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万物有史,万物终变,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柿子。
我曾是陕北高原上一个小小丹柿。那片如破碎发黄的书卷般的黄土层上,曾生长过一个唤作司马迁的人类历史记录者,这或许注定了我的柿液中流动着史家的因子,注定将由我来诉说柿家与人类的一次最奇幻的结合——柿变。
人类对糖分一直有一种执著甚至于狂热的追求——如果你也曾感受过人类看着我们柿族的眼神,那你便会明白这真理。他们总是自我们尚青涩时便长久地、热切地注视着我们,以至我时常怀疑,使我日渐甜蜜的,是否不止有纯粹的高原阳光、巨大的昼夜温差,还有人们催熟的热烈目光。在这些或老或少、或明或暗、或浊或清的期待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体内的汁液变得充盈,甜蜜,浓稠。终于,我不负众望地成为了万千“红灯笼”中堪称饱满的一盏,获得了“柿变”的资格——不是所有的柿子都有机会柿变,我的许多兄弟姐妹就被留在枝头“看树”,以帮助鸟儿们度过荒芜寒冷的冬天。
当一位拥有洁白肤色的老年人将我握在手中娴熟地旋去我艳红色果皮时,我明白,“柿变”就要开始了。柿子生来是甜而多汁的,因此也格外容易腐坏,生命格外短暂。可是人类对糖分、对甜蜜的渴求是四季常有的,于是他们喜欢以其超凡的智慧对抗时间、对抗衰亡,数千次尝试使他们学会用甜蜜保存甜蜜,用糖分阻止腐烂——他们发明了柿变。而去皮并被悬挂晾干,正是我们在柿变中必经的第一重考验。我将在这重考验中失水,也将在其中升华。我将获得更轻盈的肉身,抛去苦涩的成分。在干燥阴暗的房子中,成百的绳子悬挂着上千个我们,那场面简直像是无数珠帘拖地,无数柳条垂湖。西北风悄悄从我们之间穿行而过,偷偷用干渴的嘴唇吮去我们体内的水分,用那成熟内敛的目光消解了我们残留的青涩。我们在工人们温柔的揉按中软化去涩,一天天干瘪,却一天天甘甜。
直到有一天我被取了下来,我与我的兄弟们被一双黑黄有力的手成双地捏扁在一起,背靠着背,肚脐朝外,扁扁的我们从此被人们亲切地唤作“柿饼”。我们将在陶罐中被雪藏至冬天,也将获得冬雪般的纯净与洁白。人类将柿皮归还于我们,成为我们金黄的小被。我藏在陶罐中的小被下,惊喜地感受着柿变的最后一步:我体内最后的水分开始蒸发逃逸,一部分糖在我體内变成了糖浆,一部分糖在我表面形成了糖霜。冬风来时,我已是雪白的一团。至此柿变已然完成,曾经柔软易烂的我们,借着人类的智慧与灵巧,历经了种种难关,终于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成为永恒的美味。我们见证了在向自然索取幸福的过程中,人类的智慧又一次胜利,人与自然的和谐又一次实现。
我们将被运往各地,分享甜蜜。也许在异乡,借着人类的新科技,新的柿变又将开启。
(作者系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学生,指导老师:邓济舟)
点评
本文以柿子的视角,叙述了陕北高原上一个柿子的变身记。开头开门见山,简洁而又鲜明地点明了主题;结尾升华主题,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朴实,细致的描写中饱含深情,修辞的选用中暗含匠心。文章以小见大,在柿子与人的关系中体现着一方人爱护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