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初级选材的探究
——以江苏省为例

2020-05-19 04:19
湖北体育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选材教练员竞技

高 菲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游泳项目是1896年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项目之一,发展至今每届可产生35枚金牌,是奥运会基础战略项目。因此,游泳项目在奥运会格局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俄罗斯、德国3国是竞技体育强国,在他们的优势项目群中同时拥有田径和游泳两大奥运基础战略项目,几乎所有的竞技体育强国均拥有水军优势项目[1]。世界竞技体育强国都十分注重发展自己的优势项目,尤其是金牌多的基础大项,例如田径、游泳项目,既是美国、俄罗斯的优势项目,又是他们在奥运会上获金牌的大项,2大项的奖牌数占奖牌总数的60%左右,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70%左右[2]。这些数据能够充分说明游泳项目在奥运会中夺金的重要性。

游泳运动员选材工作是运动员进入该竞技项目的 “门槛”,也是选拔培育优秀后备人才的开始。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运动员选材的定义有多种阐释,捷克斯洛伐克的马尔布利认为科学选材就是将那些先天条件优越的、适合于某种体育项目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有目的的培养[3]。德国的乌尔默认为科学选材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将应选者的天才因素测出来,并根据现有测定结果分析和预测其未来的竞技能力[4]。田麦久等认为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活动的发端,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3]。游泳运动员的初级选材是指通过经验选材与科学选材相结合,选拔出符合游泳运动项目、先天条件优越的、后天条件有潜力的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

国家体育总局2017年《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第六条提出,要充分认识选材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教练员、科研、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用科学先进的理念指导青少年选材工作。江苏省体育局关于《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青少年部竞技体育未来之星奖评选办法》,旨在十九届运动会的基础上进行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选拔。随着竞技运动成绩趋于接近,竞争日益激烈,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夺冠于毫秒之争,选择有天赋和遗传基因优良的游泳运动员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调查了江苏省选材现状,探究了游泳运动员选材时机及模式,分析了主流的选材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青少年选材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国内外游泳运动员的选材现状

1.1 国外选材现状

游泳作为奥运会基础战略项目,一直备受各国的重视。2016年里约奥运会美国夺得了16枚游泳金牌,继续保持着游泳项目的霸主地位,澳大利亚和匈牙利分别夺得3枚金牌,日本夺得2枚金牌。分析得出,目前世界游泳项目第一集团军为美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和日本,第二集团军为英国、中国、加拿大、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和丹麦。

分析国外游泳运动员选材,必须要关注美国,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美国游泳共获得了119枚金牌[5]。美国游泳运动员的选材主要是依托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6],该组织是美国游泳运动员招生选材管理和运行保障机制主要角色之一,其主要职责是协调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之间的关系。培养的方式为“学训结合”,这一政策制度和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在最大限度范围内为游泳运动员的智与体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国内倡导的专业运动员“教体结合”模式即参照的美国对于运动员的培养方法[7]。

澳大利亚的游泳俱乐部极其普遍,其性质等同于国内的区、市游泳队,由各俱乐部组成一个训练、选拔机制。在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生源主要是源自游泳俱乐部,对于游泳的育才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技术训练,一般是通过比赛选拔运动员,实行优胜劣汰机制,主要是通过比赛的结果和教练员的观察来进行游泳运动员的选材。

中国与日本在游泳项目一直保持旗鼓相当的竞争格局,且同属亚洲,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日本的游泳池非常普及,约每4 000人左右该区域会设立一个游泳场馆,游泳运动员的选材主要是依靠学校和游泳俱乐部,因此注册了大量游泳专业运动员。科研保障由日本游泳联盟下属机构日本游泳联盟科学委员会负责,依托大学作为科研机构的主体,检测内容包括生理、生化等检测内容,且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每周会有一次午餐会,设不同题目互相讨论,科研保障符合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日本没有设立国家队训练机制,每次大型体育赛事前会根据比赛成绩要求进行比赛,选拔运动员组成“临时国家游泳队”[8]。

