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红,张玉泉,袁春常
(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2.聊城东昌中学东校,山东 聊城252000)
职业成功是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职业成功是指个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积累和获得的积极心理体验以及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成就[1].实现职业成功则意味着个人潜质得以开发以及自我价值的最终实现.西方学术界对职业成功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2].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以及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日趋关注,职业成功标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有关职业成功问题的研究虽已有较多成果,但其多局限于企业员工和事业机关人员层面,而对于教师职业成功的研究甚少,尤其针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标准等问题的研究未见有报道[3-4].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标准进行调研,探求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维度结构及人口统计学变量特征,了解其职业成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高校体育教师有效配置职业通道与构建职业阶梯以及寻求职业成功支持、引导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选取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12所海南省高校在职体育教师26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被调查者要求工作年限≥1年,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并自愿参加本次调研.被试人口构成按性别分为,男性169人,占64.50%;女性93人,占35.50%.按年龄分为,30岁以下66人,占25.21%;31~40岁95人,占36.30%;41~50岁62人,占23.68%;51岁以上39人,占14.89%.按婚姻状况分为,已婚215人,占82.13%;未婚47人,占17.94%.按学历构成分为,大专及以下19人,占7.25%;本科120人,占45.83%;硕士102人,占39.01%;博士21人,占8.02%.按工作年限分为,5年及以下的38人,占14.52%;6~10年的109人,占41.72%;11~15年的75人,占28.63%;16年以上的40人,占15.28%.按职称等级分为,助教36人,占13.80%;讲师111人,占42.37%;副教授38人,占14.50%;教授77人,占29.39%.
1.2.1被试人口特征统计调查表.参考以往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特点,咨询专家意见,自行设计高校体育教师人口学特征统计调查表,内容包含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专业、工作年限、职称等情况.
1.2.2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量表.根据职业成功测量应遵循的“特定性”和“情景性”原则及其职业成功应有的维度要求,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分别向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对回收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类.除与高校体育教师个人访谈外,还进行了以“您认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的标准有哪些?”为主题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结合访谈资料并参照周文霞[5]、杨帆[6]、龙立荣等[7]编制的职业成功量表,选取了部分适宜项目,经过反复修改,初步编制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量表》.该量表共有35个题项6个维度构成,分别测量职业满意度、学术声誉、科研成果、组织竞争力、教学训练业绩和工作待遇6个层面的职业成功标准.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分5级记分,很不重要1分、较不重要2分、一般重要3分、比较重要4分、非常重要5分.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后,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本量表的结构效度较为理想.量表采用了同质信度检验分析,职业成功总量表同质信度Cronbach’a(克伦巴赫)系数为0.886,职业成功6个分量表的同质信度Cronbach’a系数分别为0.815、0.792、0.733、0.758、0.709、0.785.总量表及其分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
将海南省12所高校的体育教师代表微信组改建成微信群,采用问卷星软件将问卷编制成符合网络调查的网页链接,将网页链接分享到组建的微信群中,在微信群中提示各位高校体育教师代表向所在高校发放问卷链接,并注明调查动机、问卷涵盖内容和应注意事项,遵守伦理原则、承诺对其信息数据及其个人隐私严格保密,以消除被试者的顾虑,避免答卷偏差,填答完毕后立即提交.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3份,其中有效问卷262份,有效回收率为89.42%.无效问卷剔除标准:(1)同一高校被试雷同问卷;(2)问卷全部题项答案相同;(3)整份问卷答案成规则作答的;(4)一个题项选取两个及以上答案的;(5)整份问卷漏答题目≥2个的.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2.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描述性分析显示(见表1),其6个职业成功维度平均得分依高低排序:职业满意度(4.531)>学术声誉(4.309)>教学训练业绩(4.297)>科研成果(3.915)>工作待遇(3.648)>组织竞争力(3.421).表明职业满意度是高校体育教师普遍认同的职业成功首要评价标准,可见其主观评价在职业成功研究中的必要性;其次为体育专业成就:包含学术声誉、教学训练业绩和科研成果,这充分表露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工作的创造性、角色的多重性和成就动机较强等特点;而认同感较低的为工作待遇,最后为组织竞争力.说明高校体育教师并未将职务晋升和收入待遇作为职业成功的更重要标准,其个人晋升、待遇和组织竞争力层面在职业成功评价标准中显得较不重要.经深入探究发现,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6个维度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这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较为吻合[8],既而在此基础上勾勒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标准的层次示意图(见图1).
表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6个维度得分情况
表1(续)
注:N(人数),M(平均数),Std(标准差),下同.
图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层次示意图
经进一步对量表各题项均值进行比较分析,得知职业成功全部题项排名在前10位的为:工作中体现自我价值(4.680)、工作中获得成就感(4.651)、工作有较强的自主性(4.573)、在体育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学术地位(4.549)、本人负责的运动训练项目参赛成绩(4.520)、论文发表的质与量(4.496)、专业学术水平得到同行认同(4.457)、对目前工作感兴趣(4.382)、所授体育课得到师生认同(4.304)、在课题项目中分担的任务和角色(4.288)、职位晋升的速度(4.250).其中有4条题项为职业满意度维度,2条题项为学术声誉维度、2条题项为教学训练业绩维度、2条题项为科研成果维度、1条题项为工作待遇维度.而在所有的35条题项中平均得分位居后2位的是在校外企事业单位部门兼任职务(2.742)和行政职务晋升的速度或任期年限(2.701).这说明高校体育教师较集中关注专业技术晋升这一职业发展通道,而并非倾向于行政职务晋升,他们更多关注于专业成就而非职务头衔,这与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倾向和专业特征密切相关.
