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 医学影像科 (陕西 汉中 723000)
2.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 手术二部 (陕西 汉中 723000)
刘亚良1 秦书敏1 王 萌1黄光建1 陈志惠2
肾上腺节神经瘤分类根据性质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根据有无内分泌功能分为非功能性肿瘤与功能性肿瘤;而根据发生部位则可以分为交感神经系统肿瘤、副交感神经系统肿瘤及神经鞘瘤,其位置与肾脏存在紧密的联系,属于发生率相对较高的泌尿外科疾病[1-2]。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需要行手术病理检查,并将其视为诊断“金标准”。但是,手术病理检查风险性高,可重复性较差,导致诊断预后较差[3-4]。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学者开始尝试将CT用于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通过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方法等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能帮助患者早期确诊,但是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是否与血液动力学存在关联系研究较少[5-6]。本研究以2014年3月~2017年1月以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25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象,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及血液动力学特征,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1月以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25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年龄(8~74)岁,平均(55.31±4.98)岁。疾病类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1例,无功能腺瘤7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2例,转移瘤5例。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9~73)岁,平均(55.39±5.10)岁。纳入标准:(1)符合泌尿外科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诊断标准[7];(2)均完成手术病理检查并获得确诊。排除标准:(1)合并临床症状及实验室肾上腺相关激素检查异常者;(2)合并恶性肿瘤或预计生存期<6个月者。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管,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组织检查最终确诊,手术前均行CT检查。(1)仪器与设备。Light Speed VCT64层螺旋CT检查扫描仪检查,层厚0.625mm、螺距0.984mm。(2)检查方法:检查前患者均禁食12h,扫描前30min口服对比剂500mL,扫描时再次服用500mL对比剂,加强患者呼吸训练;检查时先对患者行上腹部CT扫描,在胸11椎体下缘到腰2椎体下缘,结合每一位患者情况设置相关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层厚0.625mm、螺距0.984mm,患者平扫完毕后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300mgI/100mL,随后30s、70s及3min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肾上腺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8];(3)图像的处理。将获得的影像图片由医院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进行阅片,影像学下观察病灶的大小、密度、形态、钙化情况;(4)血液动力学。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入住医院次日早晨取空腹静脉血5mL,对照组体检当天取空腹静脉血5mL,血清分离完毕采用日本生产HSTECNM KN型血清自动分析仪测定两组血液动力学水平,包括: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及体循环阻力(SVR),仪器操作均在说明书要求下完成;(5)相关性。采用SPSS Pearson 相关性分析软件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检出率与血液动力学进行相关性分析[9-10]。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CT表现 2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经过手术金标准得到确诊,CT检查最终确诊24例,确诊率为96.00%(P>0.05);CT下12例表现为肾上腺区椭圆形,7例分叶状,6例不规则状,边界相对清楚,肿块直径大小为(2.4~9.3)cm。增强CT下10例呈轻度强化,其中延迟性强化4例,静脉期均匀或不均匀强化5例,1例不规则状肿瘤生长,向周围间隙延伸,见图1~3。
2.2 两组血液动力学水平比较 观察组CVP、SV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O、C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CT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检出率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 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T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检出率与CVP和SVR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CT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检出率与CO与CI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见表2。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发生率相对较低的肿瘤,对于确诊的患者多数患者可见神经神经纤维增生,且患者呈编织状、旋涡状,病灶内部可见神经纤维呈散在分布[11]。由于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再加上发病缓慢,导致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多数患者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因此,加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2]。
近年来,CT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2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病理检查前患者均行CT检查,最终确诊24例,确诊率为96.00%(P>0.05);CT下12例表现为肾上腺区椭圆形,7例分叶状,6例不规则状,边界相对清楚,肿块直径大小为(2.4~9.3)cm。增强CT下10例呈轻度强化,其中延迟性强化4例,静脉期均匀或不均匀强化5例,1例不规则状肿瘤生长,向周围间隙延伸。由此看出:将CT用于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CT是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由于病理上具有包膜,因此CT上边缘相对光滑、锐利,并且与周围组织之间具有清晰的界限。国内学者研究表明[13]: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右侧比较常见,并且与性别无明显差异。同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多为椭圆形,密度相对均匀,不容易发生出血、囊变。有学者研究表明[14-15]:钙化形态与肿瘤的良恶性具有紧密的联系,多散在点状或砂粒状多为良性,而对于粗大条形或不定形倾向者多为恶性。临床上,将CT用于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中有助于实现良、恶性的判断,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和参考。
表1 两组血液动力学水平比较
表1 两组血液动力学水平比较
表2 CT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检出率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r,P)
图1-3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图1 为CT平扫图片;图2-3 为CT增强扫描图片。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过程,常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能增加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中,观察组CVP、SV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O、C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常伴有血液动力学变化。为了进一步验证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与血液动力学的关系,本研究中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CT检出率与血液动力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T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检出率与CVP和SVR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CT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检出率与CO与CI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提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CT检出率与血液动力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为了提高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确诊率,为临床提供依据,应加强患CT检查,善于根据CT表现评估与鉴别良、恶性,对于难以确诊者可加强血液动力学测定,发挥不同检查方法优势,帮助患者早期确诊;对于确诊患者应结合每一位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法治疗,治疗过程中可加强患者CT检查、血液动力学测定能评估患者预后,善于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科学性[16-18]。
综上所述,将CT用于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中能获得较高检出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与血液动力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