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博伟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探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探究,力求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活动形式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综合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更是将人才培养方向、要点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在注重文化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对学生的思维需求。因此,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将核心素养融入信息技术课堂中成为当务之急。
一、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要将信息意识、素养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要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课堂逐渐向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向转化,运用多元理念引领多样化课堂,逐渐引导学生培养信息技术科学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最终通过多样化的综合活动平台积累更多的知识,并逐步提升能力。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普遍不受关注,一些学校甚至没有按要求、按课时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一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上网”,根本不涉及技能方面的问题。现阶段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等的普及,很多学生也认为自己能够驾驭互联网,不需要课程上的学习,甚至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枯燥无味。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上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教书育人的功效。
其次,从以往课堂教学方式与策略分析,信息技术包含众多内容,从基础知识到基本技能的学习,再到信息素養的培养与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几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看似独立存在但是相互之间又存在联系。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往往割裂学科素养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单纯开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忽略了学生信息素养以及情感的培养,因此,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也不能有效地达到信息技术学科的三维教学目标。
最后,信息技术学科在部分学校不是必修学科,因此除了每周一到两节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并没有将信息技术活动延伸到学生课外活动过程中。可以说,学生除了完成必要的课后作业之外,在课余时间并没有主动参加或者组织信息技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即便是一些对信息技术、互联网或者编程活动感兴趣的学生,缺少平台和实践机会其兴趣也被慢慢磨灭。
综上所述,虽然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已经落实到课堂中,但是一些被边缘化的学科并没有受到其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依然“我行我素”,沿袭传统理念、传统方法,这对新教育形势下学生的综合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有效地突破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困境,探索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新思路,成为当前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
核心素养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是理念的更新、方法的拓展、内容的延伸以及评价方式的创新,我们要从这几个角度入手为学生搭建更加系统、和谐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从根源上改变信息技术学科边缘化的现状,推动整个学科改革进程,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始于理念——多元理念引领信息技术课堂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信息素养、信息社会责任以及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等几个方面开展的新型信息技术课堂,要将学生放在学科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平台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体验。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旦建立,就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爆发出强大的潜力,取得无法估量的成绩。
其次,从学科特征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探究性课堂教学原则,借助翻转课堂、合作课堂、分层教学等课堂模式,以探究为主建构新型的课堂,通过合作、探究课堂的创设,在课堂上为学生“留白”。学生补充空白的过程,也是借助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信息技术探究课堂组织与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出之前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其中,在必要的时机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此外,还可以在探究环节的衔接处增加问题的难度,设置更加有层次性、有指导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探究欲望。
最后,信息技术是综合性的课堂,涉及信息处理、文字处理、图像处理诸多方面的内容,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很多事物都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信息技术课堂的开展要坚持综合性原则,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以致用的实践应用平台。
多元教育理念融合指引信息技术学科创新,以新型的模式、多样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更加真切的信息技术学习体验。
(二)展于形式——多种方法贯穿信息技术课堂
1.趣味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之于学生,就像水之于鱼。在学习中,学生只有具备学习的意愿、探究的欲望才能逐步进入学习状态。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开展之初,教师要善于、勤于、敢于突破传统模式,构建符合学生趣味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探究意愿,同时借助趣味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更加真切的信息技术学习体验。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微课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融入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借助短小、精悍的微课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当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课堂环节。
以“修饰图像”章节教学为例,课程标准要求此章节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图像修复工具,进行图像的修复处理,并增加自己的创意,对图像进行创新加工,展现自己的想法……八年级学生经历了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知识的积累,基本上能够掌握一般软件的操作流程,再加上生活中一些数码设备的使用,对图片的修饰、美化等已经很熟悉,但是一般都是直接借助某一款软件进行修饰,像美图、激萌等,没有体验过自己动手修饰图片的乐趣。从这一方面入手,教师可借助微课教学软件,将一些经过Photoshop特殊处理的图片或者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网络上一些动图等,都是借助Photoshop制作出来的……趣味化微课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探究课堂打好了前站。
2.任务驱动,提升能力
任务驱动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同样以“修饰图像”章节教学为例,结合微视频“奶奶家的旧照片”的变化和修复过程引起学生注意力,然后在微视频播放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Photoshop的基础知识。以此为基础,教师为学生布置几个层次化的任务,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
·引导型问题
问题一:修饰图像的工具有哪些?分为几个类别?
问题二:这些工具都是如何使用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什么工具?
……
·驱动型任务
任务一:启动Photoshop软件,在素材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照片,借助上述问题中提到的图像修饰工具进行工具使用方法的预热,观察修饰图像的效果。并将符合教师要求的、处理好的图片插入想用的幻灯片中。
任务二:继续对插入幻灯片中的图片进行细节处理,比如图片污点的处理……
……
在每一个任务的处理过程中,教师都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同时,每一个环节结束时,教师都要相应地给予学生分享的机会,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享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有哪些收获。
(三)延于内涵——丰富内容推动信息技术课堂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最终都要应用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中。教材中每一主题教学结束之后都会安排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比方说图像处理部分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学生自主制作演示文稿。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空间和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应用这一阶段所学的图像处理知识,更好地发挥这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开展综合性更强的实践活动,比如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便利性更好地完成数学学科的学习任务等。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平台创设、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积累了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也在应用中提升了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要从多维度入手,多角度分析,融合多元化的学习理念,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空间和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积累中应用,在应用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莉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初探[J].装备维修技术,2020(2):12-13.
[2]孙媛媛.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抛锚式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47-148.
[3]江知远.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5):182.
[4]居芳.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49.
[5]张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9):123.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