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经济转入高速运行的当前,促进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是我们工作的关键。以审计项目精益化管控推动企业精益管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质降耗增效,深挖管理效益,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审计项目精益化管控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它注重过程和细节控制,通过一系列规则化、程序化、标准化及量化的步骤和作业手段,使企业各管理环节紧密衔接并高效运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精益内审是精益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内审人员在审计全过程中,消除或减少无价值活动,充分挖掘或利用现有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价值,帮助企业价值增值,提高企业内涵式增长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应从强化审计项目管理和抓好审计项目关键点两个方面,推动审计项目精益化管控,为企业战略目标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审计;项目;管控
一、强化审计项目管理,实现审计项目精益化管控
强化审计项目成本管理。内审机构应实行审计项目预算制,明确项目完成所需的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培训费用、差旅费用等。内审机构应对审计组现场人员、外勤费用、工作量、工作进度等进行动态监控,并强化预算管理,增强审计人员成本管理意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应将审计项目成果、项目预算与实际投入的经费、人力、时间等成本指标进行分析对比,促进审计资源向重大项目和优秀成果倾斜。
强化审计项目资源管理。为高质量的实施审计项目,审计部门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开展系列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审计技术规范、创新审计工具、開发审计系统、培训审计人员等。由于实施审计项目是内部审计的核心工作,大多数审计资源应分配在审计项目上,而少部分资源分配给辅助性的审计管理工作。
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应制定并实施质量管理制度和程序来控制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审计项目质量表现为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质量管理。审计报告的质量高低是决定内部审计功能和地位的生命线,而审计底稿又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础,内部审计部门应采取底稿、报告多级复核制度实现审计项目的高质量管理。
二、抓好精益化审计管控关键点,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
内部审计应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参与企业内部控制测评、风险管理,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经营管理信息和建议,评价和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进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促进企业顺利实现战略目标。结合实际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应注意把握好审计项目过程中的以下几个关键点,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一)评估主要风险,确定审计计划
评估主要风险即组织审计部、相关职能部门对公司的关键业务、基层单位、集体企业开展经营管理风险调研,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各业务层面的风险点,对照风险体系组织职能部门对收集的风险点进行辨识、评估,服务于领导决策。
在确定审计计划时,根据企业目标,充分利用风险评估流程,将业绩与预算差距较大、资产或投资额较多、审计间隔时间较长、高层管理人事调整、变更经营预算或业务流程等事项作为风险点,并对照风险点,梳理出重大决策管理、工程管理、非招标及物资管理、营销管理、财务收支管理、集体企业管理等风险大类。
(二)强化非现场审计,确保审计效果
强化非现场审计运用。审前充分利用ERP业务审计系统、管控业务审计系统、营销SG186系统、PMS系统等专业信息系统开展非现场调查,以系统业务数据为对象,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和分析;组建审计数据分析小组,梳理业务信息系统数据格式,统一数据接口,规范数据转换,推动业务数据集成,做到现场审计精准抽样。
建立在线分析模型。梳理专业特点和审计重点,选定数据分析维度,确定校验标准;优化数据存储、比对流程,自动判定业务数据合规性,及时发现疑点和审计线索。如2017年某公司实施的8个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通过非现场审计发现审计疑点和线索核实率达63%,现场审计效率得以极大提升,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降低审计风险。
加强数据校核。编制各类非现场审计手册,明确审计流程和标准,并通过现场复核情况,验证、改进数据分析模型和审计方法。
严格现场管控,突出审计效果。试行“业务组长+小组长”双通道质量复核制。纵向实行“审计组长+小组长+审计人员”三级质量复核,横向推行“审计组长+业务组长+审计人员”三级质量复核,以此规避因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均衡和审计经验不足而导致的审计质量不高现象。
推行工作“传帮带”制。积极改变传统审计模式,对兴趣浓、有发展潜质的审计人员建立“师徒结对”“新老结对”的“传帮带”制度,实施有针对性的辅导,以快速提升审计人员工作水平。
开展审计督导。为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除实行组长负责制外,还应派驻现场督导,检查现场审计工作开展、审计人员纪律遵守、被审计单位审计配合等情况,并据实开展现场指导工作,切实做到按要求覆盖审计范围、核实审计情况、查证审计问题、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三)固化成果运用,强化审计监督
协同沟通,明确问题整改责任化。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根据职责明确落实整改责任,限期整改。同时加强与专业部门的协调沟通,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整改,及时给予专业的建议和组织协调。
加强督导,突出成果运用实效化。严格执行当月上报整改情况的规定,建立审计意见落实反馈机制,防止“屡查屡犯”和“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通过审计项目回访、回头看等形式,督促完成各类审计项目的整改落实工作,检验整改效果。
主动作为,促进成果运用常态化。在日常管理中,实行每月审计问题整改跟踪,汇总各类审计检查情况,及时分析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反映审计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动态风险提示,促进被动整改转为主动作为。
目标明确,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以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获得有效的价值增值为目标,提出的问题应着力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确保企业的战略与行动之间高度协调一致,促进企业建立完善的、有效运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多地关注企业内控有效性和执行力,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审计建议,促进企业管理的提升和效益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