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5-19 04:12王世安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农村

王世安

摘要:農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服务的难题。但是仍然面临着供给不足、结构矛盾尖锐等问题,为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普惠金融概述

1.普惠金融的概念及特点

2006年联合国发布的《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中将普惠金融定义为能够为社会所有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与其他金融体系的不同指出在于,普惠金融面向的群体以欠发达地区、低收入阶层以及小微企业者为主[1]。顾名思义,“普”是普遍,“惠”是优惠,普惠金融能够让广大消费群体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可以看出,普惠金融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普惠金融可以服务全体人群,具有广覆盖性;其次,普惠金融兼具扶持弱势群体和商业可持续性;第三,普惠金融是完整的金融体系。

2.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在我国现行经济结构下,农村金融的发展难度较大。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政府于2013年正式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总体要求,并提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2014年,国务院出台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普惠金融。2017年,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要求金融改革向农村地区倾斜。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主要呈现出政策引导型、财税扶持型、市场主导型、践行公益型等多种发展模式。2015年,我国将宁波等地区作为普惠金融试点区,并将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向全国推广[2]。在市场导向以及政府扶持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快速发展,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产品运行等方面均表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以农村合作社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坚持金融服务多样性、金融权益平等性、金融体系衔接性、金融服务可持续性、金融业务内生性、金融定价自主性、金融市场竞争性以及金融信息透明性等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机制,加大“三农”支持力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普惠金融能够为人人提供均等的金融服务机会,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可以将金融服务拓展到农村地区,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但是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受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金融领域供需双方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和冲突,成为制约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总体来说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问题主要有金融基础建设不完善、农民金融知识缺乏、金融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首先,金融网点的存废矛盾,金融基础建设不完善。从现阶段的发展现状来看,农村普惠金融的客户群体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具有明显的分散性特征,极大的增加了普惠金融发展的难度。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以及流动性相比,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效率低、风险大。因此,部分乡镇商业银行开始向大中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量有限。据统计,我国农户贷款总额相对较低,驻留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逐步呈现出收缩的趋势。金融网点不足还会导致金融产品结构单一、金融服务质量低下等诸多问题。面对农民的差异化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少、种类有限,缺乏创新,金融产品与农民需求之间产生供给矛盾。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线上支付在农村地区迅速普及。但是仍然有部分偏远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终端,金融设备不足,后期维护匮乏,极大的制约了资金的流动性。偏远地区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难以满足,与之相对应的个人信用信息尚未形成,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经济市场的发展。

其次,农民金融知识匮乏,获取金融信息渠道有限。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民处于明显的不对称地位,因此获取金融信息的渠道有限。众所周知,农民受教育水平有限,对金融知识了解不够,部分金融机构推广、宣传普惠金融政策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据调查统计,农民获取贷款后多用于种植、畜牧等受自然气候、市场变化影响较大的行业,收益性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出现亏损,农民大多无力偿还贷款,因此农村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收益不稳定的特征。现阶段,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出台特色农业扶持政策,普惠金融机构难以控制农民的信用风险。

第三,金融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与传统大型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领域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但是多数以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主,效力等级较低,规范对象单一,对象多以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者为主。以担保机制为例,农村金融市场担保机制缺失,监管制度匮乏,进一步制约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促使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高效发展,出台健全的金融法律已经迫在眉睫。

三、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改进策略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面临的金融基础建设不完善、农民金融知识缺乏、金融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从金融服务供给、宣传教育以及立法加持等层面,探讨了几点促进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改进策略[3]。

首先,从金融服务供给层面,不断丰富普惠金融组织设计路线,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针对农村普及金融机构单一的局面,加大金融组织设计的力度,将商业性、政策性、保险性金融机构纳入其中,实现社会金融资源整合,百花齐放共同构建协调发展的局面,缓解农民日益增长的贷款需求与农村信贷之间的矛盾。在拓宽金融机构覆盖面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政府政策性引导的信用担保制度。为缓解农村居民贷款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与金融企业参与的定点合作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其中,通过金融招商和宣传引导,让更多具有深远服务理念和服务能力的企业进驻乡村,并与金融机构共同构建担保基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此外,政府通过扶持等方式完善农村偏远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地区金融领域线上服务的建设力度。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情况,配置健全的金融移动设备,不断优化网点的建设力度。为满足农村居民的差异化需求,制定可操作的金融服务策略,提升金融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既能满足现场服务等低端金融服务,也能满足接送、上门等高端金融服务需求。农村普惠金融建设与新型农村综合改革密切相关。依托农村改革的多项配套设施,强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比如,明确农户的土地使用权,积极发展农业生产联合体,注重农村民生工程建设等问题。为实现普惠金融贷款的精准投放,需要重塑金融机构内部机制,通过引入风控和评价机制,实现农户经济与信用档案的无缝对接。普惠金融机构可酌情加大督导和激励制度建设,将普惠小额信贷与员工绩效挂钩,提升员工的积极性。针对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单一的特点,需要结合农村客户的特点,加大金融产品研发的力度,从贷款期限、额度、利率、担保方式、还款方式等不同层次加大创新,满足不同农户的不同需求。

其次,从宣传教育层面,不断提升农民的金融知识。针对农民金融知识匮乏、获取金融信息渠道有限的问题,需要构建完善的金融知识传播制度,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结合地域差异优选教学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惠金融宣传教育工作,实现金融知识在农村的快速传播。

第三,从立法加持层面,政府参与普惠金融并加强监管,总结农村普惠金融的实践经验,提速普惠金融立法进度。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诸多弊端,需要发挥政府监管智能,从立法加持等方面对农村金融市场行为进行干预,确保金融资源充分发挥其有效用。加大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立法速度,酌情放宽准入门槛,合理引导民间金融组织进入农村市场并在合法框架下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政府宏观调控作为有效的干预手段,可以通过给予补偿以及政策性等手段,让更多的金融资源进入农村市场。为了维护市场的健康有序,需要做好信用风险排查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为防止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导致市场失灵,应该在金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权力。

四、小结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普惠经济的发展对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完善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积极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勤力巨大,但是也存在着金融供给不足、供需结构矛盾尖锐等问题。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应该充分利用多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共同构建农村普惠金融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海东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赵晓蓉.青海省海东市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青海金融,2018(10).

[2] 吴志远.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协同机制研究[J].理论月刊,2019(5)

[3] 胡 璇.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5)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