俄罗斯的选材机制为三级训练体制,与中国较为相似。在20世纪初期俄罗斯对运动员的选材进行了系统科学研究,现已具备比较先进、细致的选材方法,通过现代科技,可以针对每项游泳项目中与运动员成绩相关联的各方面指标得到具体的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探讨,对提升各项游泳项目技术与体能都有较大的借鉴意义[9]。

1.2 江苏省内游泳运动员选材现状

市级体育科学研究所是运动员初级选材的职能部门,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建立运动员选材标准、选材指标统计数据等。通过调查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盐城、扬州等5个城市以及访谈市队教练员,多数城市没有专职工作人员,3个城市有选材统计数据但数据统计标准不一。市游泳队作为初级运动员选材单位,各市职能部门没有具备成熟的游泳运动员选材体系,选材人员倾向于经验选材,缺少可量化数据的科学选材作为依托。而游泳运动项目开展较好的国家,如美国、匈牙利、日本等,不仅有专业机构跟踪选材,还有地方大学参与选材科研工作。

目前江苏省各市游泳运动员选材工作主要牵头人是教练员,生源是在本城市幼儿园或小学进行挑选,初步选拔的标准侧重运动员的柔韧性、自身身高、父母身高。选材后的运动员一部分是通过初期教练员经验判断进行淘汰,另一部分则通过比赛成绩淘汰,经过层层淘汰进入市游泳队接受业余训练,直至选入省队前,不会进行科学选材的工作,教练员的选材是基于经验,缺乏科学性加以佐证,为后期的专业培育埋下不确定因素。在参加省级比赛前,所有注册运动员需进行骨龄测试,一方面判断个体的生物年龄,另一方面可以预测运动员身高、青春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省队教练员通过省级比赛,依照骨龄、比赛成绩和对挑选运动员的经验,选拔各项前8名队员进行身体素质、身体形态等测试,最后筛选出一批游泳运动员进入江苏省少体校进行专业训练。

2 游泳运动员选材时机与阶段划分

2.1 游泳运动员选材的最佳时机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体育赛事中含金量和关注度最高的赛事,运动员能够代表国家参加,可视为国内本领域运动水平最高的选手,所以,参加奥运会即代表成才。游泳运动员的成才时间和最佳年龄选材时间目前是学术界的前沿热门问题之一,因此,本文分析29位中国游泳奥运选手(如图1、图2所示),其中女选手18位,男选手11位,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知,游泳奥运选手的始训年龄平均在6.52岁,其中女选手6.39岁,男选手6.73岁;成才时间平均需要11.45年,其中女选手需11年,男选手需12.18年。

中国游泳运动员的初级选材年龄应在5~9岁之间,女子成才时间需要8~18年之间,在14岁可以达到运动成绩巅峰状态;男子成才时间需要7~18年之间,在16岁达到运动成绩顶峰状态。24岁以内是创造最佳成绩的黄金年龄,随年龄的增大逐步降低创造最佳成绩的几率[10]。这个年龄区域基本覆盖了运动员从青少年儿童到青年期间培育技能与人生职业定位的黄金时间,所以,运动员初级选材关乎被选运动员是否选对职业。游泳运动员初级选材除先天条件的筛选外,还应包括专项的确定,例如我国著名蝶泳运动员陆滢,原专项是自由泳,然而成绩并不理想,直到19岁改为蝶泳主项之后,成绩突飞猛进,改专项4年后夺得了伦敦奥运会银牌。

图2 中国男子游泳奥运选手始训年龄和成才期

2.2 游泳运动员选材阶段划分

游泳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才应分为初选、再选和精选3个阶段(如表1所示)和7步骤,每个阶段随着被选运动员的年龄、选材人员、选材目标的变化,选材的方法也相应调整。国内游泳运动员职业生涯选材与育才的7步骤分别是:第1步由教练员进行基础选材,通过身高、柔韧、遗传等显性选拔条件挑选运动员;第2步将挑选出的运动员进行为期半年至1年的水上训练,教练员通过经验选材方法,筛选出水感佳、领悟能力强的运动员;第3步由体育科学研究所进行科学选材,从大数据和游泳运动员选材的现状和发展分析,选材针对的主要是5~9岁青少年儿童,这个年龄阶段是游泳训练的开始阶段,由于需要12年左右的成才时间,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这一阶段的选材影响着今后的成材率,因此,该阶段的选材极为重要;第4步进入业余游泳队进行训练,期间通过区级、市级比赛的历练,进入下一个步骤;第5步参加省级游泳比赛,进行骨龄拍摄,确认身体发育与预测是否适合继续进行游泳专业训练,并通过比赛的竞争,进入省级比赛前3名;第6步由省队教练员根据经验及比赛成绩筛选出一批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测试,符合游泳运动员选材标准的进入专业队进行训练;第7步正式进入省队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

