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0-05-19 03:16杨璎琪
科学与财富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研究

杨璎琪

摘 要:目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地位尤显突出。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是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探索,希望为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新颖的传播手段和新鲜的传播方式应运而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对诸多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新媒体作为时代的产物,进入大学生活、高校课堂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表面是课堂表现不良问题,但其背后本质是教学问题。当今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从加强规范管理角度加以解决,实则效果并不明显。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逃避了内在教学方式的问题,是有失偏颇的。

1网络化生存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1.1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试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调查显示,61.33%的学生认为“当前高校网站缺乏吸引力”,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良好”的观点的赞同率(31.83%)小于不赞同率(41.67%),这表明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吸引力不足,效果不佳。“将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指导”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呼声,这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与大学生群体不相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亟待改革与创新。

1.2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创新的必要性

在网络世界里,大学生暂时摆脱学业“桎梏”,消除现实中规矩“枷锁”,但却以偏离现实生活学习为代价。48.33%的学生认为“如果出门不带手机或手机只剩一格电我会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30.83%的学生表示“我感觉我已离不开手机和网络,依赖性越来越强”。显然,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多地上网,缺乏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流,生活懒散,导致“心理异化”。当大学生将网络思维定式运用于现实时,造成心理落差,导致孤僻、冷漠以及欺诈心理,形成“性格异化”。大学生逃避现实而沉溺于网络世界的背后是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的丧失,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正视这两种异化现象,引导大学生回归现实。

2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2.1教育理念:从以教为中心到以育为中心

学生死记硬背,对知识不理解,达到了考试目标,思想上受到的教育却是有限的。通过新媒体修改传统思想教育的弊端,不要把它只当一种传统课堂的新式工具。要改变只“教”不“育”的传统教学习惯,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即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育为中心,新的理念加新的技术才能实质性转变。思想政治课是知识,更是思想。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关于人类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砌”。教师要转变注重教学而不注重德育的习惯想法,加之新媒体,让学生潜心学习,思考着学习,把“死”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活”的信息场景,把学生的学习从书本带到思想上来。

2.2教学方式:互动交流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学在思想政治的理论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改进。传统课堂以讲授法为主,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过多次调整,但新媒体的出现为其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可能。依据新媒体采用多样式的符合学生身心的教学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知识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在教学中,合理缩减讲授时间,增加感受时间。得益于新媒体技术,“参观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上实现。在教室中就可以看户外、看中国、看世界,更有立体影像技术能使人身临其境。占据课堂的可以不仅仅是书本和教材。建立有效的展示平台,进行直观展示,以直观视觉、触觉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进而陶冶思想,逐渐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延伸到思想层面。而且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对同一件事情他们有着不同的见解。依据心理学,这个年纪也正是想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强烈时期。可以利用微信、贴吧等多种新媒体社交方式,随时随地讨论课堂或者社会热门关注点,听学生的心声、逐步疏导,不仅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改进教学方面有好处,对引导学生成长是有良好效果的。课后可以通过互动平台,而课上可以采用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将教育融入交流中,并潜移默化地上升到思想的高度。虽然传统的课堂也可以采用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互动方法,但是互动感和时效性与新媒体课堂是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新媒体技术与感受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相融合,可以将多样式的教学方法的优势尽最大发挥,帮助教学课堂更加侧重于思想建设,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识记。有助于从单向教学转换到师生互动,从方法单一进步到符合学生身心的多种方法。

2.3教学师资:打造新媒体技术的师资队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微信、百度、快手等新媒体已融人大学生的生活中,成为日常的一部分。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养。可以说,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是势在必行的。改革正是建立在新媒体技术基础上的,学校首先需要解决在新媒体技术上的问题。具备着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因此解决新媒体技术上的问题要从教师人手。建设新媒体教师队伍,不仅符合“互联网+教育”的指导思想,实际上也符合一线思想政治教师的现实诉求。在潮流下,部分年轻教师或多或少已在课堂上尝试新媒体教学,如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手机软件,但他们的技术多数也是处在人门层级。更有许多年长的教师在使用新媒体技术上是存在困难的,他们也认识到新媒体对课堂的好处,但无奈于对技术望而却步。所以,培养新媒体技术教師队伍是重要起步点。

参考文献: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网络化生存视野下[J]. 孙采芳.  学理论. 2017(06)

[2]慕课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 叶毅.  教育教学论坛. 2017(14)

[3]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 魏华.  科技经济导刊. 2017(26)

[4]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改革[J]. 张露.  才智. 2018(13)

[5]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探究[J]. 官孙平.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6)

[6]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改革[J]. 杨卓.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3)

[7]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探究[J]. 王婷.  教育现代化. 2019(49)

[8]以“慕课”为契机,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J]. 常田子.  长江丛刊. 2018(18)

猜你喜欢
大学生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