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塔洛》的文献综述

2020-05-19 08:40谢雨竹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3期
关键词:孤独现代身份

【摘要】导演万玛才旦在《塔洛》中延续以往个人化的民族风格,用别具一格的美学特征和影像寓言探讨了身份的迷失、传统与现代冲突、永恒的孤独等主题,吸引了部分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电影《塔洛》的相关文献,从鲜明的视觉特征、克制的音乐烘托、多元主题的探索以及导演风格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在末尾进行文献总结与评价,试图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开拓新思路。

【关键词】《塔洛》;万玛才旦;黑白画面;身份;传统;现代;孤独

由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执导的电影《塔洛》(Tharlo,2015)一经问世便好评不断。作为万玛才旦的第五部藏族题材电影,《塔洛》无论是在叙事风格还是主题选择方面都体现出导演进一步的思考。影片以牧羊人塔洛进城办身份证为故事开端,叙事主体在“乡巴佬进城受骗”的框架内展开。与汉人拍摄的藏族电影不同,万玛才旦不再礼赞藏区,相反在《塔洛》中有意规避少数民族的特殊符号,摆脱商业文化的规训和构造下的西藏,努力呈现一个更加“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藏区。

1. 鲜明的视觉特征

1.1 黑白画面的运用

《老狗》中藏区惨白的天空和黯淡的乡镇,到了《塔洛》中已经完全褪为黑白两色。将许多人印象中五彩斑斓的藏区通过黑白影像进行“去浪漫化”呈现是导演的有意之举,寡淡的色彩如同塔洛平淡的生活,时时刻刻凸显着他孤独的精神状态。在能流利背诵《为人民服务》的塔洛眼中,世界非黑即白,人的死不是重于泰山就是轻如鸿毛。影片用黑白双色展现出一个灰色和不明朗的世界,喻指着塔洛对自己身份的迷茫。而灰色世界帶来的压抑和沉重,也印证着影片对身份问题的严肃思索。也有学者认为黑白更具艺术审美价值,导演通过该手段将遭受现代文明冲击的藏地文化定格下来并赋予某种经典价值。

1.2 固定机位长镜头

电影开篇便是一个11分钟的长镜头,为影片定下基调,让观者能够在较慢的电影节奏中凝视画面,思索问题。镜头的时间越长便越接近现实时空,影片中大量固定机位长镜头的运用增强了现实感,打造了“生活流”的风格,营造了一种沉思的气质。万玛才旦直言长镜头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场景,表现处于大环境中的人物状态。

1.3 充满隐喻的构图

导演擅长在长镜头中通过精巧的构图进行隐喻。在山上时,塔洛处于画面的中心,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他显得自然随意。在县城中,无论是在理发店、照相馆亦或是ktv,他始终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他被周遭陌生的一切挤压着,显得迷茫拘束。导演通过丰富的场面调度将塔洛焦虑不安的内心状态合理外化,隐喻着他背弃传统却又融不进现代的尴尬境地。

1.4 亦真亦幻的镜像

大量使用镜像画面是本片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镜面是实体的复现,特殊的“陌生化”美学效果消解了现实的确定性,为塔洛营造了除山谷和县城之外亦真亦幻的第三个世界,塔洛所有美好瞬间和无情现实都在这里完成(张斌宁,2017)。杨措在理发店的戏:初遇为塔洛洗头、宿醉后的清晨、拿钱后为其剃发大多通过镜面拍摄,表现出二人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真实性,为塔洛被骗的结局埋下伏笔。导演对镜像的熟练运用成功开拓出新的意义空间,用反思、怀疑、嘲讽的目光审视现实世界。

2. 克制的音乐烘托

该片的录音师德格才让与万玛才旦合作密切,对《塔洛》的声音拿捏恰到好处,尤其是对环境音的处理,达到了导演“不要让观众明显地听到”但要“让观众感受到”的要求,隐忍克制地烘托情绪,做到了与影片风格相协调。比如塔洛在山间放羊的戏中,配乐几乎完全融入风中,起到衬托情感又不抢风头的作用。而在杨措剃掉塔洛的小辫子时,两人外表平静淡然,画面保持隐忍克制,但声音却在真实的基础上显得惊心动魄,电推子的嗡嗡声极富戏剧张力,不仅把握住观众的情绪更将影片推至高潮。

3. 多元主题的探索

3.1 身份的迷失

万玛才旦坦言不愿将影片规定于某个主题,但他认为该片最重要的是关于身份的探讨,“我是谁?”的问题一直萦绕在塔洛心头。身份是由社会赋予的标签,兼具先天性与后天性。而塔洛被赋予了三重身份,第一重是自然身份,由特征或职业决定,因他有个小辫子,村里人便惯称他为“小辫子”。第二重身份是公民身份,是现代化进程的结果,塔洛进程办理身份证便是获得该重身份的做法。第三重身份是精神身份,由个人的信念或信仰所决定,塔洛将《为人民服务》当做自己的人生信条,希望死后能够“重于泰山”。但塔洛的三重身份建构皆以失败告终,剪掉辫子的塔洛与刚办好的身份证照片不符而无法获得公民身份,私自卖羊侵占公共财产的他最终也失去了自己的精神身份。塔洛彻底成为一个孤独的个体,没有身份的“新人”。

