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再平
【摘 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120例,随机法均分后设定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结果:两项评分对比试验组均更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提升,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1
引言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及医疗水平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治疗护理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满足其治疗需要,还有护理服务及护理质量要求,优质护理服务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工作。此种护理干预模式是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一些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及专项护理。以期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满足患者护理满意度,也加速了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心内科护理工作实施优质护理模式,观察其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2017年6月到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随机法均分后设定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0~77岁,平均(58.456.22)岁。试验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3~76岁,平均(58.396.15)岁。基线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临床护理常规开展,包含给予患者药物指导、嘱咐患者卧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如下:
1.2.1 情绪管理 情绪状态良好情况下,有助于保障患者病情稳定。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基本情况充分了解,以此为基础,及时的、有目的的、有技巧的与患者沟通交流。焦虑、烦躁等是患者常见的不良情绪,患者提出问题时,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详细的解答,且语气保证舒缓和蔼,患者心理感受及变化要准确了解、把握,心理疏导有针对性的开展,尽量平稳患者情绪,并强化患者治疗信心,提高依从性。
1.2.2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合理开展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痊愈。饮食管理应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开展,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饮食方案的制定,严格监督饮食方案的执行,使患者逐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患者饮食要保证营养充足、平衡,不良饮食行为及习惯彻底纠正、杜绝。腹部按摩方法指导给患者,告知患者饮用温水,使胃肠蠕动速度加快,预防便秘。
1.2.3 病情管理 有效管理患者病情可使治疗效果提高。对患者病情变化密切注意,相关检查指标及时跟进,充分分析这些信息,并及时的向医生反馈。药物治疗期间,每种药物有效性、用药后不良反应均密切注意,准确记录患者的实际情况,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疾病健康教育个体化开展,定期举办科普讲座,以患者具体疾病为依据,知识宣教系统进行,增加患者的了解,促进患者主动的规范自身行为,并提高患者配合程度。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值与满意度及依从性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SPSS软件处理数据,用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中满意度及依从性评分均以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
3 讨论
心血管科一般收治的患者都是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及冠心病患者,由于疾病等因素影响,患者一般会表现出疼痛、呼吸困难、恐惧等症状。为了缓解患者的不适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工作时,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辅助医生更好的进行临床治疗,还可以提升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对患者而言,从患者入院开始就开始实施护理服务,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为以后的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积极关注患者一般情况,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也有助于患者疾病康复;对于治疗结束,即将出院的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指导,给予其专业的知识培训。最后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护理体验,评估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情况,可以发现,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患者,其护理满意度高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患者。综上所述,在心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结语
临床中,心血管疾病非常常见,在不断提高经济水平以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过程中,逐年增多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提高该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已经对患者生活及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相对较为严重,治疗时,不仅医疗治疗和生理治疗要开展,心理治療也应该进行,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目前,在我国中老年人中,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占据60%左右,人们广泛的关注该疾病,并大量的研究了疾病治疗工作,治疗模式已经形成多种,临床应用效果均比较高。不过,在护理标准方面,统一标准尚不存在,而护理未能恰当开展情况下,医疗纠纷容易发生,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中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人群,其在性格、文化水平上的差异非常大,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再加上较大的工作量、长时间处于疲劳工作状态,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影响护理效果。为改进护理工作现状,本院心血管内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显著减少护理投诉及护理纠纷事件,提高了护理效果,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优质护理服务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个体情况、个体需求出发,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且护理服务提供时尊重患者性格差异、文化差异等,和蔼可亲的与患者沟通,形成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严长勇.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0):108-109.
肖艳芳.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0(01):76-78.
宋小艳.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02):234-236.
王登群.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3):1850-1851.
骆梅.优质护理对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