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青少年体能训练的发展方向

2020-05-19 20:43倪让辛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5期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综合素质体能训练

倪让辛

摘 要:从目标要求与理念要求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青少年体能训练发展方向的规划要求。围绕构建多元育人体系、创设特色训练活动等方面,尝试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青少年体能训练发展方向的落实建议。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训练;综合素质

在提倡核心素养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新课改背景下,体育学科已从传统时期边缘化的课程地位中解脱出来,成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民生环境中,运动技能薄弱、过度肥胖、免疫力低下等问题大量存在于我国青少年群体当中,也对我国基础性体育教学的纵深化、长效化落实提出了紧迫要求。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青少年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展开探讨。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青少年体能训练发展方向的规划要求

1.青少年体能训练的目标要求

在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当中,体育教学的目标被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其中,运动参与目标强调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运动锻炼的主观热情与日常习惯;运动技能目标存在一定的专业化倾向,注重青少年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实践技能、安全防范能力的积累与强化;身体健康目标关注青少年学生“身”的发展,包括提高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塑造良好体态与健康体魄、强化身体机能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则关注青少年学生“心”的发展,包括树立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掌握情绪管理的正确方法、形成积极正向的社会交际与团队合作意识等。显而易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这些目标与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均以培养青少年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对相关体能训练教学提出了综合性的实践要求[1]。

2.青少年体能训练的理念要求

首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青少年体能训练提出了系统性、同步性的要求,即保证教学活动体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等四项目标,切不可出现“割裂化”“孤岛化”的目标片面问题。其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青少年体能训练提出了“以生为本”的要求,即将青少年学生作为课堂活动、体育训练的主体角色,保证教学强度与学生能力相匹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符合,从而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产生愉悦感与获得感,为学生良好运动素质的养成夯实内在基础。最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青少年训练提出了内容优化的要求。一方面,在教材方面,要注重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可读性”“实用性”与“差异性”,着力凸显教材的理论教学价值;另一方面,在体育运动方面,要注重提高训练内容的“多样性”“创新性”“趣味性”,尽可能地为学生构建出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优质实践课堂。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青少年体能训练发展方向的落实建议

1.以构建多元育人体系为发展方向

一方面,应将多元化育人目标体现在体能训练的教学方案、教学评价当中。例如,在足球游戏的训练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出“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主观喜爱与参与热情”“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颠球、运球技巧”“促进学生手、眼、脑的运动协调性,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战略意识与互助精神”等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环节的设置、学生状态的评估。另一方面,应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多元化育人特点。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学期、课时、课节等为单位,将球类运动、传统武术、体操、舞蹈、游泳等多种运动项目纳入训练体系当中,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以创设特色训练活动为发展方向

创设出特色化的训练活动,既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体能训练发展的必要方向,又是避免体育教学陷入“同质化”现象的重要举措。例如,體育教师可充分挖掘当地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项目,如跳铜鼓、摇旱船、斗牦牛、舞狮、投壶等,并在适当加工改造后引入教学体系当中。这样一来,能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新鲜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特色体育训练活动的动机与热情。同时,也能发挥出训练活动的核心素养教育作用,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民族文化自信感以及爱国情怀[2]。

3.以综合资源优化利用为发展方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训练活动的优化发展与硬件条件的升级革新必然是相伴而行的。所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背景下,学校还应积极做好教师资源、设施资源、教材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建设。例如,可聘请当地优秀的运动员、武术家、健身教练、康复师等人员进入学校中,以此构建“双师型”的师资团队。以此为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先进化的体育理论,运动技能与健康知识学习条件,对学生体育素养、身心健康的快速提升与发展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传统中枯燥、僵化的体育教育理念、体能训练方法已不适用于当今时代,以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基础探索青少年体能训练的发展方向实为大势所趋。实践中,为了体现核心素养教育、生本教育、创新教育等现代理念,相关教师应积极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系统更新,为青少年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与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书兵.简论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意义和措施[J].青少年体育,2020(3):74-75.

[2]刘静霞,李坤贤.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2):155,161.

编辑 张俐丽

猜你喜欢
体育与健康课程综合素质体能训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