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德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山东 泰安 271000)
膝关节损伤是骨科常见病,具体包括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类型,其中膝关节前交韧带损伤更为常见。膝关节前交韧带是维持膝关节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组织,一旦发生损伤,很容易影响到膝关节结构的稳定性,最终可导致患者膝关节活动受限。对于疑似膝关节前焦韧带损伤的患者,需要尽早识别与诊断,对确诊患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轻膝关节前交韧带损伤程度,促使受损韧带恢复。磁共振与CT检查是骨科疾病常用辅助诊断手段,为了比较两者诊断膝关节前交韧带损伤的效果,笔者对我院骨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0例疑似膝关节前交韧带损伤患者进行研究。
对我院骨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疑似膝关节前交韧带损伤患者进行筛选,从中选择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女性42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51.24±1.67)岁;运动损伤62例,摔伤或扭伤所致19例,交通事故伤9例。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会批准,入组标准:(1)膝关节稳定性检查为阳性;(2)存在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现象;(3)患者与家属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4)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1)有膝关节手术史者;(2)膝关节周围骨折者;(3)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他原因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90例疑似膝关节前交韧带损伤,患者均接受了磁共振与CT检查,CT检查方法如下:患者取平卧位,叮嘱患者双膝关节完全伸直固定。使用美国GE 128层螺旋CT机从患者两侧鼓鼓远端至筋骨近端进行扫描,层后设置为1.25毫米,螺距设置为0.875,管电压设置为120千伏,管电流设置为360毫安,范围350×350毫米。扫描后将CT扫描信息上传至图像工作站,图像重建后由影像科两名医生独立进行诊断。
MRI检查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协助患者增值并外旋患肢。使用美国GE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检查,层后设置为5毫米,层距设置为1毫米,矩阵256*160。对患者患侧膝关节使状面冠状面以及横断面进行T1、T2加权扫描,对成像不清晰的患者再进行斜位扫描等[2]。扫描后将图像上传至工作站处理后,有两位影像科医师单独阅片。
将膝关节镜手术诊断作为最终诊断结果,观察与比较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诊断膝关节前交韧带损伤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性。
应用SPSS19.0软件包处理资料,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磁共振检查膝关节前交韧带损伤的准确率、灵敏度与特异性均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见表1,诊断效能见表2。
表1 MRI与CT检查结果
表2 MRI与CT诊断效能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是人体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组织之一,一旦膝关节前交韧带发生损伤,很有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肌肉萎缩,甚至可能导致患者膝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需要尽早诊断与治疗。关节近视,膝关节前交韧带损伤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属于有创的检查方式,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抵触情绪,故选择无创、准确的检查方式尤为重要。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都属于无创检查方式,具有操作简便、适用性强的特点,膝关节前交韧带损伤患者CT检查可见韧带增厚、边界模糊,严重损伤者可见韧带扭曲收缩、中断,可以使医生根据CT图像对患者膝关节前交韧带损伤程度进行诊断。然而,部分患者膝关节前交韧带损伤后出现局部出血,造成韧带与周围组织间缺少对比,且CT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因此可能出现漏诊的情况。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相比,其软组织分辨率更高,而且可以多角度对患者受损部位进行扫描,膝关节前交韧带部分撕裂与完全撕裂磁共振成像差异显著,所以较为准确地识别前交韧带纤维素是否完整,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本研究中,磁共振检查膝关节前交韧带损伤的准确率、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3.33%、98.78%、50.00%,均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严和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由此可见,CT与MRI检查均可较好地检出膝关节前交韧带损伤,但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与特异性更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