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 高建芳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振兴中华,其行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建立民主共和国。实业救国一直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业救国的理论宣传和行动遍及孙中山到达的各个地区,包括唐山。
清朝晚期,唐山是直隶省重镇,号称“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辆火车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座最大铁路桥和北方最佳机器采煤矿井均出现在唐山。民国《滦县志》记载:“津东工业,唯滦惟盛。”唐山发达的实业,曾引起孙中山的重视。据目前可查的资料记载,孙中山曾经两次来到唐山,均以实业考察和实业宣传为目的,尝试在唐山实现他的实业救国理想。
一、孙中山在唐山的实业考察
孙中山第一次到唐山实业考察是在1894年7月,当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身怀实业救国理想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力,货能畅其流”的实业救国思想,但李鸿章忙于战事准备,没有接见孙中山。上书失败后,孙中山和好友陆皓东,从天津乘火车来到唐山,进行实业考察。
孙中山早在来到天津、唐山之前,就已经从事着实业救国的尝试。1893年,陆皓东等人合资在广东顺德创办兴利蚕子公司,改良蚕种,孙中山对朋友所办的蚕子公司大力支持,给朋友公司题写了“兴创自我、利归于农”对联,这是孙中山、陆皓东早年从事实业救国的具体写照。上书失败后,孙中山和陆皓东到唐山考察蚕子生意。
一些文章认为,他们以做蚕子生意的身份掩护其真实目的,笔者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当时孙中山还不是革命派,其立场还停留在资产阶级改良立场之上。考察唐山的蚕子生意情况,当属孙中山和陆皓东本意,考察蚕子生意对社会无害,无需以考察蚕子生意为名作掩护。 当时唐山属于滦州下辖小镇,桑蚕养殖业发达,“桑,境内皆有,为一、五区植于田塍陇畔,枝干低亚,使丛生长条,编作筐笤农器,皮用制纸,每岁割取……叶卵形肥大,嫩时可以饲蚕”。应该说,孙中山和陆皓东的确是朝着滦州丰富的桑蚕资源而去,以在这一地区发展养蚕或推广优良蚕子为目的,这是孙中山在唐山实业救国思想的具体实践之一。
孙中山考察蚕子生意的同时,还参观了开平煤矿1、2号矿井,参观了唐胥铁路等近代企业。参观过程中,广东会馆首领孙锦芳在介绍创办实业的过程中,也介绍了清政府阻挠实业发展的种种腐败行为。孙中山这段考察时间从1894年7月份开始,目前还没有查到他离开唐山的时间,但结合1894年11月成立兴中会,走向反清革命道路来看,孙中山在唐山的实业考察加速了他当时实业救国理想的破灭。孙中山通过对唐山工业情况和工人运动情况的了解,进一步使他放弃了对清政府抱有的一丝希望。
二、孙中山在唐山的实业救国演说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之后,孙中山担任全国铁路督办一职,继续践行他的实业救国宏愿。唐山是中国第一条铁路诞生地,也是中国第一所工程高等学府的所在地,孙中山在担任全国铁路督办后,自然而然地将唐山视为实现其实业救国理想的首选考察之地。
1912年9月,孙中山在黄兴、胡汉民、宋教仁等民国元老的陪同下再次来到唐山,参观考察了开滦煤矿、启新水泥厂等企业,并在唐山路矿学堂向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孙中山的讲话,吹响了孙中山实业救国理想的号角。
孙中山离开唐山,又到滦州考察。遗憾的是,档案中没有孙中山这次在滦州考察的具体记载,但是结合后来孙中山所著《建国方略》中在渤海湾修建北方大港和修筑铁路的具体描述来看,孙中山应该在滦州作了较长时间的停留,并对滦州沿海进行了实地考察。
三、孙中山以唐山北方大港为中心描绘实业蓝图
1917年至1919年间,孙中山著成《建国方略》一书,该书中的“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实业救国理想的总汇。其中,“第一部北方大港”计划中称,“兹拟建筑不封不冻之深水大港于直隶湾中”,文中所说的北方大港,就在今天唐山境内。“兹所计划之港,在大沽、秦皇岛两地之途中,青河、滦河两口之间沿大沽口、秦皇岛两海岸岬角上”。青河、滦河之间的海域属于唐山沿海,这是孙中山最早提出的在唐山境内建港口计划。孙中山在计划建立北方大港的同时,还分析了北方大港对唐山产业的发展影响,“从营业上观察,此港设立,立刻获利,以地据中国最大产盐之中央故也,在此地所产之廉价之盐,只以日晒法产出,倘能加以近代制盐新法,且可利用附近廉价之煤,则其产额必将大增,而产费必将大减,如此中华全国所用之盐价可更廉……只此一项实业,已足支持此港而有余。此外直接附近地域,尚有中國现时已开最大之煤矿(开滦矿务公司)……兹港将来必畅销开滦产煤,则该公司势必仰资此港,为其运输出口之所”。“顾吾人之理想,将欲于有限时期中,发达此港,使与纽约等大……此港襟带控负之地……西南为直隶、山西两省,与夫黄河流域,人口之众约一万万,西北为热河特别区域及蒙古游牧之原,土旷人稀,急特开发,夫以直隶生齿之繁,山西矿源之富,必赖此港为其唯一输出之途……中央西伯利亚一带,皆视此为最近之海港”。