经不同性别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的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体育教师在职业满意度(P=0.000)和工作待遇(P=0.003)层面上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学术声誉(P=0.048)层面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组织竞争力(P=0.061)层面上呈边缘性的显著性别差异.表明高校体育教师女性比男性更认同将职业满意度和组织竞争力作为职业成功的重要标准,她们期望从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满足感以及家庭与工作的平衡,并期盼在高校能够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遇,在工作岗位上更能体现自身价值,而男性体育教师比女性更重视学术声誉与工作待遇.其归因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形成了男女性别的家庭角色自然分工,女性繁重的家庭角色限制其在工作投入的职业角色,致使女性体育教师更倾向于寻求家庭与工作适宜的平衡点,而男性拥有更多的家庭支持使其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所以,男性体育教师比女性更看重工作待遇、职位晋升、社会认同以及工作成就.
表2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性别差异分析表
注:t(t检验的统计量值),Sig(显著性水平),*(P<0.05),**(P<0.01),***(P<0.005),下同.
对不同年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检验显示(见表3),高校体育教师在职业满意度、组织竞争力以及工作待遇层面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且均表现为:30岁以下>41~50岁>31~40岁>51岁以上年龄组,即教师在职业满意度、组织竞争力以及工作待遇层面其年龄愈小则得分愈高.这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周期发展理论相吻合.有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在30岁以下为职业尝试阶段,31~40岁为职业稳定阶段,41~50岁为职业上升阶段,51岁以上为职业衰退阶段[9-10].入职初期,新任体育教师为保证其自身生存和职业生涯发展,认为个体职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体现于学校未来发展空间、单位组织提供支持、工资待遇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而随其年龄的不断增长,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的层次需求亦发生了转变,他们更多地倾向于教学、训练和科研业绩层面.值得注意的是,41~50岁体育教师得分反而高于31~40岁年龄组,其原因是该年龄组经过职业生涯的稳定期后,在此阶段又开始进一步探索职业发展的新路径,并不断突破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瓶颈,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成就.
表3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年龄差异分析表
注:F值(F检验的统计量值),下同.
对不同学历体育教师职业成功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见表4),不同学历体育教师在学术声誉(P=0.035)、科研水平(P=0.028)层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组织竞争力(P=0.054)层面呈边缘性显著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检验(Post Hoc Tests)发现,博士学历的体育教师在学术声誉层面的得分明显高于本科以下学历组;在科研成果层面上博士学历教师得分明显高于硕士和本科以下学历组;而在组织竞争力层面上本科及硕士学历体育教师得分又明显高于博士学历组.表明博士比本科以下学历体育教师更注重职业成就及其自身影响力,且比硕士和本科以下学历体育教师更倾向于将科研成果作为职业成功的重要标志;而硕士及本科以下学历的体育教师又比博士学历体育教师更认同组织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性.其归因是在我国现行人才培养制度下,高校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学历愈高则科研能力应愈强,就科研能力而言,总体博士学历更强于硕士学历教师,而硕士学历应强于本科学历,高学历者对本学科前沿理论亦更加专业、专研,其在职业成功标准上亦更加倾向于学术声誉与科研成果.
表4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学历差异分析表
对不同学历体育教师职业成功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见表5),不同职称体育教师在学术声誉(P=0.003)层面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组织竞争力(P=0.022)层面具有显著性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检验(Post Hoc Tests)发现,高校体育教师讲师组在学术声誉层面明显高于助教组得分,教授组又明显高于助教组和副教授组得分;而在组织竞争力层面,助教组明显高于副教授组和教授组得分.依不同职称在上述两个维度层面平均得分检验结果,可总体推断出体育教师职称愈高则愈看重职业成就及其影响力,而职称愈低就愈倾向于将组织竞争力作为其职业成功标准的重要方面.其归因是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师除教学训练外还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潜心做科研,而高校科研业绩不仅是评价教师职业成功的一项重要标准,同时亦是高校体育教师工作任务之一.随着工作业绩资本积累与职称的逐步获得,其专业影响力和学术声誉便成为高校体育教师追求职业成功最重要的标志.而处于职业发展初级阶段的教师,因其刚入职,他们更多看重的是组织竞争力及组织发展空间与平台.
表5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职称差异分析表
第一,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标准的结构是多维的,共由35个题项6个维度构成,其6个维度分别命名为职业满意度、学术声誉、科研成果、组织竞争力、教学训练业绩和工作待遇.在此编制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量表信度与效度俱佳,适合我国国情背景下被试的需要,可作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标准研究的测量工具.
第二,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6个维度呈鲜明的层次性,这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较为吻合,其6维度平均得分依高低排序为:职业满意度(4.531)>学术声誉(4.309)>教学训练业绩(4.297)>科研成果(3.915)>工作待遇(3.648)>组织竞争力(3.421).表明职业满意度是高校体育教师普遍认同的职业成功首要标准;其次为专业成就:包含学术声誉、教学训练业绩和科研成果;而认同感较低的为工作待遇,最后为组织竞争力.
第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功标准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这些人口学变量在职业成功多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体育教师在职业满意度和工作待遇层面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在学术声誉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体育教师在职业满意度、组织竞争力以及工作待遇层面存在显著差异,且均表现为:30岁以下>41~50岁>31~40岁>51岁以上年龄组;不同学历体育教师在学术声誉、科研水平层面具有显著差异,在组织竞争力层面呈边缘性显著差异;不同职称体育教师在学术声誉层面具有非常显著差异,在组织竞争力层面具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