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的灯笼

2020-05-19 03:16闫娟
科学与财富 2020年6期
关键词:二局电讯军委

自古以来,情报工作一直是军队或者政党之间的一个重要机构,它承担着窃取敌方政治、文化、经济尤其是军事机密的职责,为政府或军队将来战胜对手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在古代情报机构机构史上,较为著名的有隋唐时期的左右武侯府、丽竟门,宋朝的枢密院,明代的锦衣卫,以及民国时期的军统、中统等,这些情报人员被称之为“细作”、“密探”、“奸细”等,近代又称之为“特务”、“间谍”、“特工”,这些人员的职责就是打入对方机构,或者通过“收买”、“威胁”以及别的途径获取情报,并将得到的情报用快捷的,特殊的方式方法送达己方,使己方通过这些情报制定相应的策略。虽说这种方法比较危险,稍微不慎就会被对方发现并丢掉性命,中断这条情报网,但由于其机动性较高,有利于随时掌握对方动态而倍受欢迎,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国家或者某些机构利用这种方式来刺探他们所需要的情报。在古代,传递情报的途径就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快马驿站和利用烽火台来传递情报。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画家摩尔斯发明了发报机。此后,经过不断改善的发报机走上了军事用途,它极大地缩短了情报传递的时间,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871年,发报机系统开始传入我国后先作为民用通讯用途,1880年,我国在天津建成了第一个军事用途的电报局,开启了我国的电报军用史。刚开始时,电报还是有线的,直到1889年才开始使用无线发报系统。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由于没有属于自己的情报网络以及没有重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以至于革命活动受到了极大的挫折和灾难性的打击。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人才始开始建立自己的情报网络。在周恩来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央“特科”,主要负责安全、交通、营救被捕同志,收集情报以及建立秘密电台等工作。情报部门刚建立时,由于没有电台,一切情报均通过交通站进行传递,既耗时耗力又极不安全,一些交通员在送情报途中被捕或者牺牲。

1930年,红军在和张辉瓒作战时缴获了一部只能听不能发 “半部电台”并俘虏了一些电讯人员,其中有一位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王铮,王铮和另外几名电讯人员在经过教育后随即投入到革命阵营。毛泽东和朱德等人也亲自找王诤等人谈话,勉励他们利用电台为革命服务,为工农服务。有了这半部电台,红军总司令部随即开始培训电台收发、译电人员,派出了邹毕兆和宋侃夫等三位同志去上海学习无线电方面知识,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三位同志学会了无线电的基本技术收发报技能。1931年1月28日,毛泽东同朱德发出命令,要求红一方面军派出青年去学习无线电技能,指出:“……无线电的工作比任何局部的技术工作都更重要些。[1]

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员,红军在根据地内开办了电讯培训班,由王铮担任教员。没有设备,他们用木块、铁片制作电键,用废旧铜

线制作电码训练器,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就为我军培养了第一批无线

电通信技术人才,为随后的反“围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5月,曾希圣、曹祥仁和王诤等人监听到敌军动向的电讯后,立即向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作了汇报,红军利用这个情报在敌人必经之处设伏,取得了辉煌战果。这个胜利,标志着红军对敌作战中的电讯情报体系已初步建立。

1932年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已经有了多部电台。10月,军委决定将总参谋部执行侦听任务的侦察台从通信部门分离,成立专业的情报部门——军委二局。军委二局在福建建宁成立,局长曾希圣。彭德怀还把三军团的邹毕兆调到二局,以充实二局力量。二局人员在曾希圣的领导下,不仅在监听电讯方面力求精益求精,而且开始钻研破译技术。曾希圣、曹祥仁和邹毕兆被称为“破译三杰”。

破译密码,其难度可想而知。当时主要依靠这几种途径进行密码破译:一是周恩来从上海带回的被称为“豪密”的密码本,这种密码的优点是能够在电报中实现“同字不同码,同码不同字”,完全不给对手以分析的机会,从而保证了无线电报的安全,这也是那个时代最先进、最安全的密码体制;二是在战役中俘获敌人的机要人员,从而了解获取的密码本的破译方式;三是打入敌人内部获取密码本;四是战斗中主要袭击敌人的指挥枢纽,收集敌人已经破译或者尚未完全破译的电码,从中找出破译规律,最后就是和各地的红军保持联络交换情报,这也是当时情报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1933年年初,曹祥仁和邹毕兆破译了一本蒋介石称为“猛密”的特别密码本,使蒋介石军队之间的电讯往来从此没有秘密可言,邹毕兆回忆说:“从此

以后,蒋介石军队的部署、调动、企图、装备、补给、处境乃至口令、信号,红军全部掌握了。”[2]而红军的动向国民党却一无所知,直到在长征途中,国民党军队捕获了我军一名叫陈仲山的情报人员后才发现他们的密电码被完全破译。蒋介石得知他们的密电码被红军破译后立即更换了原有的密电码,而且每隔十日就更换一次,但这并没有难倒二局的同志,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克服了许多困难,再次破译了敌人的密码。长征结束后,毛泽东高度评价和赞扬曾希圣和他领导的军委二局,他说:没有二局,红军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据相关人员回忆,在江西时期,二局破译的敌人密码本就有400多本,也就是说,国民党军队之间的密电往来对红军而言已经无秘密可言,敌人的一举一动皆在我军的掌握之中。

1934年初,军委二局下设破译、译校科、侦听科三个部门。工作人员在局长曾希圣的带领下已经拥有了破译敌人各种电报的能力,为红军总部打击敌人提供了不少有着极高价值的情报。

