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姬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鹤洞分院住院部病房,广东 广州 510380)
临床患者多为老年群体,约占临床各科疾病总患者的65%。由于机体受自身年龄及外在因素影响,其生理机能及抵抗功能力均会出现不同程度降低,极易受病毒或其他致病因素导致疾病发生[1]。而在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中坠床和跌倒风险较高,对其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是对其健康提供保障的有效措施[2]。我院就47例老年住院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病房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模式干预开展研究,整理报道如下。
抽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94例老年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61-80岁,平均(70.4±1.4)岁;对照组25例,女22例,年龄61-81岁,平均(70.3±1.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SPSS21.0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
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病情进行分析,结合其病情及治疗措施拟定护理内容,包括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等,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进行改善,使其以良好状态面对后续治疗级护理;观察组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增加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安全责任制度进行落实,包括患者入院后指导及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对其病情及跌倒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拟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记录报表。护理人员使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其风险高低拟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评估内容包括年龄、病史、服药情况、自理能力、肌力、视力及既往跌倒史等,针对高风险患者应将瞩目的标识贴在目力可及的位置,同时对其开放对应指导工作,提高其预防跌倒及坠床的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坠床或跌倒的风险。
干预2个月后观察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安全管理评分及临床工作质量评分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
安全管理评分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调查表进行评定,项目包括患者误伤、摔倒、心理状态、身体功能障碍、胃肠道反应等,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安全管理效果越好。
工作质量评分采用我院自制的工作质量调查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流程设计、风险因素分析、处理环节、工作责任心等,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工作质量越高。
本研究数据处理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开展,计数数据呈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数据呈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当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13%(1/47),其中跌伤1例;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1.28%(10/47),其中跌伤2例、坠床4例、压疮2例、护患纠纷2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要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6.589,P=0.010)。
观察组安全管理评分及临床工作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要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安全管理评分及临床工作质量评分对比(±s)
表1 安全管理评分及临床工作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 n 安全管理评分 临床工作质量评分观察组 47 87.49±2.22 90.52±1.45对照组 47 70.41±2.16 71.62±1.62 t 37.804 59.597 P 0.000 0.000
老年住院患者受疾病或治疗等因素导致其需要长时间在医院环境中,虽然医务人员能够实时了解其病情并实施治疗措施,但休息过程中存在跌倒或坠床等风险,且临床中多种风险因素均会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影响患者健康及治疗效果[3]。目前临床针对跌倒或坠床并无准确干预措施,有效干预手段仅能通过预防来减少坠床或跌倒情况发生。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模式是临床针对老年住院患者坠床或跌倒实施的干措施,通过将被动预防改变为主动预防来降低发生率,确保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应用于临床中,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内容及开展宣教工作,使其对跌倒及坠床的风险防范意识得到提升,从而有效降低跌倒或坠床的发生率[4]。本研究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临床安全管理评分及临床工作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提升,证实采用安全管理模式干预在临床中可取得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优质护理病房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模式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同时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