孙中山在设计以北方大港发展事业的同时,还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的“第四计划”里,有以北方大港为中心修筑铁路的计划,修筑“北方大港哈密线” “北方大港西安线” “北方大港汉口线”。上述三条铁路线连接汉口的商业中心、西北的煤铁石油中心、开发的蒙古新疆地区。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改旗易帜”,中华民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此后,他积极推进孙中山北方大港实业救国计划。1929年,中华民国建设委员会发布第109号训令,令华北水利委员会主席李仪祉,“一、据水利处拟具北方大港筹备处组织大纲草案。二、除将该大纲草案修正公布外,兹派该主席李仪祉兼任该筹备委员会主任,迅行组织所有技术人员,即由该会撤回之黄河测量队内抽调前往,其余办事人员亦由该会人员兼充……”此后,中华民国政府派出测量队员到唐山沿海测量考察。可惜的是,九一八事变后,战事连连,中华民国的北方大港实业救国计划遂成泡影。
四、孙中山在唐山实业救国思想和尝试的影响
孙中山对唐山的实业考察、发表的实业讲话和制定的实业规划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对孙中山本人的影响
孙中山初次到唐山考察时,其思想还处在改良中国社会以救中国的阶段,到唐山的真实目的是孙中山改良中国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孙中山在天津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内心深受打击,后北上北京,又亲眼看到了清政府政治上的龌龊,孙中山开始感到绝望。孙中山到了唐山后,在唐山孙氏宗亲的热情招待下,对唐山的煤炭、铁路、水泥工业进行了充分考察,看到了中国北方近代经济飞速发展,看到了北方这种官督商办工业发展过程中,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这种力量使他在上书失败后心理上的阴霾云消雾散。他感觉这是一股可以依靠的力量,这正是影响孙中山由改良走向革命的关键。孙中山离开唐山后,于当年冬天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
(二)孙中山北方大港实业救国计划对唐山经济发展的影响
孙中山北方大港实业救国计划奠定了今日唐山港的基础,加速了唐山经济的转型发展。唐山港包括三部分: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和正在建设的丰南港区。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附有两幅相关地图,关于北方大港所指正是今日的京唐港区。
当年,孙中山在地图上标出的“Sha-lui-tien banks”沙垒甸岛(曹妃甸),前面是渤海湾最深沟槽,“前面有深槽、背后有浅滩”,正是今日曹妃甸港区。迁曹铁路、坨王铁路、唐曹铁路基本上是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所修三条铁路所经的方向。
目前,唐山港正在朝着孙中山所期望的“与纽约等大”大港方向发展。唐山南靠渤海,海岸线长达449公里,但自古以来,唐山一直是内陆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孙中山发表《建国方略》,设计了北方大港实业救国计划之后,人们从中华民国时期就已经在这一地区筹备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加速了对这一地区的开发。20世纪50年代,在滦州南部的沿海地区(今滦南县),建立了柏各庄国营农场,开发这一地区的农业资源。20世纪80年代,从滦南县中分出唐海县,加大海洋和滩涂的开发,发展外向型经济。随着曹妃甸港区建设的深入发展,唐山内陆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齐头并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这种发展水平将会把唐山变成“北方的深圳”。
五、結语
这一切的渊源,均可追溯到孙中山实业救国在唐山的践行尝试及影响。孙中山是唐山实业经济发展重要的奠基者和推动者之一。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
[2]滦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滦县志(卷五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36.
[3]孙中山.建国方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孙中山.实业计划[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1.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2.滦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