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以新的投资启动未来

2020-05-19 15:01孟秋
中国对外贸易 2020年5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计划疫情

孟秋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出现了较大的缓和之后,“新基建”成为了一个网络热词。决策者试图以“新基建”重启国民经济;投资者试图在“新基建”数以万亿计的投资中获得回报;商人们希望在“新基建”落地并发挥效应的进程中找到新的商业模式;普通民众则希望能够通过“新基建”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是,“新基建”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什么叫做“新基建”呢?

规模可能超“四万亿”

按照恒大研究员任泽平团队的总结,“新基建”早在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被第一次提及,2019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到 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密集的部署。

至于“新基建”的主要内容,按照4月20日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官方的首次“认证”,将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则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

“新基建”的“新”主要体现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同时还包含对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在数字化技术上的投资建设,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和轨道交通。最后的创新基础设施一方面补上过去一段时间在教育和医药健康等民生领域落下的功课,另一方面则是鼓励科研创新。整个“新基建”的规模可谓气势恢宏。以5G建设为例,从2019年开始的5G“元年”,到2025年的网络建设的总投入将会达到1.2万亿元,并将会拉动产业链上下游高达3.5万亿元的投资。2020年特高压和全国铁路投资分别超过千亿元和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如果“新基建”计划持续到2025年,其投资规模将可能超过2008年的“四万亿”,将会在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史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疫情加速了“新基建”落地

包括“新基建”在内的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其首要的作用在于启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沉重打击的国民经济。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经济增速为-6.8%,中央企业营收同比下降11.8%,净利润下滑58.8%。3月份中国中小企业的月份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资金撑不到一个月。由于全球疫情在3月份开始出现爆发,4月仍未见拐点,全球供应链被打断,出现碎片化,因此中国必须采取对应措施,避免经济发展停滞带来严重后果。

经济增长三要素中,出口和消费因为疫情和国际环境遭遇困难,以投资带动经济恢复增长,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这一策略路径最早出现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期间,以政府投资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进而提升居民消费,达到重启经济的目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政府也曾经采用过类似做法。当时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基本落在“铁公基”领域——即铁路、公路、基础设施领域。不过,由于“四万亿”本身强烈溢出效应,在随后几年也带来了较为严峻的通胀局面,同时房地产价格飞涨,政府债务积压等问题。

在充分吸取“四万亿”带来的经验教训的情况下,本次大规模基建计划有所调整。首先,“四万亿”的启动有浓厚的应急色彩在其中。当时经济刺激计划期间,部委的项目审批效率高,快事快办,因此也存在设计不周到之处。2020年的基建计划有相当一部分是前几年“去杠杆”期间积压的项目,特别是一批轨道交通项目,前期调研评估均已经完成,可以迅速投产。另外,很多本次基建计划中的项目也都迟早都会开工。以5G为例,它早在2018年就开始规划,因中美贸易战提前进入商用。无论是否有疫情,万亿元海量投资迟早都会投入,疫情出现只是加速了基建进程。

本次的大规模基建计划的另外一个特征,则是它将对于数字经济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的“四万亿”,其集中投资的领域基本上为传统领域,加速了商品和人员的流通,有效地促进经济循环。这一拉动作用很容易通过经济学理论获得解释。本次基建计划之所以“新”,在于它对数字经济产生将会产生新的影响,从传统角度不好预测。特高压和充电桩还好理解,目的是降低能源成本,促进新能源(特别是汽车)的应用;5G和数据中心建设,目前能看到的效应是迅速带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大规模应用,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这将为将来的市场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带来滚动经济效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基建”是一场启动未来的大规模投资规划。

不确定性和溢出效应

至于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观察家们目前还难以得出清晰的结论。这正是“新基建”的一个不确定性之一。不过,在1月到3月全国的“大隔离”期间,数字经济展现出了它蓬勃的生命力。主要电商的强大物流能力使各个城市不至于陷入物资供应不足的状况;网络教育异军突起,配合现有政策完成了对青少年的教育课程;在线会议则取代了传染可能更高的面对面会议模式。大数据为防控提供了有效的决策参考。在可预见的未来,5G环境下依赖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在线课程和在线办公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工业互联网将使人工智能在B端获得前所未有的应用。按照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的定义,这一切都属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范畴。中国将通过这次的“新基建”,成为世界上首个将第四次工业革命进行商业化的国家,“新基建”也将成为未来10年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从传统经济学角度出发,可以看到大规模基建将带来直接效应,即增加就业和消费。正如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外賣和快递行业的人员就业,5G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在某个行业的就业,但一定会在新诞生的商业模式中创造更多的就业。2019年消费对中国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58.7%。基建大投资有利于发掘内需,为经济提供实实在在的增长率。

大规模基建在非常时期将会为中国经济发展开启一扇特别之门,但是它本身并不是不会带来问题。长期来看,基建带来的溢出效应,有可能会带来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为此,在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再度强调“房住不炒”,预计房地产严控的政策不会继续松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基建投入过大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激增。在4月17日政治局常委会上罕见地提出了“降息”。预计央行会在合适的时期降息,以便降低融资成本。虽然有货币政策的配合,在推动大规模基建时各方还需要注意在融资方式上的多样化。相对的传统方式是发行专项债,近年来倡导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应该会有更多的市场化机制,以降低“新基建”可能的金融风险。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计划疫情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疫情中的我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暑假计划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