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翠芳
《驿路梨花》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品德呢?问题是阅读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就是阅读理解和思维发展的过程。
所設问题要激发兴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精彩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中,为理清“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笔者先请学生读1~8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小茅屋的?”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学生通过仔细读书就能解决,但这个简单的问题为下面的问题铺设了台阶。接着,笔者请学生默读9~11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的。通过阅读,学生七嘴八舌说得比较全面,而且积极性也很高。
所设问题要由浅入深。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不能过大、过深、过难、脱离学生实际。如果学生在刚刚弄清“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时,就提问“本文为何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何好处”,学生就会不知从何入手。教学中,笔者提出了如下问题:①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基础,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兴趣极高,但答案过于肤浅,有的说是“瑶族老人”,有的说是“梨花姑娘”,有的说是“哈尼小姑娘”,还有的说是“雷锋叔叔”。笔者请他们回答为什么这么说,并提示学生“你怎么理解‘主人的含义”。经过大家的探讨,最终得出令大家信服的答案:小茅屋的主人是所有建造者和照管者。)②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写了几次误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③文章为何用《驿路梨花》为题,而不以《小茅屋的主人》为题?问题由浅入深,渐渐过渡到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作者单位:潜江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