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

2020-05-19 08:40宁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3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新媒体时代

宁悦

【摘要】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主体意识、客体意识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区分两者的内涵以及互相联系性,并通过合理的方式促进两者的结合,方可不断推动行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展开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编辑主体意识、受众意识的分析,就当下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且对症下药给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主体意识;受众意识

1. 广播电视编辑主体意识简述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播电视编辑主体意识对提高收视率而言发挥着关键性影响作用。主体意识指的是广播电视编辑在节目编排创作中展现出的创新化思维,对广播电视节目展开编排时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广播电视编辑在编辑节目时,自身主体意识会对节目编辑产生一定作用,从而影响编排工作效率。广播电视编辑编排节目时要秉持真实原则,选取现实事件,中正客观的对事件进行播报。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还对节目的编导、内容创作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主体意识包含了责任意识、自主意识等,但无论哪种都离不开革新性。广播电视编辑要具备较高的革新思维能力,这样编排的节目质量才有保障,以全新的方式展开内容创新,对传统思维进行纠正,在科学合理基础上,运用各种条件展开对事件的真实播报,增强收视率,也推动广播电视的良性健康发展。

2. 广播电视编辑受众思维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新媒体的诞生,各类传播媒介也因此而兴起。但因为新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具有一定的不足,如真实性有待核查,所以大部分受众依然期待和高度关注广播电视信息内容。另一方面互联网科技的广泛化发展使得大众获取讯息的途径、平台变得多元化,这种背景下,广播电视要想在节目内容方面更多的吸引观众,则必须要重视收视率、重视内容质量。广播电视是传播媒介的一种,在具体编辑工作中也要对受众的习惯、喜好、口味展开预估、调查等,并将结果作为节目内容选定的依据,丰富内容的同时也提升受众观赏兴趣。此外还要加大和受众的实时互动,增强用户粘性,也实现节目方式的创新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下,有的广播电视宣传方式较为滞后,和全新的时代环境、受众需求严重不符,所以惨遭遗忘。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受众获得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倘若编辑时不能考虑到受众意识,必然会影响收视率结果,所以广播电视编辑在工作时必须高度关注和参考受众意识,通过对内容的创新来实现收视率的提高。

3.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内容方面真实性匮乏

信息化的发展促使多种媒体兴起,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残酷。许多新闻媒体面临内外双重危机,为了改善收视效果,丢弃了自身的道德素养,在播报新闻时忽略了事件的真实客观性。有的将未经核实的讯息掺杂到已知讯息中,展开宣传报道,有的为了博人眼球,故意制造假新闻,搅乱行业发展秩序等。这些都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因为我国对不实讯息报道并未多加惩罚,编辑工作者无需担责,导致其工作素养不断下滑,大众无法了解事件真相,新闻的真实特征遭遇打击。

3.2 形式上较为单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的文化品位也随之提升,对讯息质量的需求也显著提高。丰富媒介的影响下,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单一性遭遇严重打击。广播电视的方式以播报为主,对观众兴趣的激发度几乎为零。而娱乐节目的层出不穷在市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广播电视面临较大危机,加上内容质量问题、零互动问题等,致使其市场份额渐渐被其他节目蚕食,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所以广播电视媒体必须要加强传播方式的创新,以灵活化方式来获得较好的传播成效。

3.3 编辑创新意识不足

如今广播电视媒体传播内容的政策性、政治性非常明显,多围绕着国家政策、国际关系等展开,和大众的需求存在落差,无法深入到群众生活中,无法引起大众共鸣。身为新闻编辑人员要自我警示,不断提高创新度,走入大众生活,多报道和大众利益相关的讯息,紧跟上社会发展步伐。

4. 强化广播电视编辑主体意识、受众意识的策略

4.1 提高对受众意识的关注度

在明确受众意识的关键性、突出作用后,必须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将受众意识纳入到节目当中,从语言、内容、互动等多个方面都体现出受众意识。如今很多电视节目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到位,节目同质化问题严重,信息传递单一片面,和大众现实所需背离较远,这些都会引发大众对节目的抵触、反感,极大地降低了收视率。所以广播电视编辑要和部门成员展开讨论沟通,以把握和体现受众意识为核心找寻融入大众意识的方法,将其不断凸显,同时减少政府内容的报道,多报道一些和大众相关的或者大众喜爱的接地气的信息,不断加强和大众的连接性,真正的走入大众内心,引发大众认可与共鸣,从而提高收视率,推动信息的广泛传播。

4.2 增强编辑主体意识,提高节目趣味性

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不但要建立和重视受众意识,广播电视编辑本身也要注意提高主体意识,实现两者的平衡性。在尊重受众意识的前提下,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充分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人格意识,不断为大众创作更多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内容,指引大众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广播电视节目编辑要以创新为核,改变节目的内容、播出方式、互动方式等,提高节目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令大众在开心欢快的氛围下感受到节目的正能量和生活的真谛。比如《极限挑战》以全新创意的方式展开内容录制,极大的满足了大众与日俱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方式新颖,内容优质,传播效果上也笑料十足,趣味满满,令观众从中找寻到自己的兴趣和喜好,丰富了自我精神生活,也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长远发展。

4.3 确保新闻事件的真实客观性

事件报道是广播电视媒体的关键工作内容,借助事件报道为大众提供一个了解社会、增长见识、发表意见的平台和渠道。所以必须要加强对编辑人员的素养培训,使其尊重事件的真实性,抱有对行业的基本信仰,追求事件真相,并融入思考,在客观视角上为大众呈现整个事件的发生历程,不掺杂个人观点,不偏激不片面,提高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4.4 切合受众心声,增加民俗文化

广播电视编辑必须从受众层面着手,挖掘受众内在的心理需求。最近几年很多源自大众生活、贴合实际的广播电视内容深受大众欢迎和喜爱。所以广播电视编辑也要注意挖掘受众需求,听取大众心声和意见,从大众的角度创作电视广播内容,并确保内容的真实性。比如在广播编辑中适当增加民俗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提高大众的自豪感,拉近和大众的距离,还可以令大众在娱乐时增长见识,了解和学习更多民俗文化。

4.5 根据实际情况挑选恰当的节目形式

广播电视自受众层面着手挖掘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在形式上也要注意贴合内容。不同的广播电视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节目内容以及形式。例如,农村地区的节目务必要让农民看明白,多选择農民关注的内容,还要顾及到农民自身文化水平、审美层次,使传播内容利于传播,受众容易理解。另外,广播电视编辑形式要不断更新和丰富,防止单一化产生视觉疲劳,在节目长度上也要进行合理的调节。无论哪种类型的创作内容,广播电视编辑除了重视真实性外,还要注意理性传播,以平静客观的心态来看待和报道,不可被情绪牵引,对广播效果带来负面影响。在如今广播电视危机四伏的情势下,广播编辑人员要秉承负责认真态度,主动和受众交流互动,了解和挖掘他们的想法及需求。

5. 结语

广播电视与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息息相关,在播报内容上必须要体现受众需求,秉持真实客观立场,节目形式上要不断创新变幻,增加和受众的互动性,广播编辑人员要建立自主创新意识,懂得倾听受众心声和意见,走入实际生活中,编排优质新闻节目。

参考文献:

[1]董浩.论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17(05)

[2]郑光辉,闫欣鑫.浅析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及方法[J].视听.2018(4)

[3]何丽萍.关于编辑主体意识与编辑职能转型的探讨[J].传播与版权.2018(33)

[4]袁红.电视专题片摄像的创作与编辑意识实践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8(8)

[5]战仕胜.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探析[J].数字化用户.2018(23)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新媒体时代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