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作为一位具有丰富的危重患者临床救治经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抢救实战经验的重症医学科专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科第一党支部书记、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原大江,曾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临汾塌方事故及平顺露天煤矿塌方事故等多次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助。
2020年春节,当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役打响后,他又一次主动请缨,作为山西省支援湖北医疗队仙桃分队队长、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在第一时间奔赴湖北仙桃抗疫一线。在医院为医疗队举行的简朴而又庄严的出征仪式上,原大江代表医疗队全体队员接过鲜红的党旗,坚定有力地承诺:“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务!”
一言既出,必以实际行动全力以赴践行。自1月26日星夜驰援湖北,进驻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区以来,原大江带领着山西省支援湖北医疗队仙桃分队的队员,投入到争分夺秒地与病毒作战的实践中,坚定地践行着他们的诺言。
山西白衣天使逆行湖北战“疫”,做好院感防控成了队长原大江挂心的第一桩事。
院感防控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底线、红线和生命线。唯有筑牢这道防线,才能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并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到达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第二天,原大江就带领着山西团队专家深入感染病区调研、查房,连夜讨论修订院感防控方案,20余项院感改进措施得到整改落实。
在工作中,原大江对院感防控细节丝毫不敢放松。有一次,一张危重患者的血气分析单经由清洁区医师送到原大江手上。病房血气分析机打印出来的单子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清洁区医师手上?他立即询问,得知污染区窗口的护士将没有经过消殺的单据直接给到了清洁区医师,而这张单据有可能成为污染源。
原大江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对这张单据进行了严格消杀处理,并追溯接触单据的所有医务工作人员,进行紧急消杀处理。同时,及时制定了相关流程的严密防控措施,以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科学防护渗透在医疗救治的每个流程、每个细节,唯有心细如发、沉着应对,方能保护好医务人员、守护好患者。”原大江说。
原大江在连日诊疗实践中发现,“战时状态”无序的病人管理流程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基础治疗固定化、护理流程模式化,同时兼顾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他紧密围绕国家新冠肺炎诊疗的最新指南,结合病区诊疗工作实际,牵头制定了《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区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确定了新冠肺炎诊治的临床路径。
氧疗、抗病毒、营养支持等基础性治疗成为医生下医嘱的基本遵循;看护、出入量检测等护理操作程式成为护理人员工作的基本流程;在基础性治疗的基础上再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来自不同医院、有着不同诊疗习惯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医疗团队工作有章可循,诊疗效率显著提升。
在医疗队的精心治疗下,高烧40 ℃以上、意识昏迷不清的重症患者姚先生转危为安、治愈出院。他说,一生都不会忘记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山西医疗队。
原大江还提出:“密切关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同时,努力加大对普通患者的诊疗力度,有效控制普通患者转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速度,如此才能形成诊疗过程的良性循环。”
这一思想应用于临床工作后,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区的患者治愈率有了明显提升,诊疗压力也有所缓解。
带好队伍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服务队员,爱护队员,团结带领队员高效工作,是医疗队队长原大江时刻铭记的职责。在队友们眼中,他是一位高度负责的“家长”。
一天夜里,年轻队员小段负责的一位患者出现状况,需要医师赶回去参与抢救。刚刚下班的原大江得知后,立即穿上防护服再次返回病房,代替小段投入新一轮的抢救工作。
这一天,原大江完成了查房、指导及多次会诊和抢救,返回宾馆时已是深夜,累得像散了架。
作为仙桃分队队长和仙桃组第二临时党支部书记,原大江在完成繁重的诊疗任务的同时,时刻关注着队友们的工作进展和思想动态。在他看来,自己要做好大伙的服务员和主心骨。
这份担当与医学世家的传承分不开。
原大江的父亲原天岗年近80岁,曾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面对前来看望他的医院领导说:“不用担心我,大江奔赴一线是他应该有的担当,家里没有什么困难,我们能照顾好自己。”
“带着对医者使命的传承和医学事业的热爱,我相信我能和战友们一起打赢这场战‘疫。”原大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