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的客观条件与历史任务
——决定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的36条要素

2020-05-20 04:26文=李
现代国企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发展

文=李 锦

李 锦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2021-2025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期,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如何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并用于指导未来五年社会经济与企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国资系统和中央企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启动会,做出了具体安排,要认真地学习领会,做好企业“十四五”规划与党中央大政方针、国家总体规划、区域发展战略、重大产业政策的衔接,做好与三级国资规划体系的衔接,增强规划的方向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好总体规划、业务规划、专项规划间的衔接。

影响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的环境要素在规划中是居决定地位的。因为模式好套,而内容是动态的,难度在于把握“活的东西”。“十四五”时期外部的环境会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也会更多,机会也会更多。国企编制“十四五”规划,应从“站在未来看现在、站在世界看中国、站在中国看行业、站在行业看企业”的视角,提前研判未来发展新趋势、分析新挑战、寻找新机遇、打造新动能和布局新战略。用更长远的战略性思维来看待规划的问题,用全局的眼光来看规划该怎么做,也就不光是看自己一亩三分地怎么耕种,看我们这个行业怎么去发展,要想怎么跨界,要想怎么突破,要看全国甚至全球局势。

制定国企“十四五”规划,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围绕七个关键战略议题。第一,“十四五”期间及未来10年,企业将面临一个怎样的外部发展环境?机会和威胁有哪些?第二,企业应当选择怎样的业务组合和产业定位才能够适应市场和环境变化的要求?第三,企业要巩固传统业务并拓展新领域,现有优势是什么?还需要哪些关键资源和条件?第四,要实现战略愿景目标,企业需要具备哪些维度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存在哪些差距?第五,企业要在选定业务领域内建立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应该从哪里着手?第六,如何建立企业的“十四五”战略目标体系?如何能够让这些目标有效实现分解和落实?第七,如何建立“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能力如何培育?如何有效规避风险?

以下方面,是影响和决定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的36条要素,也是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的客观条件与历史任务。

1.党和国家政策是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求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必须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十四五”规划编制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结合国企实际情况,服务国家战略,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切实履行好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历史使命。

2.世界经济迈入全面的衰退期,是“十四五”期间面对的现实。多数计量模型的测算已经表明当前世界经济增速已经步入负增长区间。从目前来看,美国经济分析局已经开始计划宣布美国经济已经步入衰退期。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的衰退已经无法扭转。世界经济衰退的幅度和路径也具有不确定性,为了应对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在认识和政策上做出再调整,在高度不确定条件下,底线管理是关键,从而引导经济主体在预期稳定中走出不确定性的困境。

3.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是“十三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的重大转折。“十一五”跟“十三五”有一个连续性,都是市场空间不断扩张的过程,是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后的五年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就是“逆全球化”。在美国为首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冲击下,对外贸易速度放缓、动力削弱、规则改变,国际经贸合作格局将进入艰难重构期。现在是“逆全球化”与“全球化”的矛盾、斗争的胶着期。全球化进入了一个分化期,由过去的西方为主,产品的全球化,演变为我们真正的一个更加全新意义上的全球化。当然这里面它也有不确定因素,因为现在整个西方社会以美国为首,又在走一种逆全球化的一个道路,它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也许美国逆全球化了,中国才有更大的全球化空间。

4.中美贸易冲突是“十四五”规划的背景。“十四五”规划是以中美贸易冲突为背景进行的。美国政策界对中国的战略定位、威胁认知、策略手段等正呈现冷战结束以来乃至中美正式建交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一种明显区别于“接触+防范”战略的竞争性对华战略正加速形成。下阶段,美国竞争性对华战略将进一步调整、深化、演进,对抗性或会更强,美方采取的“经济问题安全化”等策略和做法将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复杂挑战。

