养成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的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到人员密集场所戴口罩的习惯,养成不使用他人生活用品的习惯。

(2)“教会”学生与“物”接触时的卫生健康技能。在卫生健康问题上,仅注重“人的卫生”,忽视“物的卫生”,很多努力都会前功尽弃。尊重物品,保持物品卫生,正确使用物品,才能有效提升卫生健康技能。以教室物品为例,学生基本能做到让自己使用的桌椅保持干净,但对其他物品,例如:洒扫工具、图书角的图书、绿植等公共物品的卫生状况的关心程度却次之,而这些物品極易滋生病菌。因而,要培养学生关心公共场所物品卫生、维护物品秩序、使用图书等公共物品前要洗手的习惯,提升学生与“物”接触时的卫生健康技能。

(3)“教会”学生与“自然”接触时的卫生健康技能。2003年的“非典”疫情,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使用、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有一定的关系。大自然或许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却时时刻刻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生态链中的任何一个物种,对人类而言,只有呵护的责任,没有不顾生态平衡的使用权力。培养学生敬畏环境、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动植物的意识与能力,培养人与自然接触时的卫生健康技能,不仅是人在自然中生存的刚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4)“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没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生活习惯不仅包括生活有规律,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的热爱,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让学生养成热爱和欣赏大自然的习惯;教会学生合理膳食,养成注意营养搭配,不吃垃圾食品、不吃野生动物的习惯。

(5)“教会”学生当疫情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我防护。疫情一旦发生,除了政府部门及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外,每个公民的作用都不可忽视。防护好自己,就是对疫情防控做出的一份贡献;不能防护好自己,就可能成为传播疫情的病原体之一。自我防护,需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不去人员密集场所、不组织及参加聚会、无特殊事情不去疫区、疫区居民尽量留在疫区隔离观察,发现疑似症状立即就医等。

2.“防住”学校公共卫生事件

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食品安全事件、动物疫情对人的感染、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1)“防住”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绝大多数学校都高度重视食堂的食品安全,对食材的购买、加工等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在进一步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的基础上,还要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园超市、学校周边小吃店及超市、提供学生餐的校外培训机构出售食品的安全检查,发现不合格食品要加大处罚力度。要教育学生不吃流动商贩的食品,少吃外卖,坚决“防住”食品安全公共事件的发生。

(2)“防住”传染性疫情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的传播。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疫情的不断出现,补救性预防只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却无法改变疫情已经发生的事实。“防住”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主动预防极为重要。在不断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提高学校环境卫生标准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身心发育指标、疾病病史等健康状况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利用校园网、班级微信群、板报、宣传画、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疫情防控”教育。

(3)“防住”动物疫情导致的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动物疫情时有发生,例如: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犬瘟热等。在人类历史上,因为吃动物或与动物接触不当,把动物瘟疫带给自身,造成人类大量死亡的事件不是个案。“防住”动物疫情导致的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教育学生不捕杀及食用野生动物,学校食堂购买家禽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经动物防疫部门检验合格的食材。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校园食品安全的专项检查与治理,在动物疫情暴发期间,帮助家长做好家禽及宠物的隔离防护,防住动物疫情在人类中间的传播。

3.“建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体制机制

卫生与健康教育,不仅是造福子孙的大事,也事关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安全。“建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体制机制,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刚需。

(1)制定与区域环境相匹配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层面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指导学校开展卫生与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域之间自然与经济环境差异较大,疫情突发的概率与种类有一定的差异。有些疫情的暴发与传播,与学校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气候、产业布局、经济发展状况等有一定的联系。因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应在国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指导下,制定符合区域环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如果学校处于高温高湿气候区域,学校周边有污染源,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地方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如果学校所在区域遭遇长期干旱等极端天气,应出台临时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做好预防性“疫情防控”。

(2)建立健全预防性“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学校是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场所,一旦发生疫情,后果非常严重。因而,学校应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将预防性“疫情防控”纳入学校卫生教育体系,建立预防性“疫情防控”长效机制,为每一个公民都具有一定的“疫情防控”意识与能力打好基础。“疫情防控”长效机制的建立,需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高度重视学校的环境卫生,定期对公共设施进行消毒;第二,严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关,师生就餐时,不仅要采用分餐制,每位师生都要有自己专用的餐具;第三,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与健康状况的观察与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发现病例立即与家长联系,及时就医;第四,以班级为单位,每天为学生量体温,不仅要让发热学生及时就医,还要做好与发热学生密切接触同学的健康观察工作;第五,加强与卫生防疫与管理部门的联系,定期以讲座、专题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疫情防控”教育;第六,加强对其他国家及地区发生疫情的研究,为防控疫情在我国的传播做出准备;第七,疫情发生时,易感人群一定具有体质弱及免疫力差的特点,因而,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增强抵御病毒感染的能力。

(3)做好补救性“疫情防控”。疫情多具有传播快、传染性强的特点,补救式“疫情防控”极为重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的暴发高峰期在寒假,在进行补救式防控时,要与家长密切合作,指导学生关注个人卫生、做好自我防护、少去公共场所、不转发未经权威机构发布的不实信息。如果疫情发生在教学时间,应根据地方政府的部署,加强对校园内生活及教学设施的消毒保洁,不举行大型集体活动,密切观察学生的体温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每日上报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疑似症状立即就医。在做好自我防控的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让学生不恐慌,在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同时,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秩序。

师生健康,中国健康。学校卫生工作一头连着党中央、国务院,一头连着数亿家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高度重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补齐卫生与健康教育的短板,培养学生“疫情防控”的意识与能力,不仅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需要,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刚需。

(责任编辑:刘 莹)

猜你喜欢
疫情防控短板疫情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