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囝 李亚光
摘要:国防工业企业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爱国强军的企业使命、自主创新的进步源泉、不断增强的体制活力吸引着高层次学历人才加入,并通过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具体工程项目,成体系、成规模培养了具有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极具政治意识与保密意识的高科技人才,使之成为高素质预备役军官(士兵)重要来源地,为保持战时成建制快速动员,组建高科技素养、高备战能力的预备役部队提供可能。
关键词:国防工业;预备役;研究
我国国防工业企业主要涉及航空、航天、兵器、核工业、船舶、电子六大行业。从行业特征来看,这六大行业均属于技术密集性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从结构特征上看,国防工业具有资金密集特点,形成由少数核心大型企业及众多中小型企业和机构围绕核心企业形成配套生产的格局。从文化特征上看,国防工业企业均注重传承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以爱国强军为首责。具备上述特征的国防工业企业在长期管理改革与产品升级中,特别是对标“两个世界一流”发展要求,逐步在军民融合、管理能力、科技创新、产品工程、人才队伍等方面达成丰富的成果。这些成果使得国防工业企业在预备役人员队伍选配、培养开发、机制建设方面同样优势凸显。
一、在预备役人员科学选配上的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正在向适应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的信息化现代战争进行战略转型。国防工业企业军品主业的装备研制合同将主要来自于各军兵种,装备需求的源头是战区作战模式对装备体系的需求。为提高实战化,制导、测绘、精密电子设备、新型材料、复杂软件等高新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新型武器装备中。与此相适应,国防工业企业在各自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的研究设计人员、生产工装人员、测试维保人员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可为作战部队提供武器装备存储、保养、运输、防护、维修等方面的技术指导的同时,也为预备役人员队伍选配奠定了相对集中且稳定的人力资源基础。国防工业企业可以根据预备役建设要求,选拔专业对口、编即能用的预备役人员。
二、在预备役人员培养开发上的优势
国防工业企业的性质和所承担的任务,决定了其企业文化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企业发展首要位置。员工有强烈的爱国强军情怀。当代军事工业又是科技含量极高的产业,要在激烈的现代高新技术竞争中发挥优势,因此极其注重人员科学精神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受生产大规模、高难度、高标准的影响,国防工业企业文化中一直保持着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因此国防工业企业员工普遍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良好的装备科研理论基础与遂行实战任务实操经验,为预备役人员培养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
三、在预备役建设机制上的优势
由于国防工业企业在产品总体设计、核心设备研制、核心机械组装、大型技术创新等环节,涉及上下游企业多、配套单位多、产业规模大、技术工业复杂,配套单位对国防工业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与技术上的依赖性和依附性。国防工业企业与各地配套单位之间形成一定的等级、层次关系,较为容易聚合各地装备物资资源,协作起来也是相对高效。因此,国防工业部门在预备役军地共建机制上,更容易聚合军地双方人力、物力资源,建立多边联供的国防后备保障体系,并根据作战任务的轻重缓急,按照优先级梯次保障,及时储备生产备品备件,满足作战顶点时段保障需求。
四、在预备役发展途径上的优势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是对现阶段国防建设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近年来,国防工业企业强化统筹、深化改革,積极探索平台融合、领域融合、区域融合等发展。特别是在军民产业发展、技术装备保障、军民融合创新、军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预备役建设可以按照军民融合、共建共用的发展途径,依托国家大型骨干企业,特别是国防工业行业系统组建预备役专业力量,达到既可以着眼战时应战、平时应急双重任务需要,又可以合理控制预备役数量与规模,保持经济性需要。
此外,国防工业企业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重要指示要求的基础上,深化坚持党管武装这一政治优势,发挥国防工业企业党组织领导优势,把单位预备役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快速动员、实战化训练蕴于重大任务一线,做好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与落实预备役日常建设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记海,乔静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8).
[2]邓晓晓.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防,2017(9).
[3]杨胜利.世界主要国家战争动员[M].国防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