5.新冠疫情的影响对“十四五”规划的直接冲击。全球经济趋势下行,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表现不容乐观,增长速度将可能下降至1%左右。新冠疫情影响经济的方式主要为第三产业大幅衰退,同时全球供应链中断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下降甚至停滞。有一个经济传导性,需求量大量下降传导产品生产停滞,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随即而来金融系统崩溃。我国工业整体受到疫情冲击明显,但涉及民生的行业相对下降较少,工业生产全年的增长压力非常大。面对当前疫情,各国政府为了挽救本国经济,包括美国都采取了许多救市的金融政策,启动了危机工具箱,纷纷释放了多种资源,加快向市场注入。可以预见,会有相当部分资金进入全球市场,寻求较高的回报。

6.全球产业链重整期是“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机遇。中国政府抗疫工作效果显著,将为中国赢得市场、赢得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机会,这为疫情后今年中国经济仍然稳定增长建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当然,我们应理性地认识到,疫情之后,发达国家对各自产业链痛定思痛之后,将加快弥补和完善各自或区域化的完整产业链,有的甚至在重塑“去中国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件产品都可能是多个国家协作的产物,是全球产业链整体价值的体现。目前来看,全球产业链被疫情影响甚至破坏已经在所难免,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抗疫、把中国的抗疫经验与世界共享、尽快遏制全球疫情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疫情所导致的产业链重构的机会,以大国担当积极布局疫情后的经济发展,在重构全球产业链、恢复世界经济秩序方面作出中国的贡献。

7.“一带一路”在“十四五”期间进入拉锯期和成果涌现期。互联互通的重大项目重大合作,已经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理解和支持,所以“一带一路”实际上进入了一个进一步深化的时期。供应链冲击将对我们“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主体和行业带来短期休克式冲击,在复工复产进程中必须高度关注这些行业的变化,要避免这些行业在行政性扶持下全面复产之后遭受外部的超级冲击。“十四五”规划发展的国际视野,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

8.新型基建是“十四五”的新动能。目前,传统基建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改革起到的作用较为有限,而“新基建”则通过数字经济和高端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提供新一轮工业和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新基建”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大、数字化转型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既是寻求经济新增长点的现实需要,也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突破口。“新基建”产业涉及面广,有着高度的产业前后向关联度,可以同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的经济活动紧密结合,具有极强的扩散性和渗透性。“新基建”的投入,会对关联生产要素产生新的投入需求,这些行业的投资热潮对经济增长将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基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建设,数字化对中国经济的渗透将进一步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将全面升级,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也将进一步提速,由此提升全社会经济主体的运行效率。

9.“十四五”规划处在两个百年的连接点上。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百年变局有几个特点:一是新格局。西方力量独大的局面不再,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二是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破了西方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三是新工业革命。人类历史上过去的三次工业革命基本上全是西方垄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部分领域还有领先的势头。

10.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四五”规划的依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在进入新时代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新规划和提出的更高要求。“经济体系”就是指一个经济体全部,主要包括生产体系、技术体系、分配体系、市场体系、消费体系、区域和城乡经济体系、对外经贸体系,以及制度体系等等。“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指能够充分体现当代主要特征的经济体系。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将从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承担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推进的领域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国有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微观基础。如果国有经济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国有企业缺乏竞争能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就会失去重要的力量,也难以获得来自微观层面的有效支撑。所以,围绕三条主线展开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本质上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内生成分。

11.“八大趋势”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参照。第一,工业化进入后期,进入全新的人工智能制造时期。当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其深度和广度将超过以往的前三次工业革命。第二,城市化进入后期,进入城市有机更新和城乡人口双向流动的时期。第三,市场化进入深度改革期,进入基于法律和规则的制度完善期。第四,国际化进入分化期,进入全球治理体系的大变革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再平衡时期。第五,信息技术进入新一轮革命期,进入以5G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突破期。第六,人口老龄化进入凸显期,劳动力的供给将面临较大问题。第七,生态化建设进入关键期,进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破坏恶化的胶着期。国家将继续加大投入进行环保治理。第八,社会治理现代化进入全面推进期,进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新时期。