由于李德、博古不顾敌我态势的实际情况,不利用我们的情报优势同敌人作战,致使根据地越来越小,最终不得不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军委二局的四部电台用于监听敌人电讯,由于时常处于急行军状态,没有足够的时间收聽、破译敌人的电讯,这四部电台

便分为两个班工作,一个班先行出发,另一个班就地架设电台收听敌人的电讯信号,并将收听到的电讯码或者是自己破译,或者是发给四方面军电讯部门,请他们代为破译,等到另外一部电台到达宿营地并开始工作时,这个班才开始行军。四方面军也专门腾出电台及破译人员为中央红军服务,这使中央红军能随时掌握敌军动态。

1934年12月16日,军委二局破获了敌军密码,证明了敌人仍然准备将红军“围歼”在前往湘西途中。毛泽东根据这一情报,在黎平会议上据理力争,主张转兵敌人薄弱的贵州。此时,绝大多数的同志在铁的事实面前开始支持毛泽东的主张,红军因此而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又回到领导岗位,他利用二局侦听和破译的情报,大踏步地进退,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带领红军冲出敌人重重包围,实现了和四方面军会师的战略意图。

在毛泽东重回领导岗位后的土门战役中,由于情报不准,致使红军陷入敌军包围之中,在危急之中,周恩来命令曾希圣立即侦听敌人电台,二局人员不负重托,发现敌人尚未完全合拢包围圈的消息后,立即将这一重要情报报告给中央军委,军委立即决定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脱离了险境。3月20日,中央红军进驻四川古蔺县境内,此时有国民党周浑元和吴奇伟两个纵队六个旅的敌人向中央逼近,曾希圣利用红军掌握的国民党军的口令和电文格式,冒充正在贵阳的蒋介石给周浑元、吴奇伟发电,命令他们向泮水、新场、三重堰方向前进,从而将敌这两支主力调开,配合毛泽东完成了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后来,二局的同志又连续获取了不少重要情报,这些情报帮助红军奇袭腊子口,飞夺泸定桥,将数十万敌军远远地甩在身后。

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等人根据二局提供的有關东北军情报,在富县直罗镇打了一个大胜仗,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也让东北军张学良认识到红军的实力,促成了红军、东北军和西北军三位一体的建立。

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军委二局驻扎在安塞碟子沟,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使二局有了很大发展,专业技术人员更加充实,他们给党中央及中央军委提供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情报,毛泽东曾在1936年3月4日称赞曾希圣“二科工作是希指导下,是表现了大成绩的。这一工作虽偏技术性质的,但其意义与结果都是军事政治上一助力……”[3].

据二局工作人员回忆,有人曾给毛泽东送腊肉,让他改善一下生活,毛泽东却把这些腊肉给二局送来,从这些小事情上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二局的工作以及人员的关心程度。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多次看望二局的工作人员,勉励他们共同做好二局工作,甘愿作无名英雄,作桥梁中的一块小石头。

1947年1月13日,往年的陕北已经笼罩在春节前的祥和气氛中,但由于胡宗南准备进攻延安,二局的同志们没有因为春节的来临而放松警惕,他们日夜不间断地守候在电台前捕捉着空中看不见的电波。让他们高兴的是,朱德和任弼时来到碟子沟看望大家。任弼时称赞二局的工作时“无名英雄,”勉励同志们“更加安心,更加团结融洽,更加高度的发挥党的耳目作用……”[4]

中央军委二局不仅给中央提供了无数极有价值的情报,还给各根

据地培训和输送了不少专业人才,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曾经在军委二局工作过的人员主要有:曾希圣、钱壮飞、罗舜初、

邝善荣、王铮、曹祥仁、邹毕兆、戴镜元、何廷一、钱江、伍修权、

林茂源、李行建、冯维精、王精锐、高彩璋、井润田、景生智、李生泉、罗江、甄彩云(女)、李鉴禹、唐明、陈福初、胡立教、彭富九、贺光华、王永浚、龙舒林、张有年、宋侃夫、王子纲、马文波、肖森、施斌、何祥琨、陈仲山、叶楚平、段连绍、吴元、钟鼎新、李作鹏、李涛、钟福祥、李建华(女)、石痕、黄志文、黄华炳、匡思贤、黄荣、郭应春、张伍桂、萧荣昌、张同坤、方明、申仲义、吴正兴、钟保、周碧泉、宋兆宜、侯野峰、张水发、贺俊侦、胡正先、杨怀珠、毛华初、姜钟、陈漫远、李永娣、何津、路(卢?)富贵、王竞、胡备文、康立泽、苏克、王然冀、林非、岳军、郭兰轩、左伊、田松、洪辉、何真、王兢、蔡威、王进、雷永通、井田、伍云甫、游正刚、段大明、杨文保、李振兴、王明祥、马再生、王光钧、李行律、黄文友等(排名不分先后)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上)2013年12月版,第360页。

[2]青岛全搜索电子报2017年9月22日。

[3]《毛泽东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656页。

[4]《任弼时年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4月版,第535页。

作者简介:

闫娟(1979-9—),女,汉族,陕西省志丹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研究方向:文物研究及革命类讲解。

猜你喜欢
二局电讯军委
Lower bound on the spread of valley splitting in Si/SiGe quantum wells induced by atomic rearrangement at the interface
再现长征中的军委二局传奇
120型控制阀二局减作用对制动缸压力影响研究
《电讯技术》第十届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电讯技术》第十届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重庆谈判期间的军委通讯工作
曹祥仁在延安军委二局
《电讯技术》2016年第56卷总目次
档案破解司庆悬案
《电讯技术》第九届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