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龙
摘 要: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持续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新乡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实施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进行调研,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美丽乡村;问题;对策;淮安
“十二五”以来,淮安市淮安区以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提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为抓手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坚持典型引路,以“原生态”为导向,结合不同地域村庄的历史传承、自然秉赋和产业基础,精致规划、因地制宜,深入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将全区村庄规划为118个特色村、238个重点村、2413个一般村,突出分类指导,确保整治特色,对特色村庄按照星级康居乡村标准精细规划、精致建设、精心管理,对重点村庄按照整治示范村的标准突出村庄面貌、绿化景观、村口公共空间等内容,因地制宜打造村庄风格,对一般村按照“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做到干净、整洁、有序,确保全区村庄整治亮点纷呈,特色彰显。以“规划引领重品味、点线结合抓建设”为要求,打造了一批本土化特色村庄,创建成都梁村、马桥村等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康居示范村11个。但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不明显
部分村庄建设亮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没有能够很好地结合本村自然资源来精心打造,更没有彰显个性特色的乡村风貌,没有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的效果。
(二)群众参与度不高
首先部分基层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是上级政府的事,不注重宣传和政策引导,不能有效地调动群众主动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出现了“干部在干,群众在看”、“干部干得一身汗,群众还说风凉话”等等现象,不能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群众的参与权与监督权不能充分发挥。
(三)资金难保障
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补助和群众自筹,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引进社会资金的难度较大,企业投资要考虑成本和效益回报,帮扶、捐赠、捐建以及其他社会投入资金量也非常有限。因此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上依然有很大缺口。
(四)长效机制待完善
长效管理体制不完善,经常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随着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多和时间的推移,后期管护费用也不断增多,各项维护资金严重缺乏,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的电费、维修费;生活垃圾日常保洁、清运费;农村饮水、公共道路、亮化绿化日常管理维修费用;污水管网维修及日常处理费用等。导致部分村美丽乡村建设昙花一现,在建成之初时“高大上”的影子随处可见,经过几年的时长,杂草重生,设施损坏,残落枯败,美景不再。
二、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强化亮点打造,在乡村特色上求突破
充分挖掘利用自然资源禀赋、人文环境优势、注重植入绿色、生态、田园、乡愁、文化等元素,统筹推进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四个结合:一是与自然风貌相结合,不盲目追求高标准,不搞一刀切,从源头的规划设计就要彰显淮北水乡的平原韵味;二是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针对部分集镇所在地域临近集镇的村庄,统筹实施城镇规划、村庄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三是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开展水环境、小锅炉、小化工和自然生态保护等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美化绿化工程;四是与产业基础相结合,结合部分村庄如花木种植、高效农业等产业特色,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庄。
(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美丽乡村建设要把尊重群众意愿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深入宣传发动,强化政策引导,让群众自主选择,把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交给群众。引导教育群众,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村为主”工作机制,如在规划设计、项目安排、建设施工、管护机制等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项目建设内容能让群众定的尽量让群众定,项目工程能让群众干的尽量让群众干,工程监督能让群众参与的尽量让群众参与,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主动参与。同时要注重培育一批既熟练掌握现代建造技术,又熟悉乡土文化的乡村工匠队伍,为美丽乡村规范建设、安全建设、科学建设服务。
(三)整合资源,在经费保障上求完善
一是整合政府各部门涉农资金,将沟塘整治、道路建设、绿化、环保连片整治等资金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现有资金的最大效应;各部门在编制部门工作计划时,尽量向美丽乡村倾斜或同步建设,分线合力打造具备条件的特色村庄。二是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支持政策和建立投融资平台,宣传吸引有一定社会责任心的个人或机构回乡投资,通过土地、产业等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合作,尝试股权等多种融资方式,多元化引入资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四)落实长效机制,巩固乡村整治和建设成果
一是建立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制度,帮助农民改变生活方式,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违法建筑整治管理制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制度”等制度,突出村民自治管理,以制度做保证,以制度来管理,开展日常监督,保持常态化运行。二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解决村庄部分基础设施管护费用。三是把乡村建设项目后期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村庄人口数量和建设项目的实际编制后期管护预算,纳入财政预算,给予资金支持。
三、结语
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目的是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因此乡村规划要根据村庄的实际,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制定方案;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统筹安排好建设时序和管护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搭建多元的投融资渠道,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利用好周邊的优势资源,与特色小镇、景区、园区相结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三产融合,让美丽乡村充满生机和活力。建设展现“生态优、村庄美、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重塑乡村魅力和吸引力,促进乡村综合振兴。
参考文献:
[1]于成景.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绿色科技,2017,(21):39-41.
[2]史家明.威海市临港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9.
[3]陈梦莹.涟源市渡头塘镇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乡村科技,2019,(18):26-27.
[4]伍琳瑜,刘静娴.政府主导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共性问题与主体定位[J].生态经济,2017,(10):22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