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4月:甜美甘洌 味道不同

2020-05-19 15:03刘岳
前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陈望道列宁宣言

列宁反对庆祝50诞辰

1920年4月22日,是列宁50岁生日。4月5日,在俄共(布)九大闭幕会上,大会执行主席宣布:“列宁同志的50诞辰就要到了,根据代表们的要求,我们决定今天会议庆祝这一日子。”话音刚落,全体代表掌声雷动。列宁当即反对:“同志们,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唱《国际歌》吧!”但是,各位党员不顾列宁的反对,纷纷开始发言,颂扬列宁是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的缔造者,他十分谦虚、朴实,对人关怀备至??????列宁听得很不耐烦,便从主席团桌子后面走出来,离开了会场。

回到办公室后,列宁写了一张便条,要求立即停止庆祝活动。当他得知庆祝活动还在继续后,又写了一张便条。大会主席团把列宁的要求向大会宣布后,大会依然主张继续发言。列宁只好写了第三张便条,并打电话给执行主席彼得罗夫斯基,命令立即停止这种“胡闹”。最后,大会还是决定出版《列宁全集》。

4月23日,俄共莫斯科市委举办“共产主义晚会”,为列宁庆祝生日。由于担心列宁反对,直到晚会开始时,市委书记才通知他。列宁故意推迟到晚会快结束时才和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来到会场。他用微笑的眼光扫视全场后说:“同志们!首先,有两件事我要感谢你们:第一,感谢你们今天对我的祝贺;第二,更感谢你们让我免听祝词。”接着,列宁深刻地指出:“我们党目前也许会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即变得骄傲自大起来。这是十分愚蠢、可耻和可笑的。大家知道,一些政党有了骄傲自大的可能,这往往就是失败和衰落的前奏……我希望我们决不要使我们的党落到骄傲自大的地步。”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919年6月,陈望道从日本留学归国,在浙江第一师范任语文教员。由于支持一师学生的五四新文化斗争,他不得不离开学校。“一师风潮”使他意识到,对于新、旧必须有一个更高的判别准绳,“这更高的辨别准绳,便是马克思主义”。

陈望道常为《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撰稿,与日报主笔邵力子不断有书信往来。李大钊、陈独秀读了《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后,认为应当尽快译成中文。陈独秀通过邵力子,请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并寄去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来的英文版。与此同时,上海《星期评论》负责人沈玄庐、戴季陶,也有翻译刊发《共产党宣言》的想法,邵力子同样推荐陈望道来担此译事。于是,戴季陶提供了《共产党宣言》日译本,供他对照翻译。就这样,陈望道躲进分水塘老屋一间僻静的柴屋,两条长板凳架上一块铺板,点上一盏油灯,开始了艰苦的翻译工作。

陈望道手头的日文版《共产党宣言》,是日本《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06创刊号刊载的幸德秋水、堺利彦的合译本,而这个日文版转译自塞缪尔·穆尔的英译本,非德文原本。在翻译过程中,陈望道发现日文翻译中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如“Bourgeois”和“Proletarians”两个词,日文版中译作“绅士”“平民”。斟酌之后,他译为“有产者”“无产者”,这更加符合《共产党宣言》的原意。

老母亲见儿子夜以继日地埋头工作,很心疼,就特地包了几个粽子,让他补补身子。义乌盛产红糖,老母亲把一碟红糖端进来,让他蘸着吃。过了一会儿,老母亲在屋外问他:“再添点糖吗?”陈望道连声回答说:“够甜!够甜了!”当老母亲进来收拾碗碟时候,见他满嘴墨汁,不禁吓了一跳。原来,陈望道全神贯注译作,全然不知蘸了墨汁吃粽子。

1920年4月,陈道望的翻译工作完成。8月,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就出版了他的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由于出版印刷仓促,书名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9月,又再版重印了1000册,同时把书名改了过来。

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陈望道蘸墨汁吃粽子的故事,并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黄奕住“熬苦成糖”

1920年4月8日(农历二月二十日),厦门黄日兴银庄开业,其创办人就是“熬苦成糖”的印尼糖王黄奕住。

1868年12月7日,福建南安县金淘镇楼下村(今南丰村石笋自然村)一户农家,生下一个男娃,父母渴望留住这个孩子,就给他取了个单名“住”,又叫黄奕住。读了几年私塾后,由于生活所迫,12岁的黄奕住只得辍学,跟着大伯学剃头,人称“剃头住”。16岁那年,他身藏父母变卖祖产得来的36个银圆,带着理发工具,远涉重洋来到新加坡,成为当地人熟知的“剃头住”。

从新加坡辗转印尼棉兰市、三宝垄市,黄奕住觉得剃头发不了财。23岁那年,他开始做“走鬼”(走街串巷的肩挑小贩)。两年后,三宝垄市将佐哈尔广场开辟为市场,他租了一个摊位,经营日用食杂及土特产。随着甘蔗种植业及制糖业的发展,三宝垄市成了糖业销售中心。商业头脑敏锐的黄奕住意识到,经营糖业生意有钱赚。1895年前后,他专门做糖生意,成为爪哇著名的四大糖商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荷兰殖民政府加剧对印尼人民及广大华侨的掠夺,黄奕住顶住压力和诱惑,坚决不入外国籍,下决心业成返国。1919年4月29日,他回到厦门定居。8个月内,他做了四件大事:把母亲接到鼓浪屿;为母亲做寿,光宗耀祖;在鼓浪屿晃岩路25号建设新宅,即日后的“黄家花园”;商务调查,确定新的经营计划。前文提到的黄日兴银庄,就是黄奕住新经营计划的重点项目。

1945年6月15日,77岁的黄奕住不幸去世。令人遗憾的是,这位爱乡爱国、忧国忧民的老人,未能亲眼看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勝利。

(作者:刘岳,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办二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猜你喜欢
陈望道列宁宣言
“最美奋斗者”高铭暄的宣言
陈望道: 误把墨汁当红糖吃
陈望道与省立安徽大学
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人
Father's Day
潮涌袭夜
柔软宣言
拉美有多少“列宁”?
纪念列宁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