3.2 传统与现代冲突

塔洛身份建构失败的表层原因是受到杨措诱惑后欲望失控,而深层原因则是藏族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单纯的牧羊人塔洛极大地保留着藏族传统特征,而时髦的洗发女杨措更多地表现出藏族现代的特点。在现代性的诱惑下,传统很快方寸大乱,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显露不堪一击的虚弱本相。传统不再传统,却也无法融入现代。“我要到哪里去?”是影片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如何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找到平衡点,找到现代社会中藏族的身份名是导演一直在挖掘的话题。影片中也传达出“传统和现代并非二元对立”的观点,走出镜像的杨措有唱歌、劝架的率真一面,对塔洛没有爱情却也有真情成分。但对于提出的问题,万玛才旦并没有给出明确回答,他不将创作看成是发泄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以此来表达感受,表现一代西藏人对身份的迷茫,对现代化冲击的不知所措。

同时,导演在片中也表达出对现代性的批判,杨措感情淡薄、背信弃义、道德缺失。可见,现代未必是好的和先进的,传统也未必是坏的和落后的,简单地用现代否定传统是一种轻率的看法。对传统和现代的双向否定也体现出可贵的现实主义色彩。

刻意规避宗教和民族符号的做法更加说明导演表现的不仅是对本民族的思考,更是以西方消费文化席卷世界为背景的深刻人类学思考。一方面追索民族身份,另一方面聚焦于更为普遍性的“现代人”境遇。而这一特点使《塔洛》大大有别于其他藏族题材电影,广阔的叙事视野收获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让更多不同民族、地域的人跨越藩篱共同思考一个问题。

3.3 永恒的孤独

黑白画面、固定机位长镜头、充满隐喻的构图、克制的配乐等美学选择共同营造出影片中永恒的孤独。选择在春天拍摄也是导演出于电影需要的考虑,荒野无草,大风呼啸,环境的状态衬托着塔洛的孤寂。没有身份的开始,没有身份的结束,贯穿始终的无望与孤独形成没有出口的莫比乌斯环,黑白影像让永恒的孤独从视觉蔓延到心里,在灰暗绵延的高原群山间肆意弥漫。

4. 导演风格

《塔洛》由导演万玛才旦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坚持藏族题材创作也是导演的一贯坚守,“首先我是一位藏族人,这是最重要的出发点”。藏族导演群体更加关注人物的内心,有着强烈的民族感与现实感,万玛才旦的电影更是被部分学者评价为“少数电影”,他在电影中弱化民族元素,似乎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但其实早已超越地域限制,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人类”的。他的五部电影中,都演绎着“找寻”的故事,共同构建着一个属于万玛才旦的“隐喻”系统,将表述转换为表意,最终形成内省式的影片风格,成就了有着悲悯情怀的“诗电影”。

5. 评价与不足

《塔洛》对民族艺术电影的探索与突破功不可没,但总体来说相关的文献研究数量较少,仅在2016年形成了一个短暂的小高潮。且学者们的研究视角较为聚焦,大多是对主题象征和视听表意的深度挖掘,已难出新意。研究方向多为纵向的影片文本解读,与其他藏族题材电影或是万玛才旦其他同类电影的横向对比研究较为缺失。

参考文献:

[1]胡谱忠.《塔洛》:多重身份叙事的文化指向[J].电影艺术,2016(02):71-73.

[2]刘伽茵.提问,但不回答——评电影《塔洛》[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05):26-29.

[3]樊义红.电影《塔洛》:身份建构的忧思[J].电影文学,2017(24):90-91.

[4]张斌宁.《塔洛》:哪一片云是我的天[J].当代电影,2017(01):24-26+201-202.

[5]朱鹏杰,万玛才旦.断裂的民族性——藏族导演万玛才旦访谈[J].电影新作,2016(03):80-83.

[6]康宏,任晟姝.鏡像《塔洛》:始于身份陷阱,止于孤独哀歌[J].电影新作,2016(06):98-101.

[7]万玛才旦,刘伽茵,江月.或许现在的我就是将来的他——与《塔洛》导演万玛才旦的访谈[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05):128-134.

[8]康宏,任晟姝.镜像《塔洛》:始于身份陷阱,止于孤独哀歌[J].电影新作,2016(06):98-101.

[9]向宇.国族化、景观化、民族化——国产西藏电影叙事的身份想象[J].电影新作,2016(05):81-88.

[10]程志芳.孤独者的身份焦虑与价值迷失[J].电影文学,2016(23):96-98.

[11]万玛才旦,徐枫,田艳茹.万玛才旦:藏文化与现代化并非二元对立[J].当代电影,2017(01):42-49.

[12]万传法.语言与言语——游走在民族间的万玛才旦导演研究[J].当代电影,2017(01):49-55.

[13]方文莎.万玛才旦的《寻找智美更登》:创造“少数电影”[J].东吴学术,2015(04):49-61.

作者简介:谢雨竹(1999—),女,汉族,湖北宜昌人,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孤独现代身份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