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娈
那年我参加市里三年级语文抽测阅卷,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作文题目是写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一本卷子30张,居然有24张基本上是写同一个内容的。他们几乎都是写自己躺在病床上,看到妈妈疲倦的面容,悄悄爬上眼角的皱纹,以及凭空多了的白发而感动得热泪盈眶,继而抒发内心的感慨:“啊,母爱真是伟大!”
我的天哪!批这种作文真是一种折磨啊!转念一想,其实对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折磨呢?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和老师都以漠然的心态“任务性”作文。这种缺乏了真情的作文,就等于缺失了灵魂,缺失了神韵,写得再好也变成了无病呻吟的“空壳”作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呢?就平時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观点:
一、巧命题,勾出内心的话语
薛根法老师在《让孩子获得作文的自由》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五年级期中考试,一位监考老师发现一位学生基础题全是空白,问他:“你怎么没做?”孩子回答:“不会。”再问:“看拼音写词语会吗?”“不会”翻开卷子,老师发现作文写得满满的。尽管错别字连篇,但却十分流畅:
其实我不想读书,我从一年级开始就读不出,课文背不出,词语默不出,数学算不出,考试考不出。现在读五年级了,在学校里,老师骂,在家里,妈妈骂,爸爸打,连隔壁读二年级的小朋友都说我笨死了。其实我不笨,就是读不出。我经常受罚,罚站(墙)角,罚做值日(卫生),罚抄······这样的日子真的猪狗不如,我受够了!
一个连词语都默不出的孩子,怎么能够写出一段充满愤怒与无奈的作文呢?秘密在于这次考试的作文题是《其实,我不想……》正是这个题目触动了孩子内心多年的积怨和委屈!有了一吐为快的欲望,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一个好的作文题,能拨动孩子内心那根脆弱、敏感的弦,打开那把封尘记忆的枷锁,激活孩子表达的欲望,让孩子不吐不快。这就是一个好的作文命题的魅力。我们教师不仅要教孩子怎么写,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摸透孩子,拟出让孩子一看就有话说的命题来。
二、多渠道,打开封锁的闸门
习作必须拓宽训练的途径,丰富训练的渠道,让学生愿写、爱写。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训练:
(1)盘点生活,启动记忆硬盘。我们要抓住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从生活这个“源”中汲取营养和素材。例如:孩子最喜欢春节,要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写下来。对于这样一个内容,如果直接放手让学生去写,估计是写不出什么意思来的。我们应先组织学生开展对话,在对话中打开思维的闸门,激活封存的记忆。在彼此的提醒中,找到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多彩活动,积淀写作素材。孩子总是爱玩的,他们在玩中放飞思维,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身心得到尽情的放松。我们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活动游戏,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多利用一些节假日,让学生在活动中有真切的体验,进行简单的篇章训练。
(3)大胆想象,放飞隐形的翅膀。小学生爱幻想,无论他的想法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多么不切实际。我们都应该鼓励他,让他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发内心的感受,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进行读写作文、想象作文、编童话故事等等,例如:“作文训练《假如……》,有的说假如我是仙女,当我看到坏人在欺负善良的老百姓时,我一定使一点魔法好好惩罚那些坏人,让他们知道欺负善良人的后果;有的说假如我有花不完的钱,我不想爸爸妈妈那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这些不正是孩子真情实感的流露吗?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放飞隐形的翅膀,让思绪在高空翱翔。
三、会赏识,鼓励写出真情实感
咿呀学语的婴儿听到赞美都会手舞足蹈,更何况是他们那些小大人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他们从一点不懂到现在能写出几百字的文章,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哪怕他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值得你去读,我们也要给予相当的肯定,让他树立写作的信心。作为教师,我们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并批评指责他么的作文,甚至做大篇幅的修改。能够在他们的作文里看到童心、童真、童乐、童语才是我们要做的。
总之,我们倡议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的作文成为“心情簿”,看到什么写什么,听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经历什么写什么。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感受人生的美好,体悟写作的快乐。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宽容、尊重、赏识学生的个性作文,使学生放手表达真情,善于表达真情。我相信,让学生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真的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