12.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现阶段人民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文化,而是更加关注有没有更稳定的工作、更可观的收入、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等。我们要认识新矛盾、顺应新形势、展现新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都是基于这个矛盾提出的战略举措。

13.“四个全面”是“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本质,就是“战略布局”。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全面从严治党为目标实现保驾护航。

14.“五大发展理念”是“十四五”规划的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15.“五位一体”是“十四五”规划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作出了战略部署。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为其他要素提供制度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前提条件,生态文明建设则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6.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本途径。从2020年起,国资委对央企经营业绩考核将新增营收利润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指标,形成“两利三率”指标体系,引导中央企业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国企如何做到高质量发展?要将高质量发展纳入考核体系和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强化国内国外一流企业对标,进一步突出净利润、单位人员产出、投入产出、节能降耗、创新产品占比、亏损企业治理等指标,强化考核导向。 我国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企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国有经济部门债务问题及其引发的经济风险,也是高速增长阶段不可持续、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原因。

17.要素市场化是“十四五”规划的经济改革方向。“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2020年4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重点强调提升要素流动效率,向改革要红利。土地要素的市场化,盘活土地存量;劳动要素的市场化,积分落户制度;资本要素的市场化,股票制度、金融服务供给等等;技术要素创新的市场化,凸显数字经济新产业、数据经济。所以要素市场化这个词可能会在国有企业“十四五”规划期间比较重要。 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长期意义不可低估,在改革中属于枢纽性或者基础性作用,目的是寻求新的增长潜能。

18.“12个强国”是“十四五”规划的投资方向。“十四五”规划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14个坚持”和“12个强国”(制造、科技、质量、航天、网络、交通、海洋、贸易、文化、体育、教育、人才强国)要有主体去落实。首先强调的就是“制造强国”。“12个强国”、四大区域所形成的每一个产业链集群,都有可能带来千亿、万亿量级的投资,并进而撬动数以万亿计的工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编制“十四五”规划,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企业的使命、业务现状,明确企业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真正弄清楚哪些领域我们能进,而且有资源有能力进,为“十四五”期间培育出有规模、有核心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业务提供清晰的路径。

19.九大领域产业是国企“十四五”规划的制定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包括九大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分类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中国的区域产业链集群也是世界的产业链集群,体现的是中国对全球社会治理和经济治理的贡献,也将会是降低全人类经济运行风险、有效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危机事件的重要举措。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环境产业也将形成国企央企主导投资、民企专注细分市场技术的新格局。截至目前,97家央企中涉足生态环境产业的央企有53家,“包括中节能、三峡集团、葛洲坝、中车等等,几乎涵盖了环境产业的所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在节能环境产业重点领域培育骨干企业100家以上。

20.5G等新兴技术是“十四五”规划的平台与支撑。5G和人工智能等硬的“新基建”与医疗、社会管理等软的“新基建”,适应了互联网化和数字化的需求,有助于培育经济新动能。5G等新兴技术的投入,会对关联生产要素产生新的投入需求,这些行业的投资热潮对经济增长将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新基建”有利于高端要素投入,为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同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资源要素投入,可以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人才和知识等高级要素的投入,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提供需求载体,为我国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转型提供动力。

21.优化资源配置,在新业务领域取得突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核心产业的选择,是企业战略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不同领域,如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行业,应对通货膨胀上升和本币币值走强的能力显著不同。上游行业在通货膨胀上升过程中处于相对有利地位,而中下游行业则明显处于弱势。在产业选择的过程中,既需要关注宏观调控政策,还需要参照以下六个方面的选择标准:一是产业的规模。二是产业的组织结构。三是产业有没有现实的盈利模式。四是产业的资源和资产是如何分布的。五是产业政策和准入管制情况。六是产业的技术走势。这个产业的核心技术掌握。

