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复方颗粒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后续化疗接受率的影响

2020-05-20 12:43邢秀玲赵海鹰田菲王巍李丽君孙映雪刘伟然王海燕杜美容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白细胞证候化疗

邢秀玲, 赵海鹰, 田菲, 王巍, 李丽君,孙映雪, 刘伟然, 王海燕, 杜美容

(1.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河北唐山 063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二医院,河北唐山 063004;3.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天津 300192)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据报道[1]显示,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虽然化疗作为恶性肿瘤的常用临床治疗手段之一,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还能降低术后复发及肿瘤转移的风险,但是化疗缺乏靶向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死大量正常细胞,引起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引起患者免疫力低下,后果较为严重。而中医药在改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方面优势明显[2-3]。本研究主要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扶正复方颗粒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治疗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五医院进行术后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00 例。年龄31~72 岁,平均年龄(57.35 ± 7.45)岁。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及组织活检病理学确诊且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需进行化学药物治疗。按肿瘤类型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并通过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及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食管癌、卵巢癌、胃癌、乳腺癌、肠癌等恶性肿瘤且接受手术治疗;②为初诊初治病例并具有术后化疗指征,能够完成1个周期(21 d)含紫杉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③预计生存期≥6 个月;④化疗前血常规[包括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正常;⑤无心、脑、肝、肺、肾等其他严重疾病病史;⑥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②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发生骨髓转移的患者;⑤预计生存期<6个月的患者;⑥依从性差,未按规定用药,或自行加用其他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从而影响疗效判定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用法:rhG-CSF(江苏克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777;规格:50 mg/支),皮下注射,每次300 μg,每天1次。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扶正复方颗粒治疗。用法:扶正复方颗粒(为本院制剂,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冬虫夏草、黄芪、龟板、鳖甲等中药组成),口服,每次10 g,每天3 次。

1.4.3 疗程 2 组患者均给予连续治疗2 个周期,每个周期为21 d。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 5. 1 WBC 及中性粒细胞(NEUT)检测 观察2 组患者每个周期化疗前及化疗后7 d、14 d、21 d外周血WBC 及NEUT 的变化情况,其中化疗前及化疗后7 d、14 d、21 d的数值均取2个周期的平均值。

1.5.2 中医证候评分 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对头晕目眩、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及纳呆食少等9项主症和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潮热等11项次症进行评分,各项证候分为无、轻、中、重4 个等级,主症分别计0、2、4、6 分,次症分别计0、1、2、3 分,各项积分之和为该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分值越低提示症状越轻微。

1.5.3 疗效判定 观察2 组患者治疗2 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相关标准。显效:连续2 次WBC 上升至4.0×109/L 以上,持续2 周以上,其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有效:WBC 上升至3.0 × 109/L 以上或较治疗前升高0.5 × 109/L 以上,且NEUT >1.5×109/L,维持2 周以上;无效:经充分治疗后,WBC 无明显改变,临床症状未见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5.4 生活质量评价 以《实用肿瘤内科学》[6]中的Karnofsky评分(简称KPS评分)为生活质量的评估标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的变化情况。

1.5.5 后续化疗接受率 对每例患者是否能够进行后续化疗进行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后续化疗接受率情况。

1.6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对照组50 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33~72岁,平均年龄为(55.3 ± 6.8)岁。治疗组50 例患者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龄为31~70 岁,平均年龄为(59.2±7.2)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2 个周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6.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wo groups [n/例(p/%)]

2. 3 2 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WBC 和NEUT 比较表2 结果显示:化疗前,2 组患者的WBC、NEUT 平均值均属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7 d,2 组患者的WBC 和NEUT 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的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4 d,2 组患者的WBC和NEUT 均呈升高趋势,与化疗后7 d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1 d,2组患者的WBC和NEUT均较化疗后14 d 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升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WBC 和NEUT 均基本恢复至化疗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的WBC和NEUT 仍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

表2 2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WBC和NEUT 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eripheral WBC and NEUT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s,n/(×109·L-1)]

表2 2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WBC和NEUT 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eripheral WBC and NEUT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s,n/(×109·L-1)]

