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龙 梁爱伟
【摘要】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外部导入性风险增加,银行业不良贷款加速暴露。截至2019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41万亿元,不良率1.86%,虽然不良贷款整体水平处于合理范围内,但是与前两年相比,不良贷款率仍在上升,尤其是有的基层机构不良贷款率持续走高,对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相当大。本文通过分析基层银行机构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短板,提出提升资产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资产质量;不良贷款;风险文化
一、基层机构加强资产质量管控的重要意义
资产质量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银行生存的生命线,关系到经济增加值的创造、员工收入水平,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资产质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重要责任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经济新常态,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落实金融业稳健经营,保障经济社會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目前基层机构资产质量管理的现状
(一)风险理念不牢固,信贷合规意识缺失
基层机构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盲目跟风、过度授信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前期客户选择不审慎,重发展速度、轻发展质量的现象还比较多。在承受严重的市场压力和考核下,对政策制度搞“变通”、打擦边球,规定动作没有完全落实。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的贡献。
(二)流程管控不严格,部分环节管理失位
一是贷前调查不真实,主要表现在企业基本信息掌握不全面、贸易背景核查不准确、集团关系梳理不到位。二是贷中审查流于形式,尤其对借款合同签署、信贷资金支用监管等主要环节的把控虚化。三是贷后管理不严格,缺少对风险识别的主动判断,贷后监测与检查缺乏有效性、规范性,对隐藏风险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形成风险。
(三)学习习惯不持续,前瞻性管理不够
当前,中国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化解部分领域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升级矛盾加剧。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银行经营也应加快向综合性经营转变,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不断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在转型过程中,基层机构仍把资源投放到煤炭、水泥、火电等产能过剩行业,导致存量信贷资金受损。同时,政府性债务、政府项目欠款、国有企业举债融资数额大等外部风险增加,对“灰犀牛”风险防范的前瞻性管理不足。
持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基层机构把精力主要集中于市场拓展和客户营销,对新产品、新业务的学习不够,部分员工的惯性思维、惯性做法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没能准确掌握上级机构的政策导向与风险偏好,对新风险点的把握不足。
三、基层机构加强资产质量管控的对策
(一)明确资产质量管控的责任体系
基层机构党支部要对本机构的资产质量管控工作承担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对本机构的资产质量承担第一责任,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承担领导责任,直接参与客户营销与管理的经办人员承担直接责任,通过加强基层机构资产质量管控的组织、推动、协调与督导机制建设,落实资产质量管控的岗位职责,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二)建立稳健审慎的风险文化体系
稳健审慎的风险文化是资产质量管理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可以从根本上产生持续的引领力量,充分调动员工的自觉性,形成“什么可以做、可以不做,做了承担多大风险”的思维,主动以风险管理为边界,坚持底线思维,落实合规经营,平衡好收益、风险的关系。
建立稳健审慎的风险文化体系,使风险文化有效融入资产质量管理工作,成为全员一致认同、自觉遵守的风险管理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一是领导定期宣讲,采用现场培训、座谈会等方式,积极倡导稳健审慎的风险文化理念。二是员工主动学习,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产品政策,多方面提升专业专注能力,增强资产质量管理的前瞻性、专业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总结反思,以典型案例教育员工保持对制度的敬畏,反思以往不良贷款在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吸取教训。
(三)强化全流程风险管控
一是贷前强化客户选择,补齐客户选择的短板。准入的客户,要符合全行的发展战略、符合统一的风险偏好、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具体的信贷管理要求。只有这样的客户,才是品质好的客户,才能夯实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是贷中强化真实性审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客观、公正的核算客户授信额度,严格按规定权限、流程、程序开展业务申报。要审查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主体的合法性、内容的合法性、手续的完备性,做好信贷支用的审查,规范信贷资金发放流程。
三是贷后强化风险防范。通过有效的贷后管理,可以实现对风险的早发现、早识别、早化解,为资产质量稳定保驾护航。对客户要坚持定期实地走访,强化现场和非现场监测,严格执行“双人检查”,重点对客户经营现金流、债项履约、贷款持续条件、重大风险事项等进行审核,提高贷后管理能力和效率,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四)加强人工智能的应用
建设银行不断强化全面主动的风险管理要求,建立了智能风控系统,实现了风险管理由“人控”向“机控+智控”的转变,提高了风险洞察和预判预控能力。基层机构要成立专业的团队,研究分析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推广,借助大数据,精准监测和防范产品、客户风险,发现风险“变量”规律和演化趋势,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贷后管理方式,提升贷后管理精细化水平。
作者简介:
刘龙(1987-),男,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中国建设银行唐山分行,研究方向:经济学;
梁爱伟(1988-),女,河北唐山人,本科,中级经济师,中国建设银行唐山分行,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