22.以企业集团为核心的三级规划系统构筑 “十四五”规划体系。“十四五”规划多级共振,国资系统三级规划系统建立健全。包括全国统一规划。郝鹏主任在国务院国资委“十四五”规划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国务院国资委将要建立的覆盖全国国资监管系统的三级国资规划体系。作为企业构建的“十四五”金字塔式三级规划体系,即集团总体战略规划,职能、业务及专项规划,集团各企业规划。第一级规划是集团总体战略规划。在下一个五年,总体战略规划主要体现为集团“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第二级规划是职能、业务及专项规划。第三级规划是集团各企业规划。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工作要求,开展“十四五”规划工作的重要创新,对集团工作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二是有利于各企业坚守主责主业,更好发挥核心优势。三是有利于形成国机一盘棋的大格局,共同推动解决“卡脖子”难题。

23.围绕主业,稳定与重整国企产业链,是“十四五”规划的紧迫任务。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抗疫、把中国的抗疫经验与世界共享、尽快遏制全球疫情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疫情所导致的产业链重构的机会,以大国担当积极布局疫情后的经济发展,在重构全球价值链、恢复世界经济秩序方面作出中国的贡献。就当前形势看,稳定产业链,更为紧迫的是稳定物流供应链和生产链。一是应采取果断措施,畅通工业物流,将其作为加快推动复工复产的先行行业。二是应采取果断措施,确保产业链中关键环节及连续工艺运行的企业稳定生产,密切关注、及时协调,避免停工停产。三是重整产业链。抓住未来2-3年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战略窗口期,努力打造一批区域性产业链集群。

24.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布局优化调整,是“十四五”规划的核心。采取强化主业管理、核定非主业投资比例等方式,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这是未来在“十四五”,甚至未来这10年中间都应该做的动作。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思想,为国企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以现代化的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合理分工和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影响力与控制力为标准,明确国有经济的战略定位,实施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第二,以现代化的具有灵活性和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为标准,对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三,以现代化的相互制衡、决策科学为标准,完善国企的治理结构。第四,以现代化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标准,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第五,以现代化的大、中、小相结合的企业组织结构为标准,重点推进大企业战略。

25.国有资本更多地进入公共民生领域,是“十四五”规划的新的选择。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可以更加明确,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与服务于民生目标,国有资本绝大部分集中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等真正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以及公益性行业的优势企业中。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布局重点体现为实现国家战略意图和全国性公共服务网络,而地方企业的国有资本布局重点应该体现为地方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26.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集中,有进有退。重组主要是五种形式:一是选择市场竞争程度相对高、产业集中度较低、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行业,包括资源类行业、钢铁、汽车、装备制造、对外工程承包等领域,进行企业并购横向重组,从而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二是对上下游协同效应显著的企业优先纵向重组。比如目前应积极推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煤电钢类企业的合并重组,从而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实现产能的消化和压缩。三是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再整合。尤其是那些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要按照业务链、技术链的有机关系进行资产和组织的创新性调配。四是中央企业对于地方国有企业的合资重组,央地重组规模扩大,突破地方或部门势力造成的市场割据局面,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有效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能配置和促进过剩产能消化。五是对于国有企业的合资重组和跨国并购。

27.将国有资本集中到自然垄断性环节上而不是行业上,是“十四五”规划要解决的瓶颈。“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将会重视具有自然垄断性的领域的改革。自然垄断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竞争性业务更多走向市场。区分自然垄断的网络环节和可竞争的非网络环节性质,根据行业特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通过企业重组、可竞争性业务的分拆和强化产业管制等“多管齐下”的政策手段,推动可竞争性市场结构构建和公平竞争制度建设,使垄断性行业国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具活力的组成部分。石油、电力、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点领域,是这些竞争性业务的分拆的重点。

28.增强研发创新能力,解决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是“十四五”发展的要害。“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加快建成科技创新强国,在全球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前沿方向进入领跑阶段,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创新者、引领者、贡献者。基本思路是从以“需求导向”为主转向以“供给导向为主、需求导向为辅”的科技创新发展路径。国企在“十四五”期间内的创新策略:一是要高度重视创新和研发,把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之一;二是要加强创新机制建设,保障创新工作持续稳定推进;三是强化高精尖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激励机制;四是加大创新资金投入,把创新当作赢得未来的风险投资。

