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梦婕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对于高校传统思政课堂教学而言,互联网在高校的渗透,彻底改变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提高了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效率,但同时也对高校思政教师造成了影响,弱化了其在教学中的辅助性地位。如何正确利用互联网开展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已成为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互联网+”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意义
现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影响着各行各业,尤其在高校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互联网的加入使得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多元化,推动了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发展。目前,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加入了新的教学元素,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互联网教学,使得高校思政课堂教学逐渐向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高校互联网的发展对于适应国家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學改革
首先,在思维模式方面。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融入互联网技术是大势所趋,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信息化的现实需求,需要高校思政教师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工作。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传统高校思政教学方式一直以来是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教学内容仅限于教材,理论性较强。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十分艰难,只有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才能让高校思政课堂展现生机。最后,在教学培养方面。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传统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互联网的加入能够解决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实践不足的问题,增强大学生参与度,为其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有利于创新思政课堂教学
运用“互联网+”,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需从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着手,以往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生对思政课程产生抵触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互联网的加入,使得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打破了高校思政教师对知识的垄断,促使其开始关注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合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及即时性,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高校思政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建立网上学习论坛、开发多种形式的APP,还能参与录制网上视频公开课,将学习的重点内容以互联网形式向大学生传播,从而丰富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形式。
(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目前,高校思政教师在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中极易被忽略。很多大学生关注的网络新闻大多是娱乐八卦、明星综艺及各类神剧等,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获取时政新闻渠道,大学生本身对于高校思政课堂教育并不十分重视,这使得高校思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十分受限。如今,高校大力开展互联网教学,对高校思政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高校思政课大多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其习惯于传统理论讲解及教室板书教学方式。随着互联网学习软件的出现,高校思政教师通过互联网的系统学习,掌握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新技能,提升了他们教学的综合能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工作都面临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而今,互联网的加入极大提升了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然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互联网本身包含的信息十分广泛,网络上各类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有很大影响,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渗透对大学生造成了消极影响,不利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高校思政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合理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工作。
(一)互联网信息冲击思政教育主流价值观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大多是以传播马列主义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流思想。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在促进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内容带来了巨大冲击。当前,互联网应用已经遍布高校校园的每个角落,大学生不仅在课余时间上网,有的甚至在课堂上也沉迷网络。微信、微博等互联网软件的开发,使得大学生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要制造者和传播者之一。一些颠倒是非黑白的网络言论在大学生中日益泛滥,甚至还有部分大学生听之任之,使得高校思政课堂教学面临尴尬境地。一方面,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给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另一方面,大学生又被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浸染,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流观念受到挑战。
(二)过度利用多媒体教学造成大学生思维能力下降
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过度利用互联网,会导致大学生思维能力下降。高校思政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材内容以视频、案例等形式来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观察身边虚化的事物,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涨,一时间成为高校各个专业最热门的教学方式之一。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过度运用,也会影响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而言,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互联网技术的加入虽然能提升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质量,但其营造的虚化内容却限制了大学生的想象空间,与通过文字展现思政情感的教学方式相比,互联网教学方式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显得空洞、学生的理解浮于表面。
(三)弱化了思政教师的辅助性地位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工作一直以来不受大学生重视,使得高校思政教师授课情绪受到极大影响。同时,高校思政教师过度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使得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效果难以发挥其功能。相较于传统书本学习,网络学习更具随意性,大学生甚至可以借助互联网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平时课堂上对于高校思政教师提出的问题,借助互联网能够迅速解决,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被忽略,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中的辅助性地位,使得其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指引作用不够明显。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必须深入贯彻教育改革初衷,以人才教育为本,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当前教学实践来看,互联网的加入对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虽然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但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观念指引下,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多角度优化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方式,为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一)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学
教学理念的培养是高校开展思政课堂教学工作的基础,对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主要理念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高校思政教师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网络社会中,不良信息和言论较多,很多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良莠辨別能力不强,需要高校思政教师加以正确引导。高校思政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种文化的对比,将大学生关注的重点信息进行整合,创建教育专栏平台,引导大学生思想向良性方向发展。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开展思政教学
首先,高校思政教师需坚持课堂教学为主、互联网运用为辅的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大学生参与度,例如,可在课堂中采用大学生轮流讲课的方式,集中大学生课堂注意力。其次,高校思政教师可留出部分时间,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比如参考周围事物、结合教材案例,进行问题讨论或开展游戏互动等。同时,还可以鼓励大学生自制网络思政小作品,记录校园中的真人真事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坚持思政教师教育的辅助性地位
高校思政教师应坚持自己在教学中的辅助性地位,灵活运用互联网教学平台,提高大学生对高校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例如可借助翻转课堂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思政教师还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发学习软件,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分辨各类互联网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的思想向社会主流价值观不断靠近。
四、结语
当下,在先进信息技术支撑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思政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思政教学工作新样态,创新思政教学方式,从多角度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新路径,为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高灿.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时代农机,2018(4):142-143.
[2]殷波,梁灯.“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思政教学影响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9(52):251-252+261.
[3]董金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新思路[J].中国培训,2019(5):84-85.
[4]肖琦.“互联网+”对促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国际公关,2019(9):140.
[5]张馨予.“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6]孙彬彬.“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