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
大学毕业前夕,教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考题:有甲、乙、丙、丁四个人,他们都身无分文,可甲欠着乙100元,乙欠著丙100元,丙欠着丁100元,而丁又欠着甲100元,也就是说,这四个人每一个人都欠着别人100元钱,同时他们又是拥有100元的债主,怎样才能用一种最简便易行的办法解决这一矛盾,使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互不欠钱呢?
同学们苦思冥想,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的办法来。
“当然,靠他们自身是无法解决这一矛盾的,因为他们都身无分文,他们不可能拿出100元来还给别人。”教授提醒我们。
他们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你们只知道把眼光盯住矛盾的本身,而不懂得把眼光引向矛盾的外面。”教授说,“很显然,那四个人组成的矛盾体,不是整个世界,四个人之外,还有更多的人,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四个人中没有谁身上有100元,但四个人之外有很多人身上有100元,只要甲暂时向外人借100元,那么甲就可以用这100元还乙,乙再用到手的100元还丙,丙用100元还丁,丁用100元还甲,就这样,那100元又重新回到了甲的手里,然后甲把这借来的100元还给那个外人。于是,四个人每个人都还清了债务,也都得到了别人欠自己的钱。”
我们恍然大悟,在人际交往中,“借”所带来的奥妙。
“同学们,你们就要走上社会了,社会是一个更大的舞台,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当你们无法用自身的力量解决自身的问题时,要学会眼光向外,去借助别人的力量,去赢得别人的帮助。‘借是越过人生挫折、坎坷、沟壑最有效的桥梁。”教授说。
(四月摘自北京图书出版社《智慧人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