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020-05-19 03:16何慧霞
科学与财富 2020年6期
关键词:坚持社会主义完善

何慧霞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重大理论和制度创新,对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这一重大制度创新,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出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做出的重要发展和深化,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并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上述探索的基础上,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范畴。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反映了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不仅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也对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方针。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同时,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有利于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保障劳动者利益,实现共同富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增强经济活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成熟定型,必须长期坚持。一是通过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初次分配制度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定力量。二是健全社会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险、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提高直接税收的比重。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弥补初次分配功能性缺失的重要矫正器。三是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鼓励企业创业和创新、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本、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渠道,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第三次分配制度是《决定》对分配制度的重要发展,是借助社会力量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实现对特殊人群的靶向救助,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補充。

(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所有制关系为前提和基础,体现所有制关系、交换方式,并且是经济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决定着市场与政府双重调节的总体格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范畴,进而提出了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的论断;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论断,阐明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实践,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具体实践的新要求,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家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坚持社会主义完善
政策与商法研究坚持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社会
平凡的伟大的执着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两学一做”重在知行合一,贵在坚持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资本项目开放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探讨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