29.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两类公司建立,是“十四五”规划国资国企改革的中心枢纽。在“十四五”期间,将积极推进“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建设,继续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出台国资监管机构的权力和责任清单,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在“十四五”期间,两类公司预计全国范围内的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无论是竞争性行业,还是垄断性行业,其国有企业并购重组都应该与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相结合。对于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的重组,应该通过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方式推进,重组后的国有企业产权由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持有。

30.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心由“混”向“改”转变,是“十四五”规划改革焦点。宏观层面上,由混合为主向改革为主转变。要在“混”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改”,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才能保障混改效果逐渐显现。破解光“混资本”,不“改机制”的困局,这是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整体上,“十四五”期间,在多数国企混改的阶段性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重点将转入市场化机制改革,尤其是员工中长期激励机制的改革,且以政策利好为导向,形式更多选、操作更灵活、效果更突出,有更多的内生动力。

31.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十四五”规划的保障。国企改革需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未来规范公司治理的主要措施:一是要规范董事会结构,落实董事会职权,强化董事会人员专业化组成;二是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党委会与董事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模式;三是聘用专职董事,专注于公司重大事项、重大战略的决策与研究;四是明晰三会一层的职责界面,不越界、不缺位;五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董事考核问责,强化激励;六是健全监督机制,让监事会监督更独立,程序更透明。

32.明确创建世界一流的总体目标、分阶段目标,是国企“十四五”规划的行动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编制“十四五”规划,要提出中长期的发展设想,用“十四五”规划来引领央企加快迈向世界一流的企业。世界一流的公司应该包含这么几个特征或特点:一流的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一流的资本运作能力,一流的价值创造能力,一流的创新能力,一流的资源配置能力,一流的风险防控能力,一流的党建。所有这些都要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予以落实。

33.加快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员工积极能动性,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的人力资本。要以市场化选人用人为重点,加快在子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未来国企的人才建设,在进行三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主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多通道的发展路径;二是激励机制方面,强化中长期激励;三是专业专长方面,实现人岗匹配;四是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五是组织氛围方面,营造适合员工特点、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六是在赋能建设方面,给员工更多责任、更多权利、更多参与、更多资源,激发员工积极能动性。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强化人力资本,统筹运用股权激励、分红激励、员工持股等激励方式,激发科技型企业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34.借产业价值链条重组,激活国民共进潜能,是“十四五”规划的突破。从全国经济改革一盘棋出发,不仅仅是国有资本的自身做强做优做大,一定要考虑到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要借“十四五”期间国有大企业产业价值链条重组机遇,提供平台,整合资源,为民营企业提供竞争环境、市场需求,通过相互补充发展,向着大中小企业血脉相连、命运相依的生态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使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形成共赢格局。

35.着眼防范金融风险,强化财务与资本市场改革,是“十四五”规划的支撑。通过改革解决财务硬约束、破解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要环节的难题。对于央企未来的财务状况,在综合各个业务单元的基础上,要做简单的财务目标预测。预测投资资本回报率。预测未来五年每年的投资资本回报率。在“十四五”规划中,将大力推动国有企业上市,推动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加大市场化并购上市公司力度,推动国有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使上市公司成为国有企业主要组织形式和管理资本的重要载体。

36.聚焦改革试点,在重点难点上取得突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强大动力。编制改革规划时,要认真研究改革的难点、痛点,下大力气破解。要按照刘鹤副总理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提出的“六个突出抓好”要求,牢牢把握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聚焦转换机制,在完善治理、强化激励上下更大功夫。国资委即将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认真学习领会,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改革任务融入央企“十四五”规划,形成可量化、可考核的任务目标,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猜你喜欢
十四五规划发展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