①P<0.05,与化疗前比较;②P<0.05,与化疗后7 d比较;③P<0.05,与化疗后14 d 比较;④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N/例50 50 50 50 50 50 50 50时间化疗前化疗后7 d化疗后14 d化疗后21 d化疗前化疗后7 d化疗后14 d化疗后21 d WBC 5.18±0.79 3.65±0.97①4.06±1.03①②4.98±0.98①③5.06±0.95 3.95±0.83①④4.22±0.91①②④5.08±0.89③④NEUT 3.78±0.78 2.89±0.82①①3.21±0.69①②3.64±0.75①③3.57±0.76 2.98±0.84①④3.32±0.88①②④3.83±0.79③④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KP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升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TCM syndrome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TCM syndrome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tP N/例50 50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42.5±7.6 41.7±8.1 0.404 0.688治疗后15.4±3.2①19.1±3.6①②4.919 0.000 t 20.043 0.000 P 0.000 0.000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KP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KP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tP N/例50 50 KPS评分治疗前70.5±11.3 71.7±11.6 0.462 0.673治疗后80.4±10.4①87.2±9.6①②3.019 0.002 t 6.963 3.742 P 0.000 0.001

2. 6 2 组患者后续化疗接受率比较表5 结果显示:治疗组有1例患者不接受后续化疗,后续化疗接受率为98.0%;对照组有2例患者不接受后续化疗,后续化疗接受率为96.0%;组间比较(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患者后续化疗接受率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acceptance rate of subsequent chemotherapy in the two groups [n/例(p/%)]

3 讨论

化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方法之一,旨在延长生存时间并提高恶性肿瘤控制效果,但化疗药物缺乏特异性,常常引起骨髓抑制并对造血系统造成破坏,致使外周血白细胞降低[7]。白细胞是有免疫作用的血细胞,能吞噬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是细胞防御的关键组成部分。恶性肿瘤化疗后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以WBC 快速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导致继发感染如败血症、中枢神经感染等危重症[8],进而影响化疗进度,甚者终止化疗,使治疗失败,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因此,如何防治化疗过程中的白细胞减少,是保证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目前,西医临床采用rhG -CSF、维生素B4、B6、利血生、氨肽素、鲨肝醇、肌苷等药物进行治疗[9],疗效确切,但存在发热、骨痛、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根据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头晕、肢体酸软、疲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虚劳”范畴,认为脏腑机能衰惫,阴阳气血亏虚为肿瘤发生的基础[10];而化疗药物属于外邪,进入人体后造成正气损伤,累及脾肾,久之致气血生化乏源而发为本病[11]。因此,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当以健脾益气、滋肾养血为主。

近年来,中医药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越来越成熟[12-15]。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以理法方药和辨证论治为原则,通过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还能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本研究应用的扶正复方颗粒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冬虫夏草、黄芪、龟板、鳖甲等组成,其中黄芪善扶正益气,冬虫夏草有补肾益精之效,合黄芪有补气生血之义,为君药;现代研究[16]认为,黄芪乃补药之上品,能够通过补益脏腑虚损而防止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黄芪多糖与化疗药物同用,能够提高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小鼠的免疫功能,且对小鼠的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17-18]。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为臣药;李义波等[19]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党参多糖能够通过影响小鼠造血干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延缓造血干细胞的衰老;王灿红等[20]的实验结果也表明,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减轻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肿瘤的微环境,调节小鼠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龟板、鳖甲善养肝肾之阴,配伍应用有益气养阴之功,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合用,重在健脾益气、滋阴益肾。临床应用显示其与化疗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化疗的同时加用扶正复方颗粒的疗效优于单用化疗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6.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WBC 和NEUT 方面,化疗后7 d,2组患者的WBC和NEUT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的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4 d和21 d后,2组患者的WBC 和NEUT 均较前1个观察时点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升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均基本恢复至化疗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的WBC 和NEUT 仍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在中医证候评分及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KP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评分的下降作用和对KPS 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后续化疗方面,治疗组有1 例患者不接受后续化疗,后续化疗接受率为98.0%;对照组有2例患者不接受后续化疗,对照组后续化疗接受率为96.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扶正复方颗粒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良好效果,能保护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对后续化疗有一定辅助作用。

猜你喜欢
白细胞证候化疗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白细胞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跟踪导练(二)(3)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