表1 游泳运动员选材阶段及模式

3 游泳运动员主流选材方法

国家对于竞技运动的重视,可以从国家开始参与奥运会开始。我国对于游泳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是于1984年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开始重视并进行系统研究的,并逐步由原先的自然选材发展到现在的经验选材与科学选材相结合。基本的选材标准在“大纲”中有许多指标,如:形态、机能、素质等3大类都很重要[11]。因此,在成为专业游泳运动员之前,运动员们要经历教练员的选拔、比赛的淘汰、科学的预测等方式进行筛选,这些方式都有某种程度上的合理性。对于选材的认知,我们应意识到,运动员的选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训练与选材相结合[12]。选材是成才的基础,育才是成才的关键,应该建立一个系统选材、育才的长效机制,为培养优秀游泳运动员打下夯实基础。

3.1 经验选材

游泳项目的经验选材与科学选材是相辅相成逐步发展的关系,在大力提倡科学选材的同时,对于经验选材我们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从20世纪30~50年代,随着各国对体育行业的不断重视,竞技体育逐步专业化,教练员们开始有意识地对游泳运动员从自然选材过渡到经验选材[13],而所谓的经验选材即教练员通过长期培训游泳运动员而积累经验,能够观察并选拔出体态轻盈、水感较好、领悟能力佳的运动员的选材方法。“水感”是于1986年由美国的詹姆斯·康西尔曼提出,是指游泳运动员对水的“自我感觉”,水感好或坏的区别是指对于水压力变化的2种不同的敏感性[14]。心理专家认为,“水感”是游泳运动员对于水的特殊知觉。一些学者认为,水感是可以通过测量进行判断,但截至目前为止,还未研究出可以准确测量对于水感量化的测试仪器。水感是游泳运动员的基础条件,没有水感游泳运动员就好比失去了“灵魂”,因没有仪器可测量,所以只能通过教练员经验判断。

中国游泳队教练陈运鹏曾对水感作出解:水感是一种“看得见,摸不着,感得到”的实践感觉。概括起来可归纳成“轻、飘、浮、黏”4个字[15],这一观点得到很多游泳教练员的认同。水感对于游泳竞技项目是所有指标的重中之重,好的水感可以弥补一些侧重点选材条件,例如首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亚洲运动员北岛康建,身高仅178cm但水感奇佳,职业生涯共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因此,实践证明水感好这一优势可以弥补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等一些重要条件不足的劣势,所以,经验选材对于游泳项目显得尤为重要且不可或缺。

3.2 身体形态选材

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所测量的参数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重要指标,包含了:某个项目运动员身体特征的描述;不同种族的差异的描述,解释为何某一种族在某些项目成绩突出;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身体差异的比较[16]。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身体是处于失重状态,需自我调节平衡,运动员依靠对水的感觉,利用躯干与四肢,通过与水阻力的相互作用力,使自身调节好平衡的同时在水中游进。因为游泳技术动作方面,要求运动员能够加强划臂与打腿效果,以此减少动作的频率来降低体能的消耗,良好的身体形态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水中阻力,提高运动成绩。通过观察优秀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如菲尔普斯、孙杨、叶诗文等,他们尤为明显的项目身体形态特征是躯干形态呈倒三角、四肢长且手臂尤长、身材高挑、手大脚大等。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表明手足与优秀游泳运动员的相关性较大,通过实验证明,手大脚大可以增大手的划水面积与脚的击打面,增大与水的阻力从而提高游泳成绩[17]。根据人体主要形态指标遗传度(如表2),游泳运动员选材需注重的身高、臂长、足长等身体形态指标的遗传度都高于70%以上,原则上,在进行初级游泳运动员选材时,应重视大于50%以上的遗传度指标且对游泳运动员影响较大的身体形态指标,这些指标在后天的训练难以改变,且在很大程度制约了运动员员竞技能力的发展,低于50%以下的身体指标则可忽略。

表2 运动员主要形态指标的遗传度[18]

3.3 身体素质选材

身体素质即运动素质,主要指标有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可分为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素质是基础,专项身体素质是针对某一项运动项目特点所需要的身体专项素质,专项身体素质由一般身体素质发展而来。竞技体育按照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分类,可将运动项目分为体能与技能2大类,而游泳是典型的体能类运动项目。所谓体能类就是指以人体3大供能系统作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3]。在游泳运动项目中,顶级运动员成绩的好坏更主要取决于其体能储备的高低而不是技术水平的高低,而体能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运动素质能力。

身体素质具有较高的遗传度(如表3所示),遗传度的高低决定了游泳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上限,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了人体的运动能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且带有明显专项特点,而运动技能又与竞技能力息息相关,因此,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于身体素质都有着不同的要求[19]。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与运动能力相关的特定性状的遗传度和个体对运动训练敏感度的差异方面研究工作,发现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和耐力及其发展潜力具有相当高的遗传度,运动员对训练的敏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遗传因素的影响[20],经分析,运动素质能力的遗传度平均高达到62%,这一数据为我们揭示了游泳运动员身体素质选材的重要性,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教练员普遍默认运动员是70%靠天赋,30%靠努力,所以,在运动员初级选材阶段,应重视身体素质遗传度较高且与游泳运动项目相关性较高的指标,只有通过一系列技能测试和量化标准对游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全面了解,挑选出有天赋的运动员并通过科学育才,才可能培育出世界顶尖水准的游泳运动员。

表3 主要运动素质遗传度[18]

3.4 心理选材

心理选材的主要方法是借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及相邻学科的某些方法,并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所测试的心理指标特点进行设计的[21]。运动员心理选材包含比赛型与训练型选手2种类型,可采用观察、感觉、简便心里测定等方法进行测试[22],心理素质对这2种类型选手有决定性的地位与权重。因竞技体育运动的唯一目标是在比赛中发挥出最高运动水平,夺得冠军,所以在进行运动员心理选材时,应通过心理选材指标筛选出比赛型运动员。遗传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一旦形成,后天将很难改变[22]。少儿时期心理因素较少受到社会或者家庭的影响,是选拔游泳运动员的大好时机,且较早的游泳训练可以锻炼出符合游泳项目所需的心理因素。心理选材应在初级选材时进行测试,通过心理测试结果分析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及早判断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否适合从事游泳运动项目。因此,心理选材不容忽视,在选材时应重视心理能力的诊断和评价。

4 结论

游泳运动员选材工作应得到体育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虽然国内外对于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是由于经费和人员等问题存在,实践选材工作难以得到落实。

建立运动员选材数据库。游泳运动员选材是连续和动态的一个过程,应从教练员、市级、省级到国家级体育科学研究所统一选材标准,建立一个多级选材数据库,为今后选材工作提供大数据,也便于专家学者研究出具有实际可操作的选材方法以及验证理论研究结果。

市级体育局应设立体育科学研究所并做到专人专职。初级游泳运动员选材指标包含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特征、骨龄拍摄等工作,前期数据采集工作繁琐,后期数据处理复杂,工作量较大,应指定主要负责人分管初级运动员选材工作,专人专职。

科学选材与经验选材相结合进行游泳运动员选材。游泳项目对于轻、飘、浮、黏的水感要求较高,加之科研设备不具备数据化分析水感,导致游泳项目不能够脱离经验选材,科学选材与经验选材二者没有矛盾点,应互相穿插结合选材。

初级游泳运动员选材与体育类高校合作。国内体育类高校的科研设备先进,科研人员数量充足且科研能力较强,运动队与高校合作,科研理论可运用到实践验证可行性,运动队也通过精确选材,提升运动员培育效率。

猜你喜欢
选材教练员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竞技精神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花与竞